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影响

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影响

小编:

[摘 要]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与国际会计趋同,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盈余管理的诱因是由于两权分离制度下不可避免有利益冲突,因而委托人常常采取签订契约的方式来激励代理人,高管如果想达到薪酬契约设定的目标,最优选择将是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改善公司业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是盈余管理可以直接提高业绩,来弥补显形激励的不足。上市公司可以设计更为合理的与高管业绩挂钩的薪酬管理体系,在约束高管行为的同时保障股东权益不受侵害,企业取得长期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 高管薪酬;应计盈余管理;诱因;影响

一、盈余管理含义及方式

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有很多,实际上盈余管理是是管理层运用会计选择或安排交易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从而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企业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会计盈利为基础的契约结果。

盈余管理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应计盈余管理,一种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主要在一般会计原则的范围内进行调节,通过选择特定的会计方法或者将某笔交易的盈余向特定方向做出有偏的会计估计以此来达到操控盈余的目的运用,因它不牵涉真实的交易活动,所以该种方法并不会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直接影响。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则是通过改变真实交易活动来达到操控盈余的目的,因它牵涉到真实经济活动的变化,所以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则会对公司当前和未来的现金流产生直接的影响,且影响十分重大。

二、盈余管理诱因――高管薪酬激励机制

综上,管理者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尽可能采取某种手段以实现自己的高额报酬,甚至可能会不惜损害企业的价值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王明琳等提出,上市公司高管一方面可能为了达成股权激励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会通过盈余管理方式来获得股权激励。[3]毕晓方等也指出股权薪酬契约的行权同样需要满足契约要求,高管可能会出于股权激励诱发自利性薪酬和抬高短期股价等动机操纵公司盈余信息,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4]由于高管们的出发角度不同,要求不同,企业环境不同等多方面问题,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根据自身不同的需求对盈余管理方式进行选择。

三、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相比于国内,国外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更早更细致,Graham,J.R.(2005)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更少地受监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影响,而更高程度的应计盈余管理容易引起监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注意。[8]管理者如果只是使用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那么年底时如果发现未能达到目标,此时再想运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就来不及了。[9]因此,有高管采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权衡使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来操控盈余。由于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发生在年末,而真实盈余管理贯穿整个年度。如果一个企业有动机的话,在之前年份进行了大量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之后,会在当前年份转换到真实盈余管理行为。[10]

四、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基于高管薪酬角度

基于以上结论,上市公司可以设计更为合理的与高管业绩挂钩的薪酬管理体系,在约束高管行为的同时保障股东权益不受侵害,企业取得长期平稳的发展。 首先,企业应确立薪酬委员会,设定一些指标,对高管进行考核,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薪酬衡量标准,并且对薪酬的分配披露得应该更为具体透明。建立合理的创始高管薪酬激励机制能有效减少道德风险和代理成本,实现公司长期价值最大化。[13]

其次,正是由于高管的信息优势使得部分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许多信息披露不规范或者重复披露等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因此,适当的削减高管权利,规范和约束高管行为,同时加强公司内部治理,从而最大限度保护股东权益免受侵害。

最后,要明确想充分抑制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所诱发的盈余管理活动,这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公司治理水平,外部制度环境作为公司治理机制运行的背景和依托也会直接抑或间接影响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因此,还需要监管部门从企业外部入手,对应该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对象、范围、时效性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上市公司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地持续信息公开,这样有利于外部投资者了解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和整体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实现证券市场的透明和规范。此外,对盈余预测信息和薪酬契约信息进行强制性披露,可有效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参 考 文 献]

[3]王明琳,金波.利他行为与家庭企业代理关系效率研究[J].财经论丛,2010(1):91-96

[6]李彬,张俊瑞,郭慧婷.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09(6):99-107

热点推荐

上一篇: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采访优秀学长的心得体会(汇总5篇) 职工工伤事故报告(优秀21篇) 2023年电脑销售合同 电脑销售合同(二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