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小编: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钻木取火到四大发明,从诸子百家到儒家文化,无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这些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成果在历代思想家总结凝练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于水深火热当中,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中华儿女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有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正是由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浩然正气,使民族精神历久弥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建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的实践模式,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规范化、科学化,是促进青年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近些年,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单纯的说教、灌输式式教学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沉闷,使得青年学生对马克思理论课的接受缺乏兴趣,导致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接受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难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有的作用。虽然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理论功底扎实,但是在教学上由于缺乏师生互动、鲜活的事例贯穿学习当中而导致学生对该课不感兴趣,激发不起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向往与热情,普遍存在对马克思理论谍不够重视,上课不认真、谍堂互动少等问题,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新形势下青年只有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肩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这就要求加强和改进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创新马克思主义教育体系,改变受教育者的被动接受状况,赋予马克思主义教育生机与活力。师生的积极互动与参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热情,使青年在学习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热点、社会现实等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才能确保青年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普遍认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选择更加注重物质需求,青年不再忽视个人利益诉求,而是切实将主体的需求由被动变为主动。即个体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要求社会作到公平、正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青年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原先单一的价值标准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多层次化的价值观,并逐渐为青年所接受以至于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为许多青年所推崇。这种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的价值观,虽然对激发个人才能有所裨益,但是却容易使青年丧失社会责任感,不利于青年形成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的实现。面对市场经济与西方思潮的)中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育引導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培养的长效机制,使青年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仅从战略高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同时也关系到青年自身的成长、成才,关系到青年能否抵御西方思潮侵袭,成为合格主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相互贯通融合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正是在这种文化理念的引导下,中华民族逐步走向文明进步。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都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深厚的土壤中的,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纵观中华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华儿女在与自然界斗争过程中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的根源所在。

(1)民主是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思想的根本体现。儒家就特别强调民本思想,孟子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苟子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深刻揭示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把民本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49年建立了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我们党之所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大批青年杰出人才,党只有不断扩大群众基础,尤其是赢得青年的崇拜和信任,才能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远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大力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机制建设,使青年精英快速成长为具有实际践行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纵观千年历史,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的篇章。北宋诗人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爱国主义做了最好的诠释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相连,是各族儿女的为之奋斗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统一的重要驱动力。在当代爱国主义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优秀品质,同时随羞时代的发展而注入了新的时代主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寻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人民成了当家做主的主人。近现代的革命和建设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爱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为爱国主义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只有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会换发出勃勃生机。历史上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使爱国主义与祖国的强大紧密相连。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是践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3)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封建帝王追求的政治理想,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是有志之士的做人准则。正是诚信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诚实守信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上至王侯将相,下庶民百姓无不将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诚信是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道德规范,这种重义轻利、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对今天价值观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世界观难免受到西方社会思潮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继续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的优良品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然也应认识到诚信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文化,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社政权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天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与原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挖掘和提升诚信的内涵,使诚信这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得以传承于青年,并不断发扬光大。

(4)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是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力量所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得以存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愚公移山时起中华民族就在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践行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日益强大的的精神财富与动力来源。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英勇反抗。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平等。先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抵御外敌入侵的过程中这种拼搏进取的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构建价值观必不可少的精神要素。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在中华各民族的融合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碰撞,在中华大地上上演了分化、统一的過程,最终形成了兼收并蓄、辩证统一的中华文化。当然,我们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分析传统文化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由于来源于封建社会制度,其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的烙印与当时的文化色彩,这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因素,比如爱国、诚信、敬业,拼搏进取等思想精华,同时也要重视它的消极因素,比如,专制、愚忠、迷信,缺乏民主、科学、法治精神等,对于这些不良因素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与方法,认真区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去除封建的糟粕的腐朽的成分,吸取其进步的精华的要素,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才能使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热点推荐

上一篇:网络中耽美文化流行的社会背景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红领巾广播站学雷锋 学雷锋红领巾广播稿(精选5篇) 最新男方赠与协议书(模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