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思考

小编:史一民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来愈烈,但这种现代化的国际竞争,不仅仅只是经济实力即硬实力的竞争,软实力的较量也成为他们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硬实力方面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软实力的发展却相对比较滞后。因此,要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就必须在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下大胆地使中国文化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1]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实现中国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这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然而这种创新不仅仅只是指科学与技术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创新。当今世界是开放性的世界,如果我们勇于积极地学习外来文化的精华,相互借鉴、相互包容,那我们的文化就一定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拼搏力。因此,只有将中国的先进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在坚持自己基本原则、基本信念的前提下,积极地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文化才会有所创新,并不断地向前发展,才会更加的灿烂辉煌。

其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沉淀,已经相当稳定并且被赋予深刻的内涵。在社会历史不断更替和变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日益凝结成为一种极其伟大的精神力量,引领着时代的前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支撑和动力,它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民族精神、思维模式以及道德水准等等,正如中国文化中所倡导的和平、和谐、包容、开放、创新等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因此也就无形中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安全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

最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成为各国之间竞争必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只是一个国家在精神上的支撑,而且也成为推动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助推器。毛泽东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2]不言而喻,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范畴,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和政治在其领域的体现和反映,因此在它的指导下也会对经济基础的东西产生强大的反作用。所以,在中国文化走进世界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社会生产力作用,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潜在优势

1.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本质也是最集中的体现。事实上,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以其民族精神为内在支撑和最强动力。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历久弥新,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不仅是中华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还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这样博大精神、根深蒂固的强大精神动力,会使我们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保持永久的民族自信心。

2.具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牢牢秉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为我国的综合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软实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务必求实创新,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潮。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也正是不断地进行创新,才使它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久不衰。然而我们并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使中国文化永久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还必须继续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永葆生机和活力,也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3.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和胸怀

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只是仅仅局限在自己的本土范围内,只是在一种封闭的自我状态下发展,那么它终有一天会被外来文化所吞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这样的文化是没有活力的。而我们中国文化就是一种立足本国而同时又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化,它与外来文化经历了一个相互吸引、相互融合而又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的发展过程,对于外来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我们积极地学习借鉴并吸纳融合,使其成为我们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反之,我们则要大胆地摒弃。中国文化的这种积极容纳外来优秀文化的胸怀,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优势,这就更有利于我们的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性。

4.具有以人民群众为根基的根本特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我们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为,人民群众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根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力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文化是否把人民群众作为其根基,是决定它能否在本国和国际舞台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径分析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但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本土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在文章前面,已经论述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及其潜在优势,那么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向世界?笔者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历史观基本原理之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有学者曾指出:中国的经济实力是其日益增长的实力的核心不仅是硬实力的核心,而且是软实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4]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才引起全球人们对汉语的狂热学习,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而这也是人们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兴趣的。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硬实力的强大会提升这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并使它能够繁荣昌盛。因此,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当前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经济上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注入新鲜的血液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并强调创新是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和命脉,必须要把它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而这里所说的创新,不仅是指硬实力的创新,而且也指软实力文化的创新。一个国家文化创新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智慧,引领着这个国家发展的潮流。在社会主义新世纪新时代,中国文化在进入深度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转型期。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必须具备全球意识,即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即文化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势和长处,并不断对本土文化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文化获得生命力和新鲜血液,从而生生不息,连绵不断。

3.完善文化对外开放体制,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多年来,确实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人们的生活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一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中国文化也对外开放,并不断地提高其开放的水平和程度,扩展其开放的层次和领域,才会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然而,我国目前中国文化的对外开放,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可行的体制机制,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而且可能会威胁中国文化的安全。因此,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政府理应制定一系列有关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切实可行的体制机制。只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做保障,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大胆地学习和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加完善。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大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1]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着力提高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水平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时期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定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社区挂职锻炼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案例21篇) 最新环保科技心得体会(精选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