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v+上/下”结构的不对称性

“v+上/下”结构的不对称性

小编:

摘 要:“上”和“下”作为一组反义词,在“v+上/下”结构中呈现出不对称性,以往学者从性质、意义和用法对该结构做出了大量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这一结构的不对称进行描述,以期能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

关键词:不对称;趋向

一、“上”和“下”意义上的不对称

1、“上”和“下”义项的不对称

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 《实用汉语语法》 《动词用法词典》 《趋向补语通释》 等工具书的解释,笔者对二者意义概括如下:

由以上归纳看出,二者都可以表示“完成,取得某种结果”,但“下”可表示“完成并脱离或完成并遗留、固定”两种相反的结果,“上”只表示“完成并固定”一种结果 。“上”可以作为衬字,而“下”则没有这种功能。

2、形式对称,意义不对称

这种情况是指“上”“下”有时可以和相同的动词结合,形式上对称,但意义并不相对:

第一,当“上”表示趋向意义,“下”表示结果意义,例如“拿上”是通过动作,携带某物,“拿下”则指的是在外力作用下,与施事主体建立了新的领属关系。人们在心理上习惯把占有的对象视为下处或下方,“下”经过语义引申可表示占有得到的关系。

第二,当“下”为趋向意义,“上”为结果意义时,例如“吃上”表示愿望的达成或者是动作的开始、状态的持续,如“吃上饭”,“吃下”表示吃饭这个动作的完成。人们习惯于将愿望、追求、心理上的目标视为较高的位置,因此,“上”的趋向义很容易演变为心理上的愿望、目标的实现。

第三,当“上”和“下”都表示结果意义时,例如“买上新房”是达到了买新房的目标,而“下”则倾向于受事,强调受事主体的领属关系的变化,因而,“买下新房”只是表示买新房的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下,“上”倾向于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而“下”则倾向于完成某一件事的结果。

二、“上”和“下”形式上的不对称

这主要是指“上”和“下”具有不同的结合能力,语料库中能和“上”结合的441个词条,而能和“下”结合的则有190条,这反映出二者在组词上的不对称。按照上文中对“上”和“下”意义的概括,笔者将二者与动词的结合进行了分类,得到以下结果:

1、“上1”和“下1”的组合情况

(1)“上1”和动词的结合

和“上1a”结合的动词一般都是位移动词,本身表示的动作就是由下往上的,例如“骑上摩托车”“捧上天”表示向位置较高的地方移动。

与“上1b”结合的动词也是具有位移性的动词,但是其方向性不明显,在与“上”结合了之后,这种方向性便凸显出来,例如“跑上码头”。这个例子中“跑”与“上”结合之后才有了趋近“码头”的方向。

(2)“下1”和动词的结合

与“下1a”结合的动词本身具有方向性,也是从上往下的,例如“弯下身子”“垂下头”。“弯”和“垂”受到人身体结构的制约本身就是由上到下的。

与“下1b”结合的动词也具有位移性,但是方向不确定,例如“跑下楼”“走下舞台”。“跑”和“走”都是可以同时和“上”“下”结合的,在形式上是对称的,表达的意思也是相反的。

可以看出,“上1a”和“下1a”在意思上和组词上是对称的。

2、“上2”和“下2”的组合情况

“上2”可以看做是次要事物向主要事物趋近以致二者完全集合在一起的过程,因而和“上2a”结合的动词一般是具有“连接”“覆盖”“穿戴”“闭合”“相逢”“写画”等意思,例如“包上”“合上嘴”。

与“上2b”结合的动词一般具有“比配”“看选”“吃喝”等意思,例如“考上大学”“种上”。大学是一个目标,“考上”是这种目标和愿望的实现,“种上”表示的是作物被种到地里这一事件的完成。

“上2c”表示一种能力,能与之结合的动词比较少,主要就是“答”“说”等,例如:“说上话”表示有说话的分量,有发言权,而且观点被人尊重和采纳。

(2)“下2”和动词的结合

“下2a”可表示完成的两种结果,即“脱离”或“遗留”,因而能和“下2a”结合的动词既包括“取得、存留”义的,也包括“去除、遗弃”义的,例如“写下”“丢下”。

与“下2b”结合的动词一般具有“取得”“创造”等意思,例如“犯下罪行”。“犯下”的结果就是“罪行”。

与“下2c”结合的动词一般具有“空间”“容量”“吃喝”等意思,例如“挤得下”“容下”等。

由此可见,在“v+上/下”这样的结构中,“上”和“下”作为表结果的补语,“上”表示目前已成为现实的动作行为对现在或将来的结果会有所影响,动作可能将持续下去,而“下”则表示目前的现实是过去的行为动作时结果,因此动作是彻底的完结。但是因为二者的趋向意义之间有关系,而结果意义又是从趋向意义引申而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显现出了对应性。“上”可以表示一种接触以致固定的结果,而“下”则可以表示一种退离的结果,只是受语义影响,二者搭配的动词不同。“上”可以表示“添加”,“下”则可以表示“脱离”。“上”可以表示“给予”性的结果,而“下”则可以表示“接受”性的结果。“上”和“下”都可以表示一种能力,但是“上”重在说明人的能力,因而与之结合的动词主要是人的动作,而“下”重在说明事物的容纳能力,因而与之结合的大多是表容量的动词。但是,“上”表示次要事物向主要事物靠近时,只有一个结果,“下”却可以表示两种结果。这是因为“上”的着眼点一般就是主要事物或者是二者接触的结合点,而“下”的着眼点既可以是主要事物,也可以是次要事物。

3、“上3”和“下3”的组合情况

(1)“上3”与动词的结合

“上3”与动词结合时表示动作的开始与持续,要求与之搭配的动词具有持续义,例如“吸上毒”表示进入吸毒这一状态。

(2)“下3”与动词的结合

“下3”表示一种由动到静的状态,与之结合的动词也具有持续义,所表示的动作的结果一般是“静”的,例如“平下心”是从是暴躁到静心的状态。由此可见,当“上”和“下”都表示状态时意思相反,但与“上”结合的动词往往是动作开始并持续的,而与“下”结合的动词结果是定下来的。

4、“上4”与动词的结合

“上4”是衬字,表示比较轻松的语气,已经完全虚化为助词了,例如“花上一万元”。这种用法,“下”不具备,可以不列入讨论。

结语

“v+上/下”结构的不对称性不仅体现在“上”和“下”意义的不对等以及与之结合的动词的语义制约,也体现在形式上搭配的不对称。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结构的探索,对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作用。由于作者学识局限,论文中仍存有不当之处,需要继续向学者前辈学习。

参考文献:

[1]周统权.“上”与“下”不对称的认知研究.[J].湖北武汉:语言科学.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2001年5月第1版.

[3]梁银峰.趋向动词的语法化.[D].学林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4]刘月华.几组意义相关的趋向补语语义分析.[J].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

[5]史锡尧.动词后“上”、“下”的语义和语用.[J].汉语学习,1993年第1期.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旧建筑空间改造中的设计手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天文星座心得体会范文(18篇) 集成电路工艺实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