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美国电影华人形象的认同

美国电影华人形象的认同

小编:

美国电影华人形象的认同 美国电影华人形象的认同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美国电影华人形象的认同 更多精品源自3edu课件

在早期的美国电影中,美国人往往以偏概全,以歪曲的方式对中国华人形象进行塑造,因此中国华人形象常常被塑造成“黄祸”的入侵者。如在当前被认为最早出现华人形象的故事片《华人异教徒与周日学校教师》中,白人所饰演的华人角色一度成为20世纪20年代之前华人形象的模板,该部剧情片讲述的是一名华人洗衣工蒙受白人女教员们的关照,于是盛邀她们到洗衣店做客以表达谢意,同时还热情的拿出鸦片来款待她们。但警察的突然闯入使剧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华人应吸食鸦片而入狱,女教员们提着花去看望。影片虽然简短,但却鲜明地表现出美国人对中国华人的整体印象与认知,华人形象被刻画成四个模板在美国人心中存留了极长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华人形象的第一个模板与鸦片有关,吸食鸦片是一种堕落行为,因而加深了美国人眼中华人是劣等民族的意识。而第二个模板也是由鸦片所造成,当时美国法律中规定禁止吸食鸦片,而华人的行为违反了美国法律,因此他们不但要受到惩罚,而且更加被美国人所鄙视。第三个模板是美国人的臆想,认为华人是危险的象征,他们试图通过勾引白人妇女来谋取利益,最新奇的是被人妇女还心甘情愿。最后一个模板则认为华人代表着异教徒的身份,他们的灵魂是污秽、丑恶的,与他们高尚、纯洁的灵魂无可比拟。此外,在当时的美国电影中还有许多歪曲与肆意破坏华人形象的作品,如《黄祸》《砸碎的脚镣》《潘特利亚》等,这些影片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华人是病态的,他们永远沉迷在鸦片烟馆、赌窟中。因此,吉纳?玛契提曾对20世纪20年代以前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特征作了如此的总结,华人形象在美国人夸张的想象中歪曲,“黄祸”是华人形象的象征,他们和白种奴隶一样低等,而且他们还是一个有着堕落本性的种族,吸食鸦片、拉皮条、荒淫等病态形象充斥在美国人的想象中。

野蛮的异教徒(20年代~30年代前期) 顺服子民(30年代中后期~40年代末)

小说《大地》是美国着名女作家赛珍珠的经典代表作,该部小说自1931年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是当年美国畅销书之一,而且还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流传到西方各国。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与工作了40余年,她将自身在中国不同时期的感受与体验融入小说创作中,使小说真实反映与再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平反了以往中国人负面的形象,令中国形象开始向积极、正面的方向转变,凭借该部《大地三部曲》小说集赛珍珠还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鉴于《大地》这部小说如此高的文学成就,好莱坞电影对其进行改编,1937年同名电影《大地》呈现在银幕之上,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佳绩,此外这部改编电影还赢得了五项奥斯卡奖的提名机会,足以可见其巨大的影响力。

在美国同名电影《大地》中,围绕着中国农民王龙一家的生活来展开,王龙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土地上,以农耕、种植为生,尽管他们的生活俭朴而艰辛,但他们并不抱怨,而是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祝福与向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每一天。这个朴实、善良的农民也真正过上了他所想的幸福生活,在王龙的努力下他不仅攒够钱买到了几亩田地,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且还取到了贤惠能干的妻子阿兰,又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一家人过得自在而安逸。电影《大地》真实再现了赛珍珠对处于30年代中后期中国农民与其生活状态的印象,也令美国电影开始重新审视中国、重新塑造中国形象。在中国农民王龙的形象塑造中,美国电影打破了以往对中国华人形象的模板刻画,塑造了一个热爱土地、热爱生活、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还原与修正了美国人想象中的中国形象。中国人不再是撒旦与恶魔的化身,他们是一群顺服的子民,有着善良、质朴、坚忍的品质,有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除了《大地》这部电影的传播效应外,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改观也与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有关,该部电影上映时间恰好是日本残酷侵略中国时期,中国民众勇敢、顽强地与日本军抗争到底的精神和气魄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从而赢得了美国民众的赞赏与同情,也因此顺利的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识。

崇拜偶像(50年代至今)

随着时间的变迁,中国华人形象在美国电影中不断发生着改变,由恶魔、祸患的形象转变成顺服子民的形象,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形象在美国电影中又以新的面貌呈现,尤其是在7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中具有“功夫之王”之称的李小龙又一次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并且这一典型的中国形象持续了长久的影响效果。功夫巨星李小龙将独具特色的中国功夫以电影形式跃入西方观众的眼球,开创与改写了美国电影对中国形象及中国功夫的新局面,同时也为美国电影动作历史注入了新鲜血液。融入了中国功夫的美国电影为其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量,盛行于美国的各个领域中,美国电影也因此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功夫片题材。1973年电影《龙争虎斗》在美国上映,这部由“功夫之王”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备受美国大众的追捧,使美国功夫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阶段。于是,李小龙的功夫、硬汉形象彻底颠覆了美国电影初期以傅满洲为代表的中国形象,由以往阴险、狠毒、狡诈的反面形象转变成刚强、侠气、坚毅的正面形象。

可以说,李小龙的功夫效应使中国形象上升了一定的档次,其高超的中国功夫、勇猛无惧的精神风貌深深折服了众多美国观众,并且成为许多美国民众的崇拜偶像。1980年,在调查给美国民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国形象时,李小龙获得了第四的排名,此外一个代表中国功夫的词汇“KungFu”被创造而出,并将其收入到英文词典中,如此可以见证到李小龙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功夫在美国社会中的重大影响力,李小龙在美国观众与美国电影中是无可比拟与超越的神话。随后,在今天的电影舞台中,成龙、章子怡、巩俐等国际巨星也开始备受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关注与追捧,他们与中国电影人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与表现自我的演艺风格,使中国形象不仅局限在功夫形象中,而且呈现出多样性与独特性的新风貌。(本文作者:李天颐 单位:广州医学院)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读者权论(1)论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创业计划书800字模板(10篇) 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大全(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