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纪念“五四”话科学

纪念“五四”话科学

小编:

今年是“五四”运动70周年。作为五四运动当年正在求学的一名大学生,我有幸亲身参加了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并受到它的熏陶和鼓舞,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一辈子投身于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我是1918年从浙江东阳中学考入南京高等师范的。第二年,北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很快地传到了南京和全国其他地方。我是从偏僻农村来的,一来到南京这个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立刻感受到新文化运动正在冲击着封建古国的旧文化,特别是在我们的学校――与“北大”齐名的“南高”,1919年前后有一大批从欧美留学回来的教授,他们带来了科学与民主的思想,不愧为名符其实的“赛先生”和“德先生”。他们当中,有曾因参加辛亥革命有功而被孙中山先生选派留学归来的何鲁、杨杏佛等先生,有为我国近现代物理研究和人才培养开拓奠基的胡刚复先生,还有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竺可桢、秉志、周仁等先生。与此同时,他们还把1914年在美国设社、创刊,后来转回上海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月刊迁到南京,通过科学社和《科学》月刊大力宣传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我当年就是《科学》月刊的一个热心的读者,到大学高年级时,还成为它的一个编外的编辑,协助胡刚复先生初审稿件,从中受益不浅。当年《新青年》杂志曾多次介绍《科学》月刊,对它作出很高的评价。我清楚地记得,北京“五四”运动发生后,我们南高的学生立即响应,走出校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加游行。那浩浩荡荡的队伍,那振臂高呼的情景,反映了一代青年忧国忧民、奋起抗争的壮举。

说起来值得怀念的还有,我已故的夫人张宗英女士,当年她也是这一伟大爱国运动的参加者,而且比我更积极。她当年在南京女子师范念书,是学生会评议会的议长。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她于当年夏天考到北京女高师念书,在北京期间,结识了李大钊、瞿秋白以及一些青年运动的领导人。1920年夏,她又回到南京,成为东南大学(由“南高师”转办)的第一个女学生。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30年后的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年年初,我和其他许多爱国人士一起从香港乘船北上,经过天津,回到北平。

特别值得怀念的是,我直接参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这个“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出席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与来自全国解放区的500多名青年代表一起纪念“五四”运动30周年,还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这次大会的文集,至今仍珍藏在我身边。每当翻阅到那些发黄的照片和文章时,当年各地青年的飒爽英姿,他们那斗志昂扬的革命热情,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好像就浮现在我的面前。在那次大会上,朱总司令代表党中央致词,还安排了四个专题报告,即廖承志同志作关于青年运动问题的报告,蒋南翔同志作关于国际青年活动情况的报告,吴晗同志作题为“青年与文化”的报告,我作题为“青年与科学”的报告。

我在“青年与科学”的长篇报告中,分析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情况以及科学工作者的现状,并提出了中国科学工作者以及青年科学工作者当前的任务,就是要“联合起来,建立我们人民自己的科学”;“要提高科学研究,同时要普及科学知识;要加强科学发展,同时要扩大科学基础”;“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是为了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同时,我希望“每一个青年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新社会的专门人才”,“青年们应很踊跃地进入农场,进入工厂,进入实验室,来参加这个建设的队伍。”

40年后,今天重读这个报告,不仅使我回忆起当年全国青年纪念“五四”运动的情景,而且使我深刻感受到,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去完成建设先进的工业国的伟大任务。现在,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就落在青年同志们的双肩上。那么,最后让我引用我40年前报告的结束语寄赠全国青年朋友们:“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艰巨的,我们要装备自己,锻炼自己,团结起来,为中国科学努力,为中国人民服务,为整个人类服务!”

热点推荐

上一篇:民主与中国传统之反思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清明期间班会教案设计 清明节班会教案(实用8篇) 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 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心得体会(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