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小编: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地方文献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地方文献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和政府对地方文献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重视。1956年秋,周总理在视察云南省图书馆,并在云南省召集的两次座谈会上,对图书馆工作和地方文献工作作了重要的指示。他指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十二年科学规划,图书馆要及时准备充足的粮草,为科研提供资料”。他还特别指出:“图书馆应将本地区的地方志尽可能搜集完全,对其他有关本地区历史、地理的文献,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地利用地方文献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8年8月9日,周总理在北戴河接见邓衍林同志时指出:“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除编印全国性的总书目外,还要根据科学家的需要,进一步把历史文献中的科学技术等重要资料,用最新最科学方法,有系统地迅速地整理出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大国,各县都编有县志。县志中就保存了不少关于各地经济建设的有用资料,可是查找出来,就非常困难。所以,我们除编印全国所藏方志目录外,还要有系统地整理县志中及其他书籍中有关科学技术资料,做到‘古为今用’”。周总理的这些指示,为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指明了方向。

建国后的16年间(1949-1965年),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1、地方文献普遍得到重视,成为省、市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许多省、市图书馆虽未设立专门机构,但在书目参考、阅览等部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2、十分注意地方文献特别是地方革命文献的收集。许多省、市图书馆都把搜集地方文献作为本馆藏书建设的重点,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地收集地方文献。

3、发挥馆藏地方文献的作用,通过阅览、展览、咨询和书目索引等形式,紧密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对本地区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49-1966年17年间,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处于健康发展的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起伏和失误。例如,由于“大跃进”的影响,地方文献工作不可避免地同其它各项工作一样,存在着片面追求高指标的现象。在思想方面,虽能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但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果出现了片面性和绝对化。另外,在50年代末的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中,在地方文献工作上也一度出现混乱。例如对杜定友先生《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讲稿的观点提出了“意见”,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1966-1976年),我国地方文献工作遭到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大量的地方文献被看作“污泥浊水”、“四旧”、“毒草”,地方革命文献被看成为“走资派树碑立传”的“黑材料”,遭受洗劫、查封、销毁。工作人员长期积累下来的资料和编制的书目索引被搞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残缺不全。这一切给我国地方文献上作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2.地方志编写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地方文献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地方文献的需求量日益增多。

3.地方文献工作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地方文献工作向现代化的目标发展。

回顾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是有起有落,波浪式地前进,但总的来说,成绩是主要的。1949-1965年,是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奠定基础的时期,而1976年以后,则是在恢复原来工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搂,这两个时期的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是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方文献工作得到普遍的重视,密切配合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个领域的需要,发挥地方文献资源作用,积极地为社会服务。

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基本经验

回顾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实践,给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也从中摸索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认为,最基本的有下面几点:

1.根据地方文献自身的特点开展工作。

地方文献不同于一般的文献,它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读者对象。因此,在收集、整理、典藏、利用等方面,应该根据地方文献自身的特点开展工作,以便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作用。

2. 密切配合政治形势、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发挥地方文献的社会作用。

正如第一部分中“地方文献的作用”所述,地方文献与一个地区的各项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从制订地区发展规划,开发地方资源,发挥地方优势,到发展旅游业,修复名胜古迹,研究地方历史和编史修志,都离不开地方文献。近几年来,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的需要是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动力,因此,应该密切配台各时期政治形势、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发挥地方文献的社会作用。

3.建立一支合格的,稳定的地方文献专业队伍,是搞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保证。

过去40多年,我国地方文献工作队伍与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基本上还是相适应的,但是目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为了使地方文献工作后继有人,并且后来居上,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根据从事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地方文献人才。地方文献的发掘利用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过程。可以预料,未来的地方文献学家,将会有一批从长期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人员中产生,这应当引起重视。

4.重视地方文献理论研究,是提高地方文献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

地方文献工作,必须重视理论研究,才能不断提高水平,而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只有面向实际,才能切实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建国四十年来,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某些方面发展缓慢,特别是工作质量不高。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尽管目前地方文献研究工作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是大多数理论性不强,而且研究工作比较分散,至今仍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我认为,为了使地方文献工作向深度发展,必须重视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才能避免经验的狭隘性,以此指导地方文献工作实践。

5.加强领导,开展协作。

建国40多年来,地方文献工作得到普遍的重视,这是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地方文献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地方文献的协作还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联合开发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应当加强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领导,增强地方文献工作的凝聚力,从而达到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目的。

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地方文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地方文献虽然得到普遍的重视,但是各地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图书馆至今仍未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这项工作。

2.虽然人们在把地方文献的收集,作为省、市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一个重点来认识是一致的、明确的,但对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认识并不统一,各自为政。有的图书馆至今尚未制订地方文献的采访条例,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严重,有的则由于对收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时断时续,时紧时松,致使资料不够系统完整。另外,重历史文献,轻现代文献,重正式出版物,轻内部出版物,重本地文献,轻外地文献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3.地方文献工作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以收藏为主,全面系统地整理仅仅是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基本上没有起步,“重藏轻用”的观念在地方文献工作中表现得相当突出。

4.地方文献工作的技术方法比较落后,影响了地方文献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就现行的地方文献工作来看,诸如改善分析著录、扩大藏书宣传、提高藏书利用率、编制书目索引、深化服务内容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例如,有的图书馆所编的各种地方文献书目索引,存在着综合性多、专题性少的缺点。同时,由于选材不精,著录欠详,质量不高。另外,由于只注意书本式目录的编印,而忽视了资料卡片目录的长期积累,致使编辑累积性目录存在很大的困难。

面对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现状,积极的选择就是:更新观念,加快步伐,奋起直追。下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地方文献工作,提出几点对策:

1.加强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领导,重视地方文献工作。加强领导主要体现在政策保障、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证四个方面。地方文献不同于一般文献,它的内部出版物和零碎资料所占比重比较大,特别是收集现期的地方文献,如果没有当地党政机关和全社会的支持,是难以顺利开展的,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呈缴本制度,这是搞好地方文献工作的一个重要政策保障。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藏和利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设立专门机构,实行“一条龙”管理。另外,还要根据地方文献工作的要求,配备适当的人力,分工负责,保证地方文献工作的稳定性。

2.加强现代地方文献的收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古代和近代的地方文献无疑是地方文献收集的对象,特别是那些存世不多、价值较大的文献,还要继续努力收集。

由于古代和近代的地方文献距今久远,收集难度较大,不少图书馆过去收集这些文献上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使地方文献密切配合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任务,应当着重加强现代地方文献的收集。对于现代的地方文献,必须全面系统地收集;而对古代和近代的地方文献,则应以收集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献为主。在地方文献收集上,应改变“厚古薄今”的观念,使地方文献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加强地方文献的基础工作,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水平。地方文献底数不清、目录不全、有书无目、有目无书的现象在一些图书馆普遍存在,有的一馆之内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也不统一,这些都严重地阻碍地方文献的利用和资源共享。因此,应当对现有馆藏进行核查,健全目录组织,逐步实现地方文献工作的标准化。另外,在我国地方文献工作中、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技术落后,效率较低,在各方面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在新技术革命浪潮蓬勃兴起的今天,地方文献工作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已成为我们地方文献工作者面临的迫不及待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大力加强技术革新,逐步实现地方文献工作的现代化,才能使传统的地方文献工作获得新的发展,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水平。

4.重视地方文献的发掘和利用,提高地方文献服务工作的质量。做好地方文献的挖掘和报导,才能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和价值。书目、索引、题录、文摘是报导文献资料最有效的形式,选题应当切合社会的需要,注重质量。此外,应当采用专题服务、挂钩服务、追踪服务等形式,丰富地方文献的服务内容。

5.加强协作,联合开发,逐步建立地方文献中心。任何一个图书馆对地方文献的收藏不可能完整无缺,因此必须改变“小而全、大而全,凡事不求人”的观念。克服闭关自守、秘不传人的保守思想,搞好图书馆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协调,不断丰富馆藏,逐步建成地区的地方文献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开发,促进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这对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密切关系,以及在历史上有过分合或隶属关系的地区的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各协作单位客观上存在的特殊性,例如博物馆是以其所藏通过陈列,展览为社会服务,党史委员会、地方志办公室是通过资料的再加工出书、出刊,档案馆尚有不宜公开的保密资料,而且管理方法各异。因此,应当考虑到各协作单位的实际,保留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不能统得过死。

6.开展讨论,总结经验,指导地方文献工作实践。地方文献工作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各地图书馆在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地方文献体系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我认为,应当开展经常性的讨论,不断总结国内外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揭示地方文献工作的规律,使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出处〕 图书情报论坛 1993.(4)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议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报告(热门16篇) 汽车培训心得体会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