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排课工作的现状、保障与优化

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排课工作的现状、保障与优化

小编:林靖

排课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排课主要指编制课表,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通过生成教学计划,将教学班级、周课时、总课时、开课部门、开课校区等信息配合任课教师、上课教室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而形成。高校的課表编排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质量观,同时还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及现有教学资源条件而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教学活动。[1]课表的编制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工作。

一、 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排课现状

根据多数高校的管理机构职能划分,教学处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与运行,二级教学部门只负责组织本部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参照以往的一级教学管理模式,例如排课工作,是由教务处全权负责。教务处统一编排课表,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整体情况,整合并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根据师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师资和上课时间,避免课表过分集中或分散;根据课室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上课地点,避免课室冲突,减少教学事故。一级教学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不断增长,一级教学管理体制下的排课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办学的新形势。

二级排课管理主要是指教务处为第一级,负责制定校历、公共选修课的编排与管理、下达教学任务、分配教学资源、核查全校总课表。二级教学部门主要负责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编排与管理。笔者所在学校自实施二级排课管理,排课流程大致包括教学计划录入、教学任务下达、教学任务落实、人机交互排课几个步骤。整个排课工作均需辅助教务管理系统完成。教学计划由院系教学秘书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录入、核对;教务处进行终审,确认无误后,对院系下达教学任务。院系教学秘书将下达的教学任务按专业分派各教研室,由教研室完成各课程任课教师和教材的安排。教学秘书录入任课教师和教材信息,即完成教学任务落实;在人机交互排课前,了解每个行政班和任课教师的情况和上课要求,完成课表手排。人机交互排课开始后,各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分配的课室资源,将相关课程安排到指定时间、地点,即完成课表初排。初步排定的课表由教学秘书分发到本部门的各个任课教师、行政班去核对,出现错漏再进一步调整。最终由教务处审核课表,无误后对全校师生发布。

二、 排课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

二级教学部门要按照教务处对排课的总体要求,稳扎稳打,做好每一步的工作;对教务处而言,虽然权限下放,但仍然不能放松对排课工作全局的把控,对各个环节的监督,以保障排课工作顺利实施。在排课过程中,教务处和二级教学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严格执行校历

校历是教务处负责编制,在每一学年度开始前向全校发布。校历体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整体教学安排,详细记载了每个学期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放假安排、寒暑假时间,全校所有部门的工作都必须以校历为时间指南。排课工作也必须依照校历时间来完成。

(二)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开设和教学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课表编排必须严格遵循人才培养方案,任何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均不得随意更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数等。对于部分需要调整的课程,至少在排课工作开始前一个月提出执行计划更改申请,经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能实施。这也使得排课的前期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三)准确录入教学计划

每学期排课工作开始时,由教学秘书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排课的基础数据。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归属、开课部门、总学时、周学时、理论授课学时、实践授课学时等。这项工作极其繁重且容易出错,但对后期的排课工作尤为重要。随着课程库的逐步完善,有些信息不需要教学秘书录入,可以在导入课程库时补充,但也需要认真核对,一旦出现错漏必定会影响课表的准确性。教务处要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计划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才下达教学任务。此项工作需要教务处和二级教学部门的紧密配合,方能保证排课质量。

(三) 合理落实教学任务

由于排课时间紧迫,在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后,需要各院系及时分发到各专业教研室。各教研室在确保课程基础信息准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本部门师资、场地以及拆合班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充分了解本专业学术前沿成果和学生需要,安排适合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教材。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与教师沟通排课时间,手动完成课表的时间编排,为人机交互排课做好准备。

(四) 根据需求分配教学场地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场地非常紧张,为了避免人机交互排课过程中大家蜂拥抢场地的情况,也为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同一老师的课程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课室。在人机交互排课开始前,教务处会统计全校用于排课的公共教学场地,依照各院系的行政班数和学生人数按比例进行分配。这样各院系可以根据自己分得的教学场地,按课程需要、学生人数、教室容量来编排课表,使排课结果能够满足各方需求,增强教学效果。

(五) 公共课优选安排

排课的先后顺利也是影响排课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设置排课的优先级别是最优化排课的关键。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仍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安排排课的先后次序。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课,打破年级和行政班限制,因此优先编排公共选修课课表;其次编排大学英语和公共体育课表;最后安排针对文理科或某个专业单独设置的思政类、教育类、计算机基础课、就业指导和军事理论课。公共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优先安排,避免了一些合班课程时间上的协调,也能够使教学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排课效率。

(六) 课程初步反馈、冲突检查与调整

在人机交互排课完成后,课表初步反馈给二级教学部门。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课表编排不符合规范之处,也为了优化课表,使之达到最佳,这一阶段,教务处、二级教学部门、教师、学生人工核查课表,检查冲突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在不违反排课相关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予以满足;对排课时间、场地的冲突要积极协调调整。多渠道、多方面、多手段的对课表进行排查,才能保证课表的准确。

三、 排课工作面临的困境与优化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频繁异动

笔者所在学校为刚刚转制不久的本科院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施行后,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各专业自主完成。介于师资和经验问题,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不够完善。有些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导致部分专业选修课开不出;有些课程是专门为某一个教师而设,只有这一位老师有资质授课,如果该教师发生工作调动或其它情况,则该课程也无法开出。还有些专业,课程的学期分配不合理,大一两个学期专业基础课偏少,后面学期逐渐增多,导致学生实习学期课程上不完,就必须申请执行计划更改,将课程调至前面学期完成。

人才培养方案的频繁异动,必然会对排课工作造成影响。笔者认为,解决这一困境,一方面需要不断引进师资,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加大培养教师力度,使师资在数量及质量上得到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进行专业调研和论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了解学生需求,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能够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 公共课优先安排导致部分专业课没有时间排

鉴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紧缺,笔者所在学校的公共课(包括公选课)和部分专业课都是优先排课。由于两个校区的作息时间不同,校本部上午可以安排5节、下午4节、晚上3节;新校区上午只有4节、下午4节、晚上3节。如果48学时的课程,上午安排3节的话,新校区上午就无法再安排别的课程了。且由于新校区距离市区较远,晚上上公选课很不方便,所以安排了周四下午和周四晚上为公选课时间。这样新校区可以安排其它专业课的时间段又减少了。综合以上原因,每个学期新校区专业课排课都非常艰难。校本部上课时间段较新校区多,但也存在部分专业课无法排在上午(教师和学生状态较好的时间)的问题。

公共课因为涉及全校的学生,优先安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建议可以将公选课和部分公共课安排在晚上及周末的时间,周一至周五白天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当然这需要协调教师、学生、场地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排课工作也会提出新的要求,不过值得尝试。

(三) 教学场地短缺导致部分课表安排欠合理性

高校不断扩招,给教学资源的配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学校都面临教学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教学场地大致分为:普通课室、多媒体课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等。笔者所在学校由于计算机房和语音室的严重不足,导致部分需要在机房上的专业课程,都只能在多媒体课室由教师单独演示给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一些人数较多的行政班,由于计算机房或语音室的面积小、电脑台数不足,只能拆班分两个时间段去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并根据学生情况,适时改建计算机房、语音室和实验室,保障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尔夫专业实习实训过程及其管理体制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化工厂安全教育心得体会500字(9篇) 安全生产先进班组事迹材料 先进班组事迹材料(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