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教给学生质“疑”会“问”的方法

教给学生质“疑”会“问”的方法

小编:

受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小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不能把握教学重点,不敢向教师提问,或者乱提问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提问,不是即兴的,而是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一、对课题进行提问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刚开始上课就设下悬念,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落花生》时,笔者先在黑板上板书“花生”一词,然后出示一个带皮的花生,问学生:“你们都吃过花生吧?谁能说说花生的味道或者用途吗?”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笔者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落花生》。”接着在“花生”一词前加上“落”字。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叫落花生?什么是落花生呀?落花生长什么样啊?”笔者趁势告诉学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之后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就称它为落花生。”又如在教学《散落的钞票》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导入语:“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吗?”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提出问题:“谁的钞票散落了?散落了多少钞票?在哪里散落的?什么时候散落的?怎么会散落呢?结果是怎样的?……”然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对书中的插图进行提问

现在的教科书图文并茂,彩色而又生动的插图形象直观,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这一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插图,在观察中思考,并能从插图中发现问题,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三、对矛盾处进行提问

有些课文常有看似矛盾,实为精彩之笔的描写,当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疑惑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敢于提问,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教学《一枚金币》时,有位学生提问:“父亲三次扔金币,前两次儿子都是笑了笑跑开的,为什么第三次却受不了了呢?”笔者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四、对重点词句进行提问

有些课文写作的时代已久远,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如在教学《囚歌》时,有位学生提问:“‘为狗爬出的洞’‘ 活棺材’‘ 地下的烈火’等是什么意思?‘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在初读课文时,学生经常有许多不懂或不能理解的词语和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问,然后再进行解答。

在精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提问,尤其是那些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的词句。如在教学《三颗钻石》时,笔者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水罐会一次次的发生变化’这个问题贯穿了文章的主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抓住这个典型的语言信息,联系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探究,进而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中心,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和升华。

五、对文章的标点和表达方法等进行提问

如在教学《一枚金币》这节公开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妈妈第二次给儿子金币时所说的话,用了一个双引号,还用了一个单引号?”“为什么爸爸把儿子的金币第三次扔进火炉里时,儿子说的话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问题一出,当时惊出笔者一身冷汗,但笔者又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极思维的结果,是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的结果。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引导他们从标点符号上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结合语文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爱提问的好习惯。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实施重点及改进措施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大学生访谈总结报告(汇总19篇) 2023年名师宣讲心得体会(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