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陶渊明的“委运自然”人生观

陶渊明的“委运自然”人生观

小编:李滢滢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生历经磨难,大起大落,他虽才华横溢,文采超群,曾被朝廷和世人赏识,但处身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世风日下、战乱频发的社会环境下,他无法委曲求全,在三次出仕与归隐后,他总结出委运自然的人生观,坚定地选择了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的回归自然、归隐田园之路。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乐得其所,挥毫泼墨,品味人生快意和真谛,更加文如泉涌,留给后人一首首品味不尽的精品佳作。他的作品既蕴藉了浓浓的文学内涵,更蕴藉了浓浓的追求自然、崇尚率真、乐行朴实的人性内涵,足见陶公委运自然的人生观所透视出的充实与豁达。

一、选择回归田园生活的陶公摆脱了政治烦心、世事扰心的困境,让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享山水润人、闲居快意的生活情趣,让自己的压抑情感得到释放,让自己享受曾经的也是现时的农家生活的朴素简单,自得其乐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就是陶公对自己当时心境的临摹,这首诗虽看似直白,但细细品来又很凝重,这是陶公从田园生活走向官场,三十年后从官场复回田园生活的感受。城市生活固然能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而厌倦了城市生活的纷繁和为官的尔虞我诈后,重返田园生活的陶公在两种生活状况的比较中,感受到的却是身心获得解放后的超脱和释然,是对人生经验品评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二、回归田园生活的陶渊明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尽享田园生活的乐趣,通过他的诗作人们为他的生活态度所感动,为他委运自然的生活哲理所折服

田园生活也需要有积极的态度和辛勤的劳动,这样的田园生活才会更有滋味、更有情趣。陶公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劳动来品味田园生活的,他主张躬耕自资,到田间参加生产劳动,在亲身体验农事中感受返璞归真的乐趣,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陶公傲然自足,抱朴含真的诗句很能说明他对田园生活的态度,事实上,也在阐明他的委运自然的人生观的内涵。依据他的观点,顺应自然不是消极的顺应命运,而是顺应现实,乐观面对现实,在现实生活中品尝生活的乐趣,让自己不为身处逆境所烦恼。而躬耕垄亩就是他顺应逆境的最好选择,这种选择并非无奈的,这是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应对和挑战。

陶公认为,人生道理以满足衣食需要为根本,所有的躬耕劳作都是在满足人们最根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劳作是自然规律的要求,是人在顺应自然法则而谋生。若是人人都不愿意劳作,生计又怎会维持,生活又怎会有保证,所以,人必须适应勤于劳作的生存法则,闻鸡鸣而起身劳作,见日落而歇息,在这样的生活规律中,感受生活的节律和自由,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陶公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所以,陶公将躬身于农事劳作看作生活的根本,他愉快地参加劳动,在艰辛的劳动中收获满足和快乐,让农事劳作伴随自己的人生。

陶公的另一首诗,更让人体会到他在田园劳动中收获的快乐,而这样的快乐唯有通过田园生活中的农事来获得,通过同耕垄上的农民伙伴来获得,进一步表明陶公喜欢田园风情,城市风情与之不可比拟。陶公干农活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是因为他边劳动边体验农家生活的美妙之处,且诗由心生,涌流出汩汩不断的诗情诗意,身为诗人的他收获了赋诗的一个又一个灵感,也让我们后人看到了一首又一首出自陶公笔下的飘散着五谷芳香般的诗佩《归田园居(其力》《始春怀古田舍》《饮酒》等诗篇都可鲜明地捕捉到这样的风格。

这时的陶公活得怡然,活得洒脱,一扫官场上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之风带给他的伤痛,这样的身心体验更坚实了陶公委运自然的人生观。

三、在回归田园生活后的陶渊明是不是生活中都是得意之处呢?非也。否则,将不符合人类生存的客观规律。但是,得意与不得意之处,对于陶公说来,一概都会以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而淡之,因为,他所要追求的就是生活的质朴和平淡。不去计较,不刻意追求,不困惑悔过

谁人不追求荣华富贵?谁人不愿意过富有生活?在对待贫穷与富有这个问题上常常会令人失去本真。陶公面对物质生活的奢华所做出的选择是放弃,正如他选择离开官场生活,回归乡土生活。无疑,农民的生活水平与为官的生活水平是大有差距的,归隐园田生活的陶公陷于生活的困顿之中: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品一品陶公的这几句诗,诗人当时所遭遇的生活困苦是那样真实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饥肠辘辘,无被而眠,句句情困,声声催泪,活脱脱一幅陶公为穷困生活所迫的自画像。但全诗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诗人的语气是平静的、心态是舒缓的,有着情愿如此的情。而原因在哪里呢?当然在于陶公所秉承的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虽然生活在困苦之中,但相比那些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丧失人格的小人说来,他觉得自己这样的生活强过他们,自己就是要做到光明磊落,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人君子,就是不能为了追求富足生活而纤辔执可学,违己讵非迷。陶公不求奢华享受,不慕荣华富贵,只求物质俭朴,乡情醇厚,精神生活充实。他的豁达性格令读者钦佩。

再从陶公的生死观品其委运自然的人生观。陶公有诗曰:

存生不可言,畏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邀然兹道绝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免。

这些诗句中都将人的生死看作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不例外,面对这样的自然规律,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世俗之人惧怕死亡,甚至有一些士大夫和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要荒唐地谋求长生不老呢?陶公以自己对生死的态度来抨击之: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纵浪大化,委运自然。

陶公的生死观无疑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诗文也充分表现出委运自然人生观带给他的对人生生死观的超脱认知。

四、结语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隐一直是后人所瞩目论证的话题。但无论持怎样的评说观点,以笔者的认知,三次为官三次归隐的陶公是心胸开阔之人、充实豁达之人、敢于面对现实之人。他这样的个性品质来源于他委运自然的人生观,他的顺应自然、返璞归真、不慕荣利、乐观旷达的人格值得我们钦佩。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象”的命题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团委竞聘上岗演讲稿(通用13篇) 最新船舶中介合同 船员中介服务协议四篇(模板) 个人自检自查报告心得体会(热门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