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商代中晚期的树木利用

商代中晚期的树木利用

小编:

摘 要:树木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树木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能源、医药以及其它产品。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与考古文化具有同时性。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的分析,再结合其出土的环境背景,能获得古代人类利用树木的信息。本研究对商代中晚期洹北商城、殷墟孝民屯遗址、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量木炭、木材进行了分析,对殷墟大司空遗址303号墓出土枝叶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1) 无论是植物种属的出土概率还是百分比,栎属都是最高的,无论是普通村邑的房址还是窑址,栎属的出土概率和百分比也都是最高的,表明人类对这种木材的喜好。栎属是商代晚期人类主要的薪柴材料,也是刘家庄北地和孝民屯遗址普通村邑的建筑材料。栎属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当时的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 建筑材料的选择不仅受到聚落周边植被状况的影响,还与木材性质和建筑性质有关。洹北商城的一号、二号建筑基址选用了松木,而刘家庄北地的一处木炭遗迹主要选用了柏木。

(3) 刘家庄北地出土了栎属、李亚属和枣属的木炭,孝民屯遗址也出土了栎属和枣属的木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人类有可能食用这些树木的果实。

(4) 树木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伤及形成层的伤害时会产生锯齿状生长轮。刘家庄北地灰沟HG3Ⅰ中出土的大量的带有锯齿状生长轮木炭,锯齿宽度1毫米,间距1毫米,较规则,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但究竟何种因素导致锯齿形成,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5) 商代晚期刘家庄北地古代先民选用侧柏做井架。

(6) 同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出土枝叶进行研究,能极大地提高鉴定的准确率。通过研究,大司空遗址303号墓随葬品敞口折肩尊的口部数层叠压在一起的植物枝叶是具有药用作用的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

总之,本研究不仅获得了商代中晚期先民因材施用的木材利用特点,而且为现今木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史料。短梗南蛇藤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医药卫生史、民俗和礼仪以及现代医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木材分析; 木炭分析; DNA分析; 洹北商城; 刘家庄北地; 孝民屯遗址; 大司空遗址

Abstract:Trees are the main resources for human use. Trees not only provide human beings population with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with food, timber, energy, medicine, and other products. Tree organ remains unearthed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often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and archaeological culture, with which the date of remains has simultaneity. By the aid of tree organ remains, combined with archaeological context, the tree organ use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besides plant branches and leaves as grave goods excavated from Tomb No.303 at Dasikong site in Yin Ruins during late Shang Dynasty were subject to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s studies, the charcoals excavated from Huanbei Sheng City during middle Shang Dynasty, from Xiaomintun site late Shang Dynasty and charcoals and wood from Liujiazhuang Locus North late Shang Dynasty were subject to studie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ed:

I The ubiquity or percentage of the genus of Quercus was the highest in charcoal assemblages. Similarly, it was also the highest either in ordinary country or in kiln. The date suggested that human beings population were preference for the wood of the genus of Quercus. And that it was not only main fuel wood during late Shang dynasty, but also building materials of ordinary villages of Xiaomintun site and Liujiazhuang Locus North. The genus of Quercus had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beings population.

IV When cambium of trees was wounded by natural or human factors, indented tree rings grow. Because there were a large of charcoals with similar indented tree rings, 1 mm wide, 1mm distance between indented tree rings, it was inferred that indented tree rings might be caused by human factors. But exactly reasons need further study. V Well frames in Liujiazhuang Locus North were made of arborvitae timber with moisture resistance, decay resistance, small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big compressive and flexural strength.

VI Combination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methods with molecular genetic methods to study foliage unearthed from archaeological sites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

It was showed that plant branches and leaves around the rim of a bronze Zun-vessel were ones of Celastrus rosthornianus. Branches and leaves of Celastrus rosthornianus have medicinal effects.

In a word, wood utilization pattern of human beings population during middle and late Shang dynasty, wood exploitation according to wood characteristics, was obtained. The discovery of Aureobasidium Celastrus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y of medical and health history, folklore and ritu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Key words: wood analysis, charcoal analysis, DNA analysis, Huanbei Sheng City, Liujiazhuang Locus North, Xiaomintun site, Dasikong site

人类历史是对各类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历史,由于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和不同区域环境所提供的资源类型不同,人类对资源利用方式丰富多彩。无论是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还是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的历史时期,树木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树木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能源、医药以及其它产品。树木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经炭化后或者保存在干、湿的极端环境中,能保持原有的清晰结构,能进行树木种属的鉴定。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与考古文化具有同时性,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的分析,再结合其出土的环境背景,能获得古代人类利用树木的信息。在洹北商城、殷墟大司空墓、孝民屯遗址、刘家庄北地的考古发掘中,安阳工作队和殷墟孝民屯考古队采集了大量的木炭、木材和树木的枝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遗址出土的木炭、木材和枝叶的分析,探讨商代中晚期安阳盆地古代先民对树木的利用情况。

一、 研究区概况

(一)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二) 洹北商城、殷墟的考古发现

1. 孝民屯遗址

孝民屯遗址是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殷墟遗址西部边缘地带。孝民屯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曾进行过多次发掘出土了兵器范等与青铜器铸造相关的遗存、墓地、丰富的青铜礼器铸范和熔炉块等文化遗物。2003年4月,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由河南省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殷墟孝民屯考古队,为配合河南安阳钢铁集团120吨转炉建设工程,在殷墟孝民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发掘对半地穴式建筑群的形制、布局及其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发现了大型青铜器铸造遗址⑩。

2. 刘家庄北地遗址

3. 大司空遗址

二、 研究方法

(一) 取样

2003~2004年,殷墟孝民屯考古队在孝民屯遗址发掘中,采用随发现随采集的方法在灰坑、房址、地层和灶坑中共采集了39份木炭样品,其中灰坑中有30 份、房址有2份、地层6份、灶坑中有1份样品。

2004年春夏,安阳工作队对大司空遗址豫北纱厂早年所建厂房区进行补充发掘中,在M303青铜容礼器折肩尊口部发现叠压在一起呈薄饼状的数层植物枝叶(图四),枝条平行地朝向一个方向放置(图五),厚度约1厘米。M303枝叶颜色为浅褐色,叶子很薄且柔软,已失去原有的强度和张力,稍一用力就会破碎,但叶片构造特征清晰可见。用木签和薄刀片把薄而叠加在一起的叶片轻轻拨开后,取到了几片较完整的叶片,结构特征清晰。较大的叶片难取完整,取到的个体都较小。此外,还取到了一些保存着叶子着生方式的小枝。

(二) 鉴定

1. 木炭的鉴定

2. 木材的鉴定

3. 枝叶的鉴定

对出土的枝叶做形态学研究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3.1出土叶子的形态学研究

首先用尺子量测叶片的长、宽和叶柄的长度,记录4个叶片的叶形、叶尖、叶缘、叶基的形状及叶脉种类(表一),并进行拍照(图六)。同样,对取到的小枝叶子着生情况进行记录和拍照(图七)。

四个样品的主要特征大致相同,叶缘皆具稀疏浅锯齿,叶脉为网状脉,叶尖渐尖,叶基楔形,仅叶形一项不同,除样品三为倒卵状披针形,其他为椭圆披针形。四枚叶片大小和叶柄长度略有差异。鉴于同种植物的叶形会稍有变化而主要特征相同,断定出土的植物叶子为同一种植物。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取完整的大片叶子多是倒卵状披针形。

从小枝样品上可以看到叶子的着生位置为互生叶序。叶序是指叶在枝上的排列方式,有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四种。互生叶是指一个叶着生于每一节的一个面,而其上或其下的一个叶着生于节的另一面(图七)。

3.2出土叶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3.2.1 DNA的提取

3.2.2引物合成

试验参照翟焕趁等、王奇志等、泰博莱特(Taberlet)对多种植物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和tRNA基因编码间隔区内含子的研究17,各合成3对引物(上海生工合成),经过多聚酶链反应(PCR)筛选,最终确定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和tRNA基因编码间隔区内含子的各一对特异引物。 引物序列:

trnL CGAAATCGGTAGACGCTACG

(第一对引物的上游序列)

trnF ATTTGAACTGGTGACACGAG

(第一对引物的下游序列)

ITSF TCCGTAGGTGAACCTGCGG

(第二对引物上游序列)

ITSR TTCCTCCGCTTATTGATATGTTAAACTC

(第二对引物的下游序列)

3.2.3 目的片段的回收和重组

3.2.4 目的片段的测序及分析

对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菌液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推导外显子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利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序列对比搜索引擎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

三、 洹北商城和殷墟出土木炭分析

(一) 洹北商城出土木炭分析

灰坑中出土的木炭很可能为薪柴的遗存。因此,商代中期洹北商城的居民用栎属做薪柴。

(二) 刘家庄北地木炭分析

1. 刘家庄北地木炭遗迹出土的木炭分析

从木炭遗迹上取到25个木炭样品,经鉴定,这些木炭分别属于4个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硬木松(Subgen. Diploxylon)、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图八)。通过分析,侧柏百分比占绝对优势,为80%,硬木松和麻栎各为8%,苦木为4%。侧柏树干高大、通直,是房屋建筑、桥梁的良好材料。《论语・八佾》记载“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为社木,殷人对柏木非常崇拜。所以这处木炭遗迹有可能是很重要的遗迹。

2. 刘家庄北地出土木炭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房址中栎树占96%,侧柏只占0.7%,没有发现松木。所以普通房址有可能主要是栎树做建筑材料。灰坑中栎树占81.4%,栎树可能是建筑和薪柴的遗存。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栎属、李亚属和枣属的木炭,说明古代人类有可能食用这些树木的果实。

杏亚属为蔷薇科,杏果实多汁,味美,营养丰富,杏仁是重要的药材。杏是我国原产,栽培历史悠久。关于中国古代杏的人工栽培,依据《夏小正》的记载,出现专业性的果园栽培,至今已有4000多年了。《管子》中记载:“五沃之土,其土宜杏。”《山海经》记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齐民要术》记载:“文杏实大而甜,核无文彩。”此外,《广志》、《西京杂记》、《王祯农书》、《本草纲目》、《群芳谱》等均有关于杏树栽培及其品种的记载33。不仅古书有记载,而且考古遗址中也有发现,譬如,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在四坝文化时期出土了1枚杏核34。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都出土了杏亚属木炭35,杏亚属木炭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说明商代晚期古代先民可能采集杏果食用。

在木炭分析过程中,发现灰沟HG3Ⅰ出土的木炭有锯齿状年轮。此次发掘的灰沟为HG3,HG3是南北向道路的辅助排水系统,共分为三部分,分别编号HG3Ⅰ、HG3Ⅱ和HG3Ⅲ。道路西侧的排水沟为HG3Ⅱ,道路东侧排水沟为HG3Ⅲ,HG3Ⅰ为东西向排水沟,横跨道路,并把道路东西两侧的排水沟联接起来。HG3Ⅰ横跨道路时,用原木把道路架空,形成了原始桥梁。

松树可供建筑、桥梁、矿柱、枕木、电杆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树干可采割松脂,提制松节油和松香;树皮可提供栲胶。含油脂高,是良好的燃料。因此,松木在古代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考古遗址中松木木炭也经常被发现36。但是,具有锯齿状年轮的硬木松木炭还是首次发现。

锯齿状年轮形成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37。至于松木锯齿状年轮形成的原因,Lev-yadun S. 和Aloni R. 38做了如下实验,用锋利的刀片平行地纵向划伤地中海白松,划痕约200毫米长,划痕之间的距离5~10毫米,划痕宽度0.6毫米,划痕深度达到树皮内的形成层。处理两年后,在形成层受到伤害的地方,产生了锯齿状树轮,划痕数与锯齿数相同(图一○)。他认为树木受伤后干扰了正常的激素平衡,激素平衡受干扰后导致了树木不正常生长,产生许多创伤性树脂道,具有弯曲的、较窄的不规则形状的管胞和射线细胞。

需要说明的是,木材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占木材重量的97%~99%,单宁、色素、挥发性油类、树脂(胶)、硫胺素等抽提物所占比例较少,占木材重量的1%~3%。有机物质容易腐烂,燃烧又易成灰,所以,遗址中保留一些有锯齿状的树轮的木炭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现象应该在以后研究中引起注意39。

(三) 孝民屯遗址木炭分析

在孝民屯遗址灰坑、房址、窑址、地层和灶坑中采集的39份木炭样品中,有 695 块木炭。经鉴定,分别属于8种木本植物,有栎属的5个种,槭属、榉属和枣属各1个种(表四)。

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枣属的木炭,再一次证明了商代晚期古代先民可能食用枣果。

四、 殷墟刘家庄北地遗址出土木材分析

(一) 刘家庄北地J31木材分析

(二) 刘家庄北地热力管网工程井木材分析

一般来说,作为井架的树木要求木材具有耐水湿、耐腐朽、胀缩性小、抗压以及抗弯曲强度大等特点。侧柏为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1米,木材耐腐性强,适宜作桥梁、房屋建筑、家具、舟车、农具、井架等。所以,商代晚期古代先民选用侧柏做井架。

五、 大司空遗址M303 出土的树木枝叶分析

(一) 分子遗传学研究

1. 多聚酶链反应(PCR)产物的扩增和克隆

根据已有的几种植物的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tRNA基因编码间隔区(trn)内含子基因片段各筛选出一对特异引物,利用 PCR技术从样品的全 DNA中分离得到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tRNA基因编码间隔区(trn)内含子的基因片段。各扩增出一条长度约为700碱基对(bp)和400碱基对(bp)的 DNA片段(图一二)。

2.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

通过多聚合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了一条长度为610碱基对的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片段和一条长度为385碱基对的tRNA基因编码间隔区(trn)内含子基因片段。

1 CCGCCTGACC TGGGGTCGCG TTATTTGGAT GGAAGGCCAC CGAGCAACGC GGAAGGGACG

61 GCTCCGGACG GATGCCCGAG GGGCCATGTA CTGCCGCCAC CGCGCGCCGC GGAGCGCGTC

121 GCTCCCGTGC TCCTTTTTGG GCCAGCCGCA GCGGTGTGCC ACGGGAGGCC AACTTCCGCG

181 CCCATAGCGG CCACGCACCC CCCCTCATCC CCCCCGAGGG ATGGATGACG AGGGCGTGGA

241 GGTTTTGGGG CGACGCGATG CGTGACGCCC AGGCAGACGT GCCCTCGGCC GGATGGCTTC

301 GGGCGCAACT TGCGTTCAAG GACTCGATGG TTCACGGGAT TCTGCAATTC ACACCAAGTA

361 TCGCATTTCG CTACGTTCTT CATCGATGCG AGAGCCGAGA TATCCGTTGC CGAGAGTCGT

421 TGTGGTTACG CACGAGACTG CACGGTCCCT CAGGCGGGCG GCGTGCCTCT CCTGTTTCTG

481 ATCCTTGGCG CCTTCCGCGC CGGGGTTTTA CACTGTACGA CCGGGACGGG AAAGGCGACG

541 AAGCGCGCCC CCGCCATCCC GGCGGCCGGG GGACCCCGGC CCATTTGGAG CGGCTGGTTC

601 TCGGGTCGTT

样品ITS同源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基因片段

1 CATTTTTTTT TTAATAATTT TCCTAACCGA ATTAGGCCTA TGCCATTTAA AAAGGAAAAA

61 GACAAAAAAA TAAAAAAAAA GGGTTTACAA GGTTTTTTCT TTTACCCCGG CCCTAAATTT

121 TTCTTTGGGG GATCTTCCCA CCAAAAATTT TCTAAGTCTC GGGGGGGGAA AAAGTAAAAA

181 TGGTAAATGA TTCCCCAAAG GGGGATCCTT TTCCCAGGAG GGTTCTTTTC CCCGGGTATC

241 AAATCTTTTA TAAAATTGGG GAAAAAAAAA ATTTTGGCCC ATTTCCTTTT GGAAAAAAAA

301 AAAAGGAAGG AAACAAAAAC CGCTTTTGGA ACCGTTACCA AAAAGGAAAA AAAAATAAAA 361 CCATTATTTT ATTTGGGGAA TCGGA

样品trnL - trnF同源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基因片段

利用序列对比搜索引擎BLAST工具搜索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基因数据库,进行序列比较,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搜索结果显示样品的序列与千屈菜科(Lythraceae)的十种已知植物的同源性在85%~74%之间,tRNA基因编码间隔区(trn)内含子的结果显示样品的序列与卫矛科(Celastraceae)的24个属中的87个种已知植物的同源性在77%~65%之间(图一四)。

(二) 形态学研究结果

在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再结合出土小枝和叶的特征对叶子做进一步的鉴定。

(三) 关于研究方法

传统的植物系统与分类,不管其为何种学派,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分类群的性状分析基础上,无论这些性状是来自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细胞学,还是植物化学都是表现型。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表现型的差异归根结底应追溯到基因型的差异,即在DNA序列上的差异,而对这种基因序列差异的比较研究无疑为植物系统与进化提供最直接的证据,也是植物分类的依据43。所以,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同时对出土叶片进行研究,极大地提高了鉴定的准确率。

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选用了ITS和trnL- trnF这两个比较常用的基因片段,对植物进行初步的系统分类查找。一些研究表明,trnL- trnF 非编码区在一定分类水平上适用于系统关系重建,如近缘科间、亚科间、族间或属间44,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区域的序列变化并不足以解决种间关系。而在被子植物中,ITS 区既具有核苷酸序列的高度变异性又有长度上的保守性,说明这些间隔区的序列很容易在近缘类群间排序,而且丰富的变异可在较低的分类阶元上(如属间、种间)解决植物系统发育问题。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选用ITS和trnL - trnF这两个比较常用的基因片段,对出土植物进行系统分类查找,既考虑了近缘科间、亚科间、族间又考虑了属间、种间的变异。

(四) 古人随葬枝叶的用意

短梗南蛇藤是藤本灌木,高可达7米。花雌雄异株;雄花序顶生及腋生,3~7花,花黄绿色;雄花具杯状花盘,雄蕊着生于花盘边缘,退化雌蕊短柱状;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与杯状花盘离生,花柱细长,柱头3列、每列2叉分枝,蒴果近球状,径约1厘米。种子3~6颗,具橙红色假种皮,具有观赏特性。根皮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功能。产于甘肃、陕西西部、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生于海拔500~1800米45。近年来从南蛇藤属植物中得到了多种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和friedlane等型三萜,其中一些具有昆虫拒食、抗肿瘤和细胞毒活性46。

大司空M303内的敞口折肩尊的口部盖有数层短梗南蛇藤植物枝叶,可能有如下两种原因。

首先,在殷墟晚期,古代人类有可能认识到短梗南蛇藤的药用价值。

其次,覆盖随葬器物。

《说文》(段注本):“,鼎覆也。从鼎,冖、冖亦声”。 段玉裁《注》:“此九字各本无。以篆,解牛头马脯而合之,今补正。见《礼经》,所以覆鼎,用茅为之,今本作,正字也。…… 古者覆巾谓之,鼎盖谓之,而《礼经》时亦通用。”

《说文・鼎部》:“,以木横贯鼎耳而举之。从,冂声。《周礼》:庙门容大七,即易玉铉大吉也。” 《仪礼・士昏礼》:“设扃。”郑玄《注》:“,覆之。”《玉篇・鼎部》:“,覆樽巾也。又盖也。”在大司空303号墓随葬品敞口折肩尊的口部,有数层叠压在一起的植物枝叶,这些枝叶都是细嫩的小枝,所以,有可能起布巾的作用,覆盖随葬器物。

六、 结 论

本研究对商代中晚期洹北商城、殷墟孝民屯遗址、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量木炭、木材进行了分析,对殷墟大司空遗址303号墓出土枝叶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3) “民以食为天”,人类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都需要从饮食中获得,树木的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刘家庄北地出土了栎属、李亚属和枣属的木炭,孝民屯遗址也出土了栎属和枣属的木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人类有可能食用这些树木的果实。

(4) 树木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伤及形成层的伤害时会产生锯齿状生长轮。刘家庄北地灰沟HG3Ⅰ中出土的大量的带有锯齿状生长轮木炭,锯齿宽度1毫米,间距1毫米,较规则,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但究竟何种因素导致硬木松锯齿状年轮的形成,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5) 一般来说,作为井架的树木要求木材具有耐水湿、耐腐朽、胀缩性小、抗压以及抗弯曲强度大等特点。侧柏木材具有这种特性。商代晚期刘家庄北地古代先民选用侧柏做井架。

(6)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表现型的差异归根结底应追溯到基因型的差异,即在DNA序列上的差异。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同时对出土枝叶进行研究,能极大地提高鉴定的准确率。通过研究,大司空遗址303号墓随葬品敞口折肩尊的口部数层叠压在一起的植物枝叶是具有药用作用的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

总之,本研究不仅获得了商代中晚期先民因材施用的木材利用特点,而且为现今木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史料。短梗南蛇藤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医药卫生史、民俗和礼仪以及现代医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附记:本研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0107)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共同资助。

注释: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的勘探与试掘》,《考古》2003年第5期。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第284~28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④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第814~815页,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的勘探与试掘》,《考古》2003年第5期。

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宫殿区二号基址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1期。

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第289~2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⑩ 王学荣、何毓灵:《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的考古发现及相关认识》,《考古》2007年第1期。

18 周泽生、董鸿运、李立:《黄土高原常见树草种热值、生物量与薪炭林的关系》,《陕西林业科技》1985年第4期。

24 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考古》1999年第7期。

25 河南省博物馆、密县文化馆:《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集刊》1988年第1期。

2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灵宝西坡墓地》,第239~260页,文物出版社,2010年。

29 王树芝、王增林、何驽:《陶寺遗址出土木炭研究》,《考古》2011年第3期。

31 王树芝、赵海涛、陈国梁、许宏、赵志军、齐乌云:《河南二里头遗址V区出土木炭的分析与研究》,《夏商都邑考古暨纪念偃师商城发现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待发表。

32 王树芝、王学荣、谷飞、赵志军、齐乌云:《偃师商城祭祀遗址出土木炭的分析与研究》,《夏商都邑考古暨纪念偃师商城发现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待发表。

33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各论),第197页,农业出版社,1980年。

34 王树芝、李虎、张良仁、陈国科、王鹏、赵志军:《甘肃张掖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出土木炭指示的树木利用和古环境》,《第四纪研究》2014年第1期。

35 a. 王树芝、赵海涛、陈国梁、许宏、赵志军、齐乌云:《河南二里头遗址V区出土木炭的分析与研究》,《夏商都邑考古暨纪念偃师商城发现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待发表。b. 王树芝、王学荣、谷飞、赵志军、齐乌云:《偃师商城祭祀遗址出土木炭的分析与研究》,《夏商都邑考古暨纪念偃师商城发现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待发表。

39 王树芝、岳洪彬、岳占伟:《殷墟刘家庄北地出土的锯齿状树轮和正常树轮的解剖结构的比较及形成原因分析》,《第四纪研究》2014年第1期。

4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蒙城县文化局编著:《蒙城尉迟寺》(第二部),第338~342页,科学出版社,2007年。

42 王树芝、路超、岳洪彬、岳占伟、赵志军:《殷墟大司空M303出土的植物叶子研究》,《考古》2010年第10期。

4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45卷第3册,第114页,科学出版社,1999年。

46 陈佩东、梁敬钰:《南蛇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海峡药学》1999年11卷第4期。

48 耿鉴庭、刘亮:《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植物》,见:《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第193~196 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

49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高家堡戈国墓》,第136页,三秦出版社,1995年。

热点推荐

上一篇:安阳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分期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函授自我鉴定大专 大专函授自我鉴定 实用假期对孩子的感悟(模板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