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山海经名词英译管窥

山海经名词英译管窥

小编:

摘 要:《山海经》是一部描述远古时代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其涉及之广令人称叹,包括:地理、矿产、山河、医药、民风、习俗、动物、植物等等。书中记载了近3地名、477座山、300余条水道、204个神话人物、300多种怪兽、400多种植物、100余种金属和矿物。其描述的地域跨度也素来备受争议,一说是描述印度到中国的沿途见闻,更多的人则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描述内容涵盖整个远古时代世界地理风土人情的“旷世奇书”。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山海经》英译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分析英文与中文各自的语言特点,第三部分:从翻译目的分析《山海经》汉译英难点所在、对比两种翻译方法优劣,第四部分:提出较合理翻译策略,第五部分:总结。

关键词:山海经;英文译本;对比研究;名词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1.《山海经》研究现状:

对于《山海经》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晋郭璞、明杨慎,王崇庆、到清代的毕远到当代考古学家袁珂、王国维等等,无不是以极大地热忱专注于对《山海经》的研究,但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对《山海经》的解说可以服众,从明到清王崇庆、毕远等大家对许多疑点以“未详”做释,而当代人对《山海经》的研究除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外更有了大胆的创新与发展,吕子芳先生和鲁迅先生也分别对《山海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众多海外学者也对《山海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法国学者维宁的《无名的哥伦布或深慧和尚于五世纪发现美洲之证据》,美国学者亨利蒂默茨《几近褪色的记录》,日本学者伊藤清司《山海经中的鬼神世界》等等,足见对于《山海经》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内,而成为了一项世界性课题,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学者的重视。

对于《山海经》中山名、地名等名词的翻译历来争议颇多,而最多的翻译方法则是以音译和意译为主。近年来音译占据主导地位,大中华文库等主流出版物均采用了音译版本,而笔者认为,从中英文语言各自的特点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言意译更胜一筹,而意译则以安妮比勒尔为最佳。

2.中英文语言间的差异:

中文与英文无论从语音、形态还是语义等方面来看差别都是非常大的。要做到平衡中英文互译时必将存在的不对等我们则必须充分了解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差异和其各自的特点。

汉语是诗性的语言又是意合的语言。汉语简洁明了却表意深刻讲究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尤其是中国古诗词和古典文献,常常还会运用大量意象与典故,这种文化特质很难在译作中再现,因为其背后所蕴含的不单单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更有着语言本身的特异性,因为中文在它的音、形、义上与英文有着巨大的差别。因此,无论是从文化背景上讲,还是从语言构造上讲,中英文语言间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导致对事物名称的翻译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中文中原有义的流失。

3. 从翻译目的分析《山海经》汉译英难点所在:

我们翻译中国古典文献的一大重要原因是想传播中华民族古代先哲的伟大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必然要让目标语读者深刻的了解原文中的思想精髓,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在平衡中英文化与语言差距时要处理好两个要点:第一、中英间文化差异的平衡。第二、中英语言差异的平衡。而相比较而言中英文化差异的平衡更加难以掌握。

3.1声调造成的歧义:

中文中同一发音如果声调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汉字,而英语中则没有声调一说,更不会由声调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单词,因此,直接音译会导致读者对语义的误解。

如表格1所示:

qi 一声 - 二声 / 三声 四声

示例 欺 骑 起 气

义 欺骗,欺诈,欺负 跨,乘坐 站立,站起 气体,空气

中文中声调的存在使中国文字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表1中所示,同一语音不同的声调往往有截然不同的汉字,所表示的语义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不同汉字的组合又将带来意味深长的隐喻义,而这些隐喻义是不能直接通过音译来实现的,目标语读者缺乏对源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相应的语言能力,这给翻译目的实现带来了局限。大中华文库将《山海经》中447座山名都直接进行了音译,采取这一译法虽然避免了意译的繁冗但必然会失去它的本义甚至会造成歧义,而对于大多数接触中国文化并不多的西方读者,在没有接受中国语言、文化熏陶的前提下多数颇具隐喻义的名词在音译之后就成为了代替某物质的符号性质的标志。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10游蒙山(组章)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及心得模板 2023年不正之风心得体会部队大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