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课程设计

论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课程设计

小编: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在营销专业的课程设计及模式选择上应当运用现代课程设计理论,科学合理安排,紧跟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因校而异,突出本校特点,办出特色。

关键词:高职;营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它大体包含两个层次上的问题:一是价值层面上的课程设计;二是具体技术层面上的课程设计。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及其他要素如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分组情况、教学策略等。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类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修订方案中根据终生教育思想、全面考虑教育的功能,提出对职业技术准备教育的要求: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为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提供充分的专业上的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使个人具备其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因此,我国教育学者刘春生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岗位针对性强

其课程目标的岗位针对性强,针对一个工作岗位或一群工作性质类似或相近的工作岗位。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在社会上找到工作,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强调针对性。随着工作环境变化加速,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增强,课程对职业适应能力也应加强。

(二)对社会需求反应快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出发点,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三)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社会实践

毕业就能上岗工作或经一段短暂的工作适应期后就能适应岗位工作,是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毕业生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的原因之一。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中实践性课程必须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社会参与职业学校课程的制定与实施

多数职业学校设有由工商界人士与教育界人士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开发、审查和评估所设课程及其实施方法。

二、课程设计取向

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课程设计取向指人们进行课程设计时在价值层面上所作的选择。课程设计取向对具体的课程设计起着统摄、指导作用,因而对课程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设计取向一般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主张学校课程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最有价值的学科的教学增强个体的认知能力。重点强调知识、技能和各种学科的价值,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重视用讲解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揭示价值观。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的优点是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进行文化传统的继承,教学及评价易于管理;并且由于实施的历史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学材料。缺点是学科的封闭性易造成知识统一体的割裂,脱离现实生活,而且较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等。

(二)认知发展取向

强调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必要技能和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相结合。

(三)人本主义取向

主张学校课程应该向学生提供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的经验。认为学校课程应当为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实现提供机会,教师必须提供一个有利的情境,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学习。

(四)社会重建取向

强调学校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要使社会成为更加理想的社会。在课程中要表现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现实的理想和未来憧憬。帮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和社会调查等参与到社会的结构与管理之中。

(五)科技取向

强调运用各种设备和媒体,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完成事先所期望的任务。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常常运用其他课程取向的观点。

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单位之一,担负着为社会、企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开设营销专业,应当通过三年的系统教学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手段,熟悉营销与策划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现代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具有现代营销理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毕业后能够进行营销与策划日常业务处理,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成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课程设计取向上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紧跟社会需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是指课程设计实际运作的样子,或希望课程设计按照怎样一种方式进行安排。前者是在课程设计实践中运用的,后者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课程设计模式为人们提供了确定课程要素和课程设计程序的基本方式,因此,研究课程设计模式对于深入理解和认识课程、设计具体的课程都是有帮助的。较有影响的课程设计模式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目标模式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中,目标受到高度重视,在整个课程设计中,目标起着统领和核心的作用。

目标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目标模式也有一些缺陷,如目标模式在本质上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目标模式对目标的分析多指向可预期的目标,行为目标的叙写方式只顾及到了可表现为行为的学习,所以在运用时要考虑其适用程度。

(二)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课程学者斯坦豪斯。具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强调教育的方式而非教育的内容,重视学习者主动学习;二是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环境和经验的重组上。

过程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目标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但它对模式的建构并不是很成功。

(三)集体审议模式

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主张课程探究方式要从“理论”的模式转向“实践”的模式。根据实践的需要对诸多的有关理论进行择宜,指导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的组织。其基本特征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取舍,做出选择;审议应该以实践为衡量各方案的标准;课程审议将形成一个新的群体。

集体审议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在批判传统课程探究方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其合理、进步的一面;但如同任何课程设计模式一样,也存在着不足。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设计中达到更有效的结合;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有助于增强课程的适应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集体审议模式的不足主要有:过于强调“各种实践情境的独特性”对是否能够存在一般的可靠的理论持怀疑态度,最终难免会滑入相对主义的泥坑里去;该模式提倡的“择宜”实质上是对各种理论的折中调和,而各种理论本身的基本假设和价值取向各不相同,采取各取所需的策略容易造成思路上的混乱;集体审议虽说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了发表自己见解的场所,但由于个人的背景不同,对课程问题很难取得一致的看法。

(四)自然设计模式

对课程设计中手段和目标的关系做了重新思考。其具体操作过程包括这样三个步骤:明确设计课程的基本立场;对设计进行深思和反省;具体设计。

四、结束语

在具体的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其课程设计应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运用现代课程设计理论,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因校而异,突出本校特点,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2、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国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专业工伤死亡和解协议(模板12篇) 乡镇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汇报(优秀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