查字典论文网 >>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探析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探析

小编:付永忠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网络基础设施;人才培养

摘 要:文章介绍了图书馆“互联网+”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1 “互联网+”的背景和概念

2012年11月,于扬在第五届移动博览会最早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认为“所有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1]。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提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政策引导,象征着国内“互联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正式开始。综上所述,“‘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3], 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扬长避短,实现科学、全面、可持续的融合。

2 图书馆“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种传统产业的结合,图书馆“互联网+”,也是伴随着传统图书馆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而产生的。然而这并不是两个产业之间的简单交互,而是一种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衍生了以服务为准则、以用户为导向的新型图书馆发展趋势。随着传统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移动互联、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接入,微信公众阅读平台、阅读APP等阅读产品应运而生,用户对阅读时间、地点等因素的依赖性降低了很多。根据“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与图书馆的具体融合,笔者归纳出图书馆“互联网+”的六大基本特征。

2.1 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元融合

“+”是一种创新、变革、开放、重塑融合的概念。“图书馆互联网+”是新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图书馆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一种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两个不同产业的跨界深度融合,使群体智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协同创新的基础也更加坚实。在图书馆学科建设、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进程中,这种深度融合的跨界创新将伴随始终。

2.2 多元融合,多维协同创新驱动

在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图书馆的粗放型资源驱动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现有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图书馆界应该以创新驱动为导向,用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变革,建立起可协作、可跨界、可融合的智慧型图书馆。

2.3 重塑图书馆产业发展结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物质世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原有的实体物质,还是虚拟物质,在互联网环境下都可以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变革。因此原有的社会物质形态、经济文化形态以及地缘关系形态都会进行变革创新,图书馆传统的业务结构、文化结构和关系结构也不能独善其身。在互联网改变图书馆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图书馆相关社会人的社会关系也在重新锻造,传统图书馆原有的管理者关系、图书馆用户以及其他社会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将进行不同的变革。用户可以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传播及内容创造等过程中来。

2.4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用户体验

哲学基本理论指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既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必须尊重这一基本知识理论,并且必须注重图书馆用户体验,让用户在图书馆“互联网+”的体系中主动参与,合作创新。

2.5 开放性、生态性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系统

图书馆“互联网+”是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有机融合,其发展依赖思想、制度以及开放的创新驱动,需要建立起开放式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从而对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优化。大数据从本质和来源上来说,其自身就是开放的,因此图书馆“互联网+”也具备这种开放性、生态性的特征。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就是要去除制约创新的因素,将图书馆产业中孤立、封闭的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开放性创新,让社会需求和用户需要来不断驱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创新发展。

2.6 连接一切

“互联网+”的特性就是联系,要深入研究图书馆“互联网+”,就要明白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纷繁复杂的“连接关系”。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的多元融合需要“连接”,图书馆的产业结构重塑需要“连接”,创新多维协同发展也需要“连接”,图书馆“互联网+”就是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的一种智能互联产物。没有连接,没有互联,就没有“互联网+”。连接是有层次的,连接性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连接模式、不同的连接质量、不同的连接效果,都直接影响着智慧互联的广度、深度和可持续性。

潘梅蓉:“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探析

3 图书馆“互联网+”的发展机遇

3.1 物联网对图书馆“互联网+”的影响

图书馆物联网是指“在图书馆内部物联网基础上实现将与图书馆相关物品纳入图书馆物联网系统,并实现图书馆馆际物联网连接及构成整体物联网节点系统的网络系统”[4]。通过物联网将各种数字信息融入图书馆数据库中,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一些智能设备,如激光扫描器定位系统、RFID装置、手机、电脑等组成了庞大的互通网络,实时对图书馆数据库信息、馆藏资源、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以及用户需求信息进行检测存储,在此基础上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智能分析,及时提供合理的方案,从而更有效地服务读者。

3.2 云计算对图书馆“互联网+”的影响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5]。云计算一方面降低了图书馆信息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稳定性。云计算对图书馆现有资源进行虚拟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图书馆虚拟服务的稳定性,尽量避免因为服务器故障而造成的业务困难,同时降低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运营维护的成本,提高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3.3 大数据对图书馆“互联网+”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极度的数据统计和数据存储能力,各种数字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数据量大幅度增加,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大数据。图书馆大数据的来源渠道很开放,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图书馆Web站点、图书馆移动APP、读者检索COOKIE以及百花齐放的社交媒体等都给图书馆知识库提供了广阔的数据。图书馆在传统的检索服务中,加入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即在打造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整合了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语义检索技术等大数据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读者在查询问题时,“不仅能查询原始信息,还能把检索到的信息形成综述或报告呈现给用户,并按用户需要的格式导出”[6]。图书馆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将会构建新型知识服务体系,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4 图书馆“互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4.1 图书馆界对图书馆“互联网+”观念的认识及理论研究尚不完善

图书馆界尚未树立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缺乏将“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融合的积极心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图书馆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对新事物主动认知学习和应用的意识,对“互联网+”的起源、概念及应用等了解匮乏。部分图书馆员认为“互联网+”是被炒作起来的概念,认为其会对图书馆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产生消极的影响。②图书馆员因自身的惰性、历史惯性等因素影响,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发展没有进行实践变革。

为了更好地借助互联网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必须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思想认知水平:①通过专业讲座培训来转变图书馆员的认知理念。②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水平。③及时展开图书馆“互联网+”建设,让图书馆员从实践中理解图书馆“互联网+”。

4.2 图书馆“互联网+”实施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网络基础设备,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标准接口建设,是考量图书馆“互联网+”的主要指标。现如今,国内这三项基础指标的建设尚不完善。如:移动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结合互联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方式,国内公共图书馆这项服务的普及率仅有53.1%,而西部地区普及率更低。国内许多图书馆这三项指标普遍都处在较低水平。为了更好地借助互联网提高服务质量,国内图书馆必须不断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①通过加强图书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建设步伐,来保障网络基础设施建设。②通过构建软硬件资源的开放性接口,将软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孤岛串联起来,促进用户开发利用软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来保障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③通过在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层面上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与接口规范,来保障标准接口基础设施建设。

4.3 图书馆“互联网+”人才培养

图书馆“互联网+”对数据的应用分析要求比较高,而与之对应的高素质人才现在还比较欠缺。图书馆必须培养一支懂得技术、管理、指挥的互联网数据建设专业队伍,解决图书馆“互联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完善图书馆“互联网+”的各项基础要求,使图书馆“互联网+”能更好地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首先,图书馆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其次,对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充分挖掘图书馆员的潜在才能。图书馆优化人才结构,对实现图书馆“互联网+”,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具有战略意义。在人才培养方面,图书馆不仅要在思想上予以重视,而且要在行动上稳妥有力,这样才能不断优化图书馆的人员结构,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扬.所有传统和服务应该被互联网改变[EB/OL]. [2012-11-14].http://tech.qq.com/a/20121114/000080.htm.

[2]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 [2015-03-17].http://cpc.people.com.cn/n/2015/0317/c64094-26702593.html.

[3] 郝丹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未来形态[J].商,2015(23):231.

[4] 牛勇.论图书馆物联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6.

[5] 张雅男.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94.

[6] 白薇.大数据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组织建设[J].图书馆界,2014(5):73.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现状和发展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教育部六条禁令心得体会(通用18篇) 2023年班级格言初中 班级格言高中(十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