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承载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之重的欧洲认同研究

承载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之重的欧洲认同研究

小编:

摘 要:承载了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之重的欧洲认同究竟给我们提供什么?从欧洲认同的前世与今生说明,欧洲认同的实质还只是一种利益认同,资本主义所谓的普世价值看上去是欧洲认同的原因,实际上恰好成为了欧洲认同的最大障碍。欧洲认同正反两面的镜像,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资源。

关键词:欧洲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

认同是一个较难定义的概念。认同的本义就是对某一事物的认可和同意。认同与欧洲关联的欧洲认同,既有经济认同、政治认同,也可以区分为集体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个人认同。尽管各种认同有其不同内涵,但按其实质,可以归结于利益认同与思想认同(本文仅把核心价值认同归属于思想认同),或者可以说,它们最终都是由这两种认同衍生出来的。由于利益是思想的前提,思想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是利益认同。承载了利益认同与核心价值认同之重的欧洲认同前世与今生究竟如何?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值得反思与借鉴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资源。

一、欧洲认同的前世与今生

欧洲价值认同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历史上的欧洲,充满了战争与对抗、争霸与称雄、杀戮与仇恨,也产生了文明与冲突、创造与破坏。

(一)古代社会欧洲概念的出现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国崛起和称霸

德国在欧洲的崛起是19世纪的下半叶。“1871年德国的统一是德国崛起的起点。俾斯麦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依靠军事手段结束了长达500多年之久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4]34俾斯麦的铁碗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军事力量的强大,德国军队训练有素,全民参加军训,1913年德国常备军就增加到87万人,为德国争霸,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德国对外扩张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战主要是由于德国想取得在欧洲和海外(主要是非洲)殖民地的霸主地位;但是1917-1918年的威廉帝国主义思想又被另一个不同发展方向――向东欧扩张的帝国主义思想所取代,这就是希特勒在1941年的意图。”[1]159弗拉加概括地揭示了两次世界大战祸起德国的原因。帝国主义的形成,对外扩张是必然趋势。争夺欧洲霸主地位,是一战发生的真正起因。一战发展到1918年,共有30多个国家参加,分为两大军事集团,一为英、法、俄等以及一战后期参战的美国等为首的协约国,二为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战纯粹是一场欧洲的冲突,在欧洲之外只是到了战争后期,才有一个美国的介入。一战看起来是以同盟国的瓦解和失败而结束,但事实上,一战唯一的和最后胜利者是美国。美国从战争中又一次完成了国家资本的积累。“战争期间,美国对协约国的贷款为100亿美元,供应各种物质约值100.5亿美元。美国垄断集团成了协约国最大的债主。”[5]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实际是一战的延续。战争波及欧洲、亚洲、非洲等,持续时间有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世界4/5的人口卷入这场战争。从世界视野来看,二战对霸权的争夺主要还是欧洲几个大国,其中在欧洲就是英法和德意之间的争霸,在亚洲和太平洋就是美英与日本的争夺。在欧洲意大利力图夺取英法在北非的属地,企图在地中海建立一个“大罗马帝国”。日本企图独占中国,把英美势力排挤出亚洲和太平洋,建立自己的霸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德国的经济很快就得到恢复,综合国力迅速加强。在德国法西斯上台以后,他们就疯狂的扩军备战,妄图夺取欧洲的霸权,进而夺回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中失去的殖民地和市场。从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开始,持续六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欧洲大分裂、大抗衡、大争霸的大战。二战最终以德国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结束。但是,欧洲的分裂局面并未完全改变。欧洲分裂的副产品是昔日的欧洲霸权旁落,英国从欧洲霸主宝座上跌落下来成为一般大国。在战争中,曾经称雄欧洲的法国拿破仑子孙不战而投降法西斯,使法国的元气大伤。德意志帝国被肢解为东、西两个不同归属、不同制度的德国(美国占领了西德,苏联占领了东德)。美国勃然突起,成为了世界性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欧洲,与苏联平分欧洲霸权。旧的欧洲随希特勒的灭亡一并死去,新的欧洲形成了以美国为霸主的西欧资本主义与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两大陈营。欧洲仍然还是一个分裂、对抗的欧洲。

(四)20世纪中期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欧洲认同究竟是利益认同,还是价值认同?

(一)欧洲认同的基本经验是利益认同

第一,共同利益要求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力。在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家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认同的出发点和根本动力。各个国家对于超越国家的认同,都不能离开各自的国家利益。欧洲一体化反映了欧洲认同的程度和水平。所谓的欧洲认同,从最初的欧洲6国的煤钢共同体,到《里斯本条约》的签署,实质都源于欧洲各国对各个国家国家利益的考量和权衡。可以说,欧洲一体化建立源于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要求;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其基本动力是由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满足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共同利益要求;欧洲一体化的困境在于欧洲一体化也可能损害部分国家的国家利益。

第二,平等互利的利益原则是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欧盟一体化发展遵循的是自愿、平等、互惠的利益原则,它是一组国家在自愿、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采用和平的手段,根据它们的共同利益开展一体化。所谓的共同利益,无非是各个国家自身利益的总和,即加入欧盟有关条约的利益大于或至少是等于不加入的各国自身的利益,决不能有损于本国的国家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并非是真正的共同利益,而是各国从欧盟获得利益的平均值。因为,真正的共同利益应该是既来源于各个国家又超越于各个国家自身利益的根本利益。为了维护真正的共同利益,必然要求各个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就要牺牲本国的自身利益。但是,欧洲同盟的“共同利益”并非如此,在有关条约签订中,各国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和退出。这就带来加入、接受、各种条约的签订方面的利益分歧和争论。每一个国家加入欧盟,都是出于实现本国的利益最大化;每个国家的不加入,也是为了使自己国家的利益不至于因加入而受损。他们都因本国的利益而来,也因自己的利益而去。为利是趋,是每一个国家的唯一目的。每一个国家都想从欧共体这个大蛋糕中分到一杯羹,也决不会为他人牺牲和贡献本国的利益。2006年春天,欧盟权威机构对欧盟成员国公民就“是否觉得从欧盟的成员身份中获利”的调查表示:“相比2005年秋天,积极的回应提升了不少,认为欧盟成员身份对他们有好处的平均比率为54%,提高了2%,而回答没有获利的则下降了3%(2006年春天为33%,2005年秋天为36%)。其中,爱尔兰的积极回应率最高,为87%,其他如丹麦、希腊、德国、卢森堡等都在70%以上,较低的分别是奥利地(39%)、塞浦路斯(40%)和英国(42%)。”[7]可见,平等只是对于加入欧盟的起点而言,而加入的结果,每个国家获利的多少是不平等的;而互利也只是相对的。互利只有一种情况是互利的,那就是在欧洲一致对外的情况下,欧盟的各个成员国是互利的。“帕累托最优”提出,“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中改善一部分成员的处境而同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成员的处境变坏”[8]。根据帕累托最优概念,在利益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成员如果受益,而另一部分成员的利益必然受损。在欧盟内部,任何一方利益受损,都是不能接受的。那么,各个成员国的互利从何而来?这就需要从欧盟之外的第三方去寻找。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抵御俄罗斯等的利益扩张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削弱了俄罗斯在欧洲尤其是在东欧的利益范围;二是平衡了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如欧元替代美元,这就使美国有苦难言;三是联合行动在世界各地争夺资源等,如为了争夺石油等能源,在伊拉克、利比亚等战争中就保持了比较一致的立场,采取了比较一致的行动。 第三,建立一种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政治形式是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政治保障。但是,从欧盟50多年来看,相对而言,在经济上可以说是成绩斐然,而政治的一体化还极不成功。欧盟只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的欧盟,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二)欧洲认同的危机和困境在于背负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二者的冲突

第一,利益不平衡是导致欧盟内部冲突的根本原因。利益的不平衡又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表现在主权国家,那就是各国自身的利益都是各国自己私有的。私有财产不容侵犯,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国民那里,也体现在国家财产私有上。相反,如果同盟和联合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选择同盟和联合。欧盟联合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益或利润。如果不能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其结果就是动乱、纷争和冲突。利益不平衡不仅是过去,也是现在和将来欧盟内部冲突的根本原因。

第二,欧洲政治一体化步履艰难是欧洲经济一体化深化的障碍。欧洲一体化的一个主要教训就是,经济一体化容易,但政治一体化艰难。政治的一体化之所以艰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治一体化是根源于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又是高于经济一体化的更高阶段。其次,数百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国家主权观念是实现政治一体化不可逾越的最大障碍。再次,维护各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是欧洲政治一体化之所以艰难的深层原因。国家利益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主权国家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和准则。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的基本目标和理想战略。欧洲政治一体化就必须建立在主权国家的国家利益一体化的基础上。任何政治上层建筑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欧共体政治一体化的经济基础就是欧洲各国的经济基础一体化。欧共体既然并不具有政治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所以欧洲政治一体化的水平总是有限的。

第三,欧洲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阻挡欧洲认同的一个思想原因。所谓的欧洲认同,虽然在一些学者那里是一个学术话语,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欧洲认同却承载了西方资产阶级主流意识的深厚的政治含义。20世纪末,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欧洲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欧洲相对稳定和繁荣,西方把这些变化归结为欧洲核心价值的作用。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把这种核心价值,如基督教信仰、民主和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等推崇为“普世价值”。其实,个人主义不仅不是欧洲认同可能的原因,而且恰好是影响欧洲认同的最大障碍。

个人主义突出个人自由,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无疑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个人主义如果排斥人类、社会与集体,那就可能走向反人类、社会、集体的极端,它不仅是错误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其重要根源之一,就是个人主义的极度膨胀。比如,从一个士兵一跃而成为国家元首的希特勒,一方面以极端个人主义对待自己,认为一切都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把这种个人主义提升和放大为一个国家的国家意志,从而滋生出反人类的法西斯主义。个人主义与民主结合,民主就可能成为以个人利益至上的分裂主义。欧盟政治一体化之所以步履艰难,就在于这种个人主义在民主决策中的畸形放大。人人为自己,只有上帝为大家。我只为我自己,欧盟只是实现我的个人利益的一种方式。在“社会模式的多样性和国家作用的差异性”并存的欧洲,依靠这种民主和个人主义来引领欧洲政治一体化,实际是不可能的。

在欧洲共同体中,正如欧洲流行的一句名言: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欧洲建设之所以如法国主教所说,完全停留在物质层面,欧洲一体化的各个国家始终追求各自的利益。与其说这是欧洲一体化的基本经验,不如说这就是欧洲一体化的深刻教训。

弗拉加说:“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前的欧洲一体化,一直以某个国家对其他国家怀有霸权目的为特征。”[1]101所谓霸权就是专制和独裁制度,其突出特点是有计划地把恐怖手段和武装专政当作国家机器来使用。比如,西班牙在荷兰就设立了“血统法庭”,19世纪初拿破仑在欧洲各地的占领军,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在被“第三帝国”占领的土地上横行的盖世太保和党卫军都是其恐怖工具。所以,他说,尽管在查理大帝时代建立的基督――帝国思想,但是在霸权目的支配下的欧洲一体化,“愈是想把天主教教义当作统一欧洲的一体化因素,愈是把欧洲弄得四分五裂。”[1]101弗拉加的意思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够全面。天主教教义不可能把欧洲弄得四分五裂。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不只是过去欧洲资本主义的相互争雄称霸的资本积累、自由竞争的时代,还有现在,甚至包括垄断资本主义的未来,霸权统治是其唯一的目的。只要是在霸权和武力恐怖的压迫下,不只是欧洲,甚至也包括世界必然会导致四分五裂,而基督教义只是这种霸权思想的一套外衣。欧洲认同最为根本的不是什么共同的基督教信仰认同,而首先是利益认同。当经济利益与基督教信仰冲突时,基督教信仰就让位于经济利益认同。

三、欧洲认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启示

承载了利益认同与核心价值认同之重的欧洲一体化的欧洲认同已经走完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除开经济合作的加强之外,在政治一体化上仍然是无所作为。欧洲共同体的实质还是一种经济共同体和市场共同体。法国思想家雅克・德洛尔说:“在今天的‘联盟’中(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共同体),某些人要求把商业和经济行为者之间的竞争拓展为国家间竞争。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我认为,如果沿着这样的道路走下去,那么欧洲一体化观念本身都会解体。”[9]问题是,从欧洲认同中我们究竟看到了什么?

(一)坚持和平、统

一、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国家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是主权国家行为和行动的基本出发点,欧盟的各成员国也不可能离开这个基本的立足点。欧洲一体化的各种条约基本都满足了各个主权国家的利益要求,就是这种共同利益要求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力。欧洲价值认同首先离不开利益认同。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0]这就是说,思想价值观念是由物质利益派生的,利益认同是思想价值认同的前提与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的大国,共同的地缘、地理、生活条件,共同的民族国家利益是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所以,加强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各民族的利益认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价值认同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指导下,才能保障利益认同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重要的是以利益认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同时也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规范和引领利益认同。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还告诉人们,经济的一体化既提出了一体化的政治形式的要求,同时更需要建立一种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政治形式来保障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这一点,虽然还不是十分成功,但是,欧盟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就说明,国家、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政治形式来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选择和社会实践证明检验的结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3]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M].伍晓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3.

[4]封永平.大国崛起困境的超越:认同建构与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欧共体官方出版局.欧洲联盟法典:第2卷[M].苏明忠,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7]李明明.超越与同一:欧盟的集体认同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216.

[8]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99.

[9]马胜利,邝杨.欧洲认同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43.

热点推荐

上一篇: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研究的再审视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