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中农户的投入行为探析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中农户的投入行为探析

小编:

摘要: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行为将直接关系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成效,特别是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方式是其投入行为的集中表现。选择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作为研究样区,基于399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从资金、劳动力以及其他投入三个方面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投入方式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其投入行为总体呈现投入渠道单一、资金投入匮乏、劳动力替代资金投入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调控途径。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农户;投入行为

Analysis on Farmers'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Karst Areas: A Case Study in Guizhou Province

(1a.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1b. Agronomy College,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Guizhou,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Farmers' investment behavior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karst areas directly rel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nd particularly farmers' input ways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are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ir investment behavior. Guizhou Province, a typical karst area, is the focal region in this study. Based on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399 farmers, this paper analyzed farmers' input ways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from capital, labor, and other inputs, summarized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 single input channel, lack of capital investment, and substitute labor for capital,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regulatory pathways for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Key words: karst areas;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farmers; investment behavior

石漠化治理属于环境治理的范畴,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各级政府、社区、协会、企业、农户以及公众等的广泛参与。小规模农户作为喀斯特地区生产经营的最基本单位,他们不仅是资源的占有主体和环境资源的消费主体,也是对石漠化等生态恶化后果体会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第一群体,同时又是石漠化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4-6]。为了有效实施石漠化治理政策,防止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变形,应加强对石漠化治理直接执行者――农户的关注,有效激励和约束农户行为。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行为将直接关系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成效,特别是农户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投入方式是其投入行为的集中表现。因此本研究选取我国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省作为主要研究区域,通过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投入行为各方面的调研,分别从资金、劳动力以及其他投入三个方面对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投入方式展开分析,并在总结其行为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调控途径。

1 研究区域

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对农户投入类型和数量的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投入状况和实际参与情况。这有助于发现和总结农户在参与石漠化治理中投入方式和投入行为的特征。在调查问卷中,本研究设计提问“您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投入方式”,让农户在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其他投入之间做出选择,各选项相互之间不排斥,可以选择多项。通过统计结果可知,在399个样本农户中,有245户(61.40%)的农户实际参与了石漠化治理;有154户(38.60%)的农户未参与石漠化治理。由图1可以看出,在实际参与石漠化治理的农户中,选择资金投入的农户占50.61%;选择劳动力投入的农户占91.43%;选择其他投入方式的农户占13.88%。对其他投入方式的内容本研究也做了更为细致的访谈,主要包括理念宣传、土地、意见和建议、水资源以及劳动工具等。可以发现农户以劳动力投入方式居多,这就和农户行为理论中的历史学派观点不谋而合。历史学派认为,当一个小农家庭拥有比其农场在最适宜条件下所需要的更多劳动力,而这样过剩的劳动力在市场上又无法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农户家庭将剩余劳动力投入到极低报酬的工作是完全“合理”的,因为这样的劳动机会成本几乎为零。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户居住在远离集镇的山区,附近几乎没有就业机会,大部分家庭中都存在过剩的劳动力,暂不能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报酬。面对他们周围严重的石漠化现象,农户选择将劳动力投入代替资金投入来进行石漠化治理,将这种机会成本几乎为零的劳动力投入到石漠化治理当中。因此,这就构成了喀斯特地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投入方式。

2.1 资金投入

2.2 劳动力投入

2.3 其他投入

在石漠化治理中,农户采取的投入形式除了资金和劳动力之外的其他投入形式主要包括理念宣传、土地、意见和建议、水资源以及劳动工具等。理念宣传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户了解石漠化治理的相关政策和知识,与政府宣传不同,其主要是在农户平日的接触和交流中展开。这里的土地投入不同于以往文献研究中的含义,主要是指在石漠化治理的典型示范区,农户将土地以某种资源的形式投入其中用于石漠化治理的示范,为探索出更多的石漠化治理模式和技术。意见和建议即科技投入,在此可以更多地理解为经验投入,主要是指当地农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或者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石漠化治理的土方法。虽然这些办法没有记载入册,但是在农户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水资源投入在石漠化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典型喀斯特峰丛峡谷地区,河谷深切,多为箱形谷,岸坡垂直,村寨和耕地部分均高于河谷水面以上,取水十分困难,需要借助人力或者机械才能用于农业生产灌溉。劳动工具这里主要是农户在日常中使用的简单生产工具,大型的劳动工具使用成本太高,在农户的投入中往往排除在外。

3 农户投入行为特征

3.1 投入渠道单一

目前,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投入机制很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国家、集体、地方、个人以及社会五位一体的系统的积累投入体系,特别是贵州贫困落后的经济,还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财力用于农业积累。具体到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乡镇企业举步维艰,集体财力有限,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石漠化治理投入,虽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地位的提高,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将逐年有所增加,但集中用于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投入的资金仍然十分有限。同一般常规性的农业生产投入比较而言,石漠化治理是一项资金密集与劳动密集的生产建设行为。由于治理的对象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低下,开展治理需要的资金必然超过一般常规性农业的投入。由于开发资金的严重短缺,政府投入不足,要走以自筹为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有关部门一起上的多元化道路,才能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

3.2 资金投入匮乏

贵州的经济发展滞后且不平衡,尤其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农村经济更加落后。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农民群众中存在的闭锁心理和落后思想观念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外,区域地理环境的劣势是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表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山高林密,坡度陡峭,岩多土少;二是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极易造成植被破坏,使植被退化造成水土流失而出现石漠化。喀斯特特有的地质地貌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和其他影响因素一起造成了这些地区的“喀斯特贫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喀斯特严重的贫困现象导致农户可支配收入少,无法承担石漠化治理的大量支出,从而导致在现有的石漠化治理过程中资金投入匮乏的问题。

3.3 劳动力替代资金投入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一般生产环境恶劣,土壤肥力不高,农业生产受限;加上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即使生产出特色的农产品,运输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严重影响当地农民致富。这些地方往往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户有改造环境、治理石漠化的意愿,同时在生产实践中也在付诸行动,但由于资金限制,导致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拿出太多资金投入到石漠化治理当中,相对而言,劳动力投入就显得更为现实。一方面,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受石漠化影响,土地产出能力下降,如“坡改梯”等类似工程措施能够就地取材,主要需要人工的搬运、挖凿和堆砌;另一方面,喀斯特地区农户家庭规模偏大,一般都存在农业生产剩余劳动力,加之外出就业机会较少而滞留在家。这就必然导致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大部分投入为劳动力投入,且呈现劳动力替代资金投入的特征。

4 对策与建议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农户采取石漠化治理措施的比例占被调查农户的61.40%,但其中大部分的农户都是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占采取石漠化治理措施农户的91.43%),其次为资金投入,但其投入量极少。总体呈现投入渠道单一、资金投入匮乏、劳动力替代资金投入的特征。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调控方向,以提高农户的石漠化治理积极性,推进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避免农业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恶化。

1)完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投入机制,建立起国家、集体、地方、个人以及社会五位一体的系统的积累投入体系。特别是在财政相对困难的贫困落后地区,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并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地方企业加入其中。

2)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降低喀斯特地区农户贫困度,为农户参与石漠化治理提供持续动力。特别是结合当地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从喀斯特地貌特点出发,将石漠化治理与耕地保护、扶贫工程相结合,根据石漠化治理的难易度,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打造一套完善的治理和保护机制。

热点推荐

上一篇:微量元素和硅钙钾肥对缩二脲毒害玉米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康养培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电气控制教学计划九年级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