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火”和“Fire”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火”和“Fire”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

小编: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占据了语言大部分的表述,隐喻来源于人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同时也会收到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两种语言中的“火”的隐喻意义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对汉语和英语中的火进行相关的隐喻意义对比分析,探讨其共性和个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隐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层面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火; fire; 隐喻;对比

概念隐喻源于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Lakoff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中系统论述了该理论。他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而不是语言层面上的,故Lakoff称之为概念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当有新的概念、新的范畴出现的时候,我们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词,而是利用大脑认知活动的特点,通过意象图式的作用,将新的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知的事物相互联系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之处,用已知的具体的事物表达新的抽象的概念,这样就会产生了两个认知域,即源域到目标语的认知映射。隐喻概念植根于语言,而思维植根于文化。由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区别,不同的民族对同一类客体观察和理解的角度往往有所不同。所以,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隐喻方式及其表达。

“火”和“fire”的隐喻共性

隐喻是基于我们日常经验中的相关性,会引导我们获得基本隐喻,隐喻的基本作用是从原始域将推理类型映合到目的域。就火的本义来看,中英文都是一样的,英汉民族对于火的直接认知是相同的,火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火带给人们光和热,同时也会带给人们灾难。

工具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对于任何目标域的理解都来自于对物理世界的体验。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事物“火”的认识构成了人们对工具域进行概念化的基础。火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的工具具有许多功能,如照明、取暖、烹饪等。在认识其他食物的过程中,人们自然会把对“火”这些属性的认识映射到其他具体的工具域中。

(1)在《青玉案》词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处“灯火”就 是从“火”引申出来的,把火作为照明的工具。

在英语中,作为工具使用是“fire”的主要意义之一。火;(燃烧着的)燃料,柴火

(2)Animals are usually afraid of fire.

动物通常都怕火。

灾难和战争

“火”作为工具时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可能引起灾难;它既可以延续人类的生命,但同时也会摧毁人类的生命。中国人把“火”的这种认知体现在了语言上,在汉语中我们有“火灾、火场、火势”等,都表示由“火”引起的自然灾害或认为灾害。

(3)在抗洪抢险中,广大官兵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句话出自一片新闻报道之中,其中“赴汤蹈火”的火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火”,而是指“水灾”,表示灾难。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此处的“烽火”指的就是战争。

英语中“Fire”同样存在着“灾难和危险”这一隐喻映射的表达方式,相比之下,英语中的“Fire”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喻指灾难中的火灾。英语中,的确没有找到和汉语“烽火”完全对应的词语,但是汉语的“烽火”实实在在喻指了“战争”。可是我们可以找到英语的“fire”在地道的英文用法中有“战争”的意思。

(5)They were always ready to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他们随时准备为朋友赴汤蹈火。

(6)The police opened fire on the protesters.

警察朝抗议者开火了。

情感

人的情感是摸不到碰不着的,但是为了描述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我们往往用去其他词语隐喻情感。人类对与情感的认知,尤其是对强烈的情感往往基于对“火”物理方面的经验,如强烈的愤怒、爱情、欲望等。

(7)他按捺不住心头的火气。

此处的“火”不是真正的火,而是心里的愤怒。

在英语中有“Anger is fire.”的说法,那么就把“愤怒”与“fire”联系起来了,也就说明英语把“fire”看作是“anger”的隐喻。

(8)She set my heart on fire.

她让我火了。

“火”和“fire”的隐喻个性

汉语中“火”的隐喻个性

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中华文化见证的汉语文化的发展,也赋予了“火”与众不同的隐喻意义。

病理之“火”

中国古代的中医病理,通过望闻问切,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说:“你上火了。”火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病理特征。要避免“上火”,要按时作息、定时定量进餐、忌暴饮暴食。新鲜绿叶蔬菜、绿豆都有清火的作用。

心生之“火”

贾冬梅等评论:古人称心脏为‘火宫’‘火藏’,这反映出古汉语中“火”的另一个隐喻,心是“火源”,古人认为“心”是思维器官,人的行为由心控制。既然心是火源,那么发生自心的思想、情感和欲念就都是火,人的行为也是火。“厌恶、仇恨”作为人类的一种主要情感,在生活中经常出现。

子孙之“火”

中国古代传统有子孙兴旺、开枝散叶的说法,而“继承香火”就是指家族事业后继有人,即有“香火”就是有子孙后代。

英语中“fire”的隐喻个性

火在英语中的独特隐喻,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英语国家人民的文化、思维、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对语言的影响,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别。

批评之“火”(Criticism is fire)

(9)She answered the fire from her political critics.

她对那些政治评论进行反击。

鼓励之“火”(Encourage is fire)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为了人类盗取火种而献身的英雄,因此在西方人的概念中能取到火的人就是英雄,可以得到大家的尊敬和崇拜。火在西方世界的地位使西方人有着火一样的性格,因此火有了鼓励的隐喻意义。

(10)Mrs. Green fired Mary into speaking.

格林老师鼓励玛丽练习说话。

救赎之“火”(Redemption is fire)

结语

中文的“火”和英语的“fire”,通过对比分析他们的隐喻意义,由于两个不同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火,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对火的生活经验产生了认知的共鸣,因此形成了许多类似的关于“火”的隐喻。从不同点来看,中国“火”与“fire”的不同隐喻主要是来源于不同语种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因素,使两个民族产生了不同的“火”的隐喻,比如五行、祭祀等就是中国的特色,而基督教认为火是新生的象征是英语国家独特的文化内容。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3]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古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和“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大学专家讲座心得体会 讲座心得体会(优秀7篇) 2023年松北区规划图(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