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适应这种变化,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必须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本文对当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业财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财政部于2016年10月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其中提出十三五期间会计行业的两个任务: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和实施会计人才战略,管理型会计人才成为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部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和推进,业财融合的理念也逐渐成为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业财融合是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和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基地,应主动适应国家会计改革战略,积极探索业财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全社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脱节国内各高校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以财务会计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随着经济环境及企业业务的日益复杂,会计工作逐渐呈现出信息化、集中化、共享化、无纸化的特点,会计的核算对象已由单纯的财务数据处理,转向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逐渐融合的复杂内容。随着财务业务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总体改革方向还是以传统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如果不改变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势必会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

2.课程体系陈旧,实践课程形同虚设高校的会计专业以核算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课程体系中不管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均偏重财务会计。而以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为主的课程门数少、课时少,此外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管理会计实践课程,管理会计案例也主要以教材案例分析为主,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高校虽然针对传统的会计核算课程开设了单独的实践环节,但是课程相互之间也缺少必要的联系,学生难以建立起对企业整体经营的感性认识,缺少业财融合的系统性思维,难以适应业财融合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3.教学方法传统,课程考核方式陈旧目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师生互动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乏自主思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这是造成现在的会计课堂死气沉沉,课程枯燥的主要原因。此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和评价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虽然平时也通过作业和案例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但也都是以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为主。而管理型会计人才注重实践、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使用考试和传统的过程考核难以全面、客观评估学生能力的达成度。

4.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落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关键,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都非常高。目前,高校的大部分会计学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功底深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企业实践经历,在指导学生实践时由于经验的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业财融合背景下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对标市场需求,构建有效的能力支持框架,重新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会计人才的重要出口,高校应该根据管理会计人才能力需求,分析人才知能结构,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由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向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转变。会计专业课程目标的设置也不能脱离现实需求,重点考虑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及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管理型会计人才更能帮助企业提升决策和管理水平,增加企业价值。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具有管理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沟通技巧,具有战略意识、风险意识,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

2.搭建“会计+”课程体系基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的趋势,高校在设置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现有课程体系。鉴于当前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适当增加管理会计相关的课程,减少传统的财务会计内容。同时可以考虑将CMA(注册管理会计师)的部分考试科目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此外,随着“大智移云物”时代的到来,多种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为管理会计职能的优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环境。因此,课程体系中还应当增加依托大数据技术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的、能与时俱进的复合管理会计人才。

3.进行教学改革,改造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实现启发式、互动交流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紧紧抓住“50分钟课堂”主战场,积极推进“教室革命”,让学生真正“抬起头来”。同时,可以借助互动式教学软件,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的边界延伸,让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工具,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和师生的即时互动,教师可以随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借助先进教学工具的优势,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教学形式更灵活。通过实施“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保障”等全要素课堂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让学生“抬起头、抢前排、提问题”成为常态。同时探索更加多样的考核形式,加大过程考核力度,考核注重能力评价。打破唯成绩论,通过课堂表现、课堂测验、案例分析、小组展示、章节作业、教学软件平台活跃度等多个方面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4.大力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教学团队对于高校来说,师资始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管理会计的实践性强,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能型教师队伍是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为此,高校可以采用外部引进、内部培养两种方式:一方面,从外部柔性引进企、事业单位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讲授专业课、指导实习、实训、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以企业的真实案例为学生讲解特定内容,扩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现有师资加强培训,鼓励他们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同时积极提供条件让老师们进到企业,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弥补老师们在实践方面的短板。高校应着力提升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储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5.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培养的应该是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时,一方面要在课堂上不断深化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以案例教学、虚拟仿真课程等方式实现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讲义、案例集和实践类教材。要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将学生的实习地点搬到企业,让学生从真实的案例中学习如何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真正体会到“做中学、学中做”。此外,还可以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财务决策大赛、价值创造大赛等,通过大赛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同时,还能将参赛经验带回课堂,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结论

随着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类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已经从以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为目标的核算型会计上升到以提升企业决策和管理水平、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管理型会计。为此,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由核算型会计人才培养转向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对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对会计学专业教学策略加以优化升级,改变过去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满堂灌形式,推广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造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培养业财融合背景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晓敏.新时代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

(14):1141-142

[2]高媛,纪晶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9,

(11):1126-1127.

[3]胡汇.业财融合背景下复合型会计人才转型培养初探[J].现代商业,2019,

(19):159-160.

[4]慕晶晶.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218(02):133+139.

[5]李珏伦,王梓邑,车怡等.业财融合”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文献综述[J].智库时代,2018,159

(43):61-62.

[6]吴夏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及解决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

(29):84-85.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校管理信息化中大数据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当兵第一个月心得体会(通用5篇) 竞选宿舍长申请书(实用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