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

小编:郎方年

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的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与发展不仅仅是要求知识的积累、观念的更新,更要求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地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以建立更具有公平性及可持续性的未来,使其具有整合环境、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决策能力。

品德与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显性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四个领域的诸多主题。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使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得以有效落实。

一、建立联系

探讨品德与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首要问题是要知道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四个领域中,哪个领域、哪个主题的问题与品德,社会学科有关联,可用品德与社会的哪些知识得以解决。

依据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首先要寻找出能够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的结合点。首先要认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能够自然融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结合点进行全面分析,要把握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的领域与主题,然后围绕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行动研究解决身边的现实问题,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中华老字号》一课的教学中,品味“中华老字号”中孕育的京城文化,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内容,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内容,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实践活动,通过课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获得对北京老字号的认知,让孩子们惊奇、兴奋。走进步瀛斋的学生发现店中售货员比顾客多,门可罗雀;走进稻香村的孩子则发出“这里的人真多”的感慨……针对学生走进不同老字号的经历与感受,教师指导学生就生活中最密切的购买糕点和鞋子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数学课中所学的统计方法进行初步统计,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这样使学生了解老字号经营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老字号的优良传统,同时探索如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二、做好目标定位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好课程目标定位十分重要。在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过程中,应指导儿童观察周围自然环境(如教室、学校、社区等)和社会环境(如文化、习俗、传统等),针对生产和生活专题(如服务、农业、工业、交通等)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研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将问题的范围逐步从家庭、学校、社区拓展到区域、全国乃至世界,使学生初步学会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需要把握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首先,要了解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理解儿童在每个道德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其次,要在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把握住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课程这一性质和特点,在培养有良好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人的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教育关于价值观养成的倡导,综合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水平,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手段,诱导探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品质的发展。同时了解其他学科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联的内容,跨学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注重多方位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线索,应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不同形式内容的呈现,使学习内容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共同研讨的文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现实情况,灵活选择多种途径与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户外教学、社区服务、实地考察、模拟游戏、个案研究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素质的培养为教育和教学的目标,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培养身心健康、表里如一的高素质学生。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和交流。

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在《56个民族是一家》歌曲的衬映下,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民族服饰,身着向学校借来的校本课程制作的民族服饰,伴随音乐走上前台,边走台边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民族服饰。这样的情境唤起学生内在积极性,同时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利用iPad中的电子书材料自主探究,在交流中通过师生互动,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出民族服饰的多姿多彩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因素,将学生的具体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视角再次引向社会,引入现实生活情境中的社会最新动态――“很多民族服饰工艺因为经济原因很少人愿意学习传承,很多巧夺天工的手艺面临失传的窘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发现新的问题。通过辨析问题,唤醒学生对民族服饰发展的关注,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民族服饰的情感,这也为课后关注民族服饰发展进一步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四、有效整合资源

(一)引导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要使学生意识到,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京城四季歌》时,课前学生走进北京京郊,通过了解当地一种农产品的来历,相互交流,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再比如,在《中华老字号》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对比等方式学生发现,在城市提速的今天,北京还有许多忧患:大批的胡同面临或正在被拆迁,很多老字号是拆迁范围之列,举步维艰;百年老字号萎缩面临倒闭;北京小吃不但遭受洋快餐的凌厉攻势,更因为就餐环境差、服务态度不良、口味过甜过油腻等问题变得四面楚歌,重振雄风困难重重,等等。

(二)引导学生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

对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关注身边可解决的问题。在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环境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起点,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增强信心,并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的行动。

例如: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时,通过模拟活动“我和妈妈去购物”,以及小组讨论“怎样购物才是合理的”,引导学生体会循环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在此,我们可以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超越品德与社会课程仅仅终止于消费者学会购物的教学层面,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低碳生活意识。

将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机结合,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与实践提高到新的质量水平,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水平,有助于培养善于为了可持续未来而学习的新型公民。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笔者还会持续不断的观察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国际贸易合同起草中纠纷的避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语言变色鸟教学反思(通用5篇) 道德为题的议论文8003篇(通用) 教育故事心得体会及感悟(优秀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