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小编:董发花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社会认同呈现出解构与重构、削弱与强化动态并存的总体性特征。市场的单向度快速发展、信仰危机的持续存在以及社会治理的无序扩张加速了社会认同的解构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有必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变革,防止资本逻辑和权力逻辑的肆虐,加速和谐、有序、理性社会认同的重构。

关键词:社会认同;解构;新常态

社会认同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是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迅速涌现并日益分化,社会利益、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对自身及其所处社会的认同也发生了变化,并对我国社会的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社会认同的时代内涵

认同最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因为它能为个体和群体及其关系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而被广泛引入社会科学诸领域。“认同是基于人的心理、思想与信仰形成的,其逻辑起点源于人的自我认知。”[1]人的自我认知主要以人自身的社会存在和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为基础,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的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构成认同的基本内容。社会认同则是这些基本认同的一种,它是社会成员对其所生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的认同和遵守以及对自身身份(社会成员)的认同,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由于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对社会的认同也就是对人自身的认同。而要真正增强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认同,就必须使个人真正成为社会现实的主体。历史不能随意选择和任意创造,同样社会认同也不能随意选择和任意建构。

第一,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特定社会制度体系的认同和遵守。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并非“孤立的个人”,也非作为类存在的“共同体人”,而是社会的产物,是现实的社会的存在,是“现实的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人们能否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式呢?决不能。”[2]42“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2]43。既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形态塑造了现实的个人,也建构了现实的个人的社会认同。当然,现实的个人在被动接受特定社会制度体系的同时,也在主动建构自己的社会认同并积极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影响社会制度体系的建构,他们也总是希望通过社会制度的安排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社会认同首先体现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制度体系的认同和遵守。

第二,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特定社会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践行。现实的个人不仅处于特定的社会制度体系之中,同样处于特定的社会价值体系之中。客观存在的社会价值体系是人的社会存在的重要构成,它为现实的个人提供语言文字、理想信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历史记忆、是非标准等观念性的社会存在。个人的社会存在便是这些观念性社会存在的习得和践行。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特定社会成员对所处社会的价值体系的否认和反对,进而引发特定社会群体内部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而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认同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越大越容易引发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不同社会群体往往通过寻求和构建更高层面的价值共识来弥合社会认同的差异。

第三,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特定社会利益的认同和尊重。社会利益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广大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共同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社会成员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相互妥协协商的结果。作为社会共同体中的现实的个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利益之中,尊重和维护共同的社会利益就是尊重和维护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作为共同体的社会要获得社会成员的认同,那么保障社会成员的必要的个人利益就变得极为重要。社会共同体保障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不仅仅是一种价值体现,而更重要的是基于这种价值所形成的社会制度体系,这种制度体系首先就是要保障社会成员的必要的个人利益,然后才是维护共同的社会利益并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根本保障。而这正是社会认同赖以存在的基础。

第四,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由特定社会制度体系构建的现实社会的认同和维护。现实的社会是通过一整套的社会制度体系将特定区域的社会成员整合成为一个能够接受共同制度安排的相对统一的社会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既是特定制度体系所建构的静态结果,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现实存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社会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都以这一现实为基础,而社会认同就是对这一基础的认同和维护。社会不仅仅由原子化的个人所组成,还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等多种共同体形式。因此,社会认同不仅仅体现为个人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它还具体体现为个人对这些社会组织的认同并通过共同体机制转化为相应的社会认同。

总之,社会认同首先是社会成员身份的自我认定,这是既定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塑造的结果,这是被动的习得过程。其次是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与现存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互动并生成新的社会认同,这是主动的生成过程。最后是因社会认同而发生的实际行动,这是社会认同的行为延伸。只有当社会认同从情感体验延伸到行为领域,社会认同才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义。

二、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主要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受到了市场的冲击和洗礼,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并按照现代市场的逻辑进行重构,中国人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观念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社会认同的解构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速度的调整必然放缓城市化进程,导致社会政策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使就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质量等方面呈现新的变化;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必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教育方式、娱乐方式和文化生活等领域呈现新的变化。总之,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而且导致了社会领域的重大变化。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校学生会自我介绍50字(优秀8篇) 最新古诗词教学反思不足 九下课外古诗词教学反思(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