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浅谈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几千年来,忧惠意识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表,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它作为一种激励人生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能激发大学生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学生谋求民族振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要结合各个方面增强大学生忧志意识教育,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后继有人。

忧患意识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和关注,它是一种激励人生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几千年来,忧患意识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当前,增强忧患意识,对于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风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意义重大。胡锦涛曾经指出:“综观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火于挑战。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加强发展,又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任。

1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培育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它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有生力量,对于确保现代化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促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忧患”一词,最早见于《易传:“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至孟子时予以发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指的是在一定的认识程度上对未来发展的不利因素产生的危机感,以及为应对危机而形成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俗语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具备忧患意识的人,意味着他不仅把思考的对象拘束于眼前的事态,更是把遥远的未来发展作为思考的内容。因此,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引领大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其次,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增强大学生历史责任感。中华民族孕育着丰富的忧患意识,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等。在忧患意识作用下,主体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主动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当成自己应当赋予的责任。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树立起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责任

再次,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的热情。忧患意识,体现为一种精神自觉和精神动力,它常常是一种催人奋进的自我加压机制,促使主体自觉地付诸行动,弘毅而行。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会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励他们昂然前行,不断追求人生的远大理想,从而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热情。

最后,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是国家十分宝贵的战略人才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将起到中坚作用。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本身又是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有为青年。进行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塑造大学生群体的健全人格,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

2大学生亟需增强忧患意识教育

根据教育部2005年发布的当年高校学生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资料,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继呈现出积极、继康、向上的态势。H1然而,我们在对主流态势保持乐观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轨时期,由于社会组织结构多样化和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加之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碰撞激荡等各方面因素,使得一些大学生忧患意识淡薄甚至缺失,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首先,忧患意识的淡薄和缺失,使部分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信仰,在人生理想上表现出彷徨迷惘的一面。由于忧患意识的缺乏,当下大学生群体中有一些人依然信奉虚无主义人生目的观。他们在父母和亲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下,过着衣食无忧的惬意生活,一时舒适的生活环境弱化和消解了他们应有的人生理想和长远追求,他们在心理和能力方面呈现了低能化的趋势。由于忧患意识的缺乏,有些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凸显了正确信仰缺失和信仰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大学生的表现,同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显然是相悖的。

其次,忧患意识的淡薄和缺失,使一些大学生责任意识不明确,在思想道德上表现为道德意识淡薄。由于忧患意识的缺乏,会使部分大学生淡忘了甚至丧失了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忽略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这种责任感的丧失体现在道德行为上,就会出现道德意识淡薄、对社会公德规范的遵从缺乏自觉性等现象。在日常行为中则表现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推卸责任、不遵守纪律等。社会主义建设给教育提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的要求,而忧患意识的缺乏使得大学生丧失了责任感,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

再次,忧患意识的淡薄和缺失,使少数大学生学习紧迫感不强,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出怠慢姿态。学生在学校校园中,条件优越、环境安定,吃穿不愁,生活稳定而且竞争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校对他们而言已不是学习知识和磨练能力的场所,而成了悠然自在、花前月下的享乐天堂。学习上的散漫同时带来了考试作弊的恶劣风气,又给大学生的诚信品格大打折扣。象牙塔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显然不利于国家科教兴国的长远战略。

最后,忧患意识的淡薄和缺失,使少数大学生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性格上表为幼稚或自私。一些大学生缺乏忧患意,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安逸的生活,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感,成为一批永远长不大的子,一群高学历“寄生虫”。另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忧患意识,全不顾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感,自我意识不断膨胀,只考虑个人的私利,只知道向社会索取却不懂得感恩。具备幼稚的或者极度自私的性格的人,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大相径庭。

总之,忧患意识的淡薄和缺失,让大学生们丢却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放弃了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的认识思考,会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邓小平曾经感慨:“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

3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和增强,需要进行长期的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观念的转变。

首先,通过加强民族历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历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探究到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根源,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血和泪。只有增进对中国苦难岁月的了解,才能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深刻道理,从而激发大学生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懂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居安思危,不断进取。

其次,通过加强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忧患意识教育。国情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能让学生从中比较国家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与世界的差距。忧患意识教育必须与世情国情教育相结合。只有了解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较大差距、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严峻挑战等等,才能懂得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

再次,增强对社会发展的忧患意识教育。对社会的认识不仅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也帮助学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姿态,积极地探索解决人口、环境、教育已经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社会问题的途径。只有对社会的发展由于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增强对个人发展的忧患意识教育。同前三者相比,个人忧患意识教育建立在大学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自身条件、能力基础和社会关系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其忧患程度更加强烈。大学生正处在走向社会的准备期,人生道路变化莫测,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竞争机制近乎残酷。当代大学生只有对就业、职业和事业持有强烈的个人忧患意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

综上所述,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激励人生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能激发大学生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学生谋求民族振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要结合各个方面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以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后继有人。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一年级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汇总14篇) 老人与海英文读后感(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