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思考

浅谈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思考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忧患意识 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国际环境新的特征和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特征,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培育与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基本国情教育、加强国际形势教育。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次指出,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牢牢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始终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不断开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新局面。大学生肩负着新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重任,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对于中国长治久安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深切的责任意识、昂扬的奋进意识,贯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奋发图强。同时,忧患意识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任务目标对忧患意识有不同的要求。进人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面对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胡锦涛指出:“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是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新的复杂形势与艰巨任务决定的。

(一)中国发展所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

进入新世纪,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加剧烈,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对前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有足够清醒的估计和准备。大学生具有较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21世纪又是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黄金年代,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则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当代大学生要始终跟上国家发展事业前进的步伐并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断把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之中,做新世纪改革创新的模范。

(二)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呈现的新的特征,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中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越来越融人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国际经济、政治、科技发生的变化必然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中国面临着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利益的新的挑战。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强势地位,标榜“普世价值”,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价值观、推行文化霸权。而它们的价值观念又往往披着商业化的外包装,通过市场化的渠道进入中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冲击着中国大学生的思想。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互联网传播中完全占着主导地位,它们的信息传播给中国大学生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在削弱着他们的民族意识。特别是我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我们绝不能丧失警觉。”青年大学生在思想追求上恰恰存在求新求异的心理,在国家对外开放中,他们常常被西方文明的一些表象所迷惑,缺乏忧国忧民的民族关怀和使命意识。一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种种现实;还有极少数学生把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如何教育大学生既始终坚持走对外开放之路、学习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又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保持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三)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特征,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就是要通过对大学生系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克服贪恋安逸享受、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脊梁。2009年5月3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说:“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融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要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与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精神空虚,就没有精神动力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在育人的整个过程中,胡锦涛指出:“要从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和相信党的理论,在广大青年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要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实现。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教育大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磨炼意志、砥砺品格,从小事做起,时刻准备着担当重任,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与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胡锦涛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历史与文化凝聚成的忧患意识,正是我们民族的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历史上的忧患意识有一个鲜明的主旨,即面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它饱含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中国人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具有对国家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意识。纵观中国历史,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居安思危、自强不息、挫而复起、穷且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特别是在近代,在严重民族危机之下,中国人强烈的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全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奋斗精神,推动着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挣脱旧思想的束缚,开辟救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中国的独立自主是一百多年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获得的。爱国主义的传统锻造了中华民族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并成为中国人的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历经苍桑的中国历史,可以充分激发大学生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高校要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规划,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并针对各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明确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重点,全面渗透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对国家历史的深入了解,让大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大学生继承优良传统,把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

(三)加强基本国情教育,培育与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思考和解决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依据。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由中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生产力、科技和教育还比较落后,工业化水平不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破坏严重,环境继续恶化,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前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困难很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要对大学生深入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他们既认识到中国发展进步的速度与成绩,也认识到是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既认识到中国发展进步的经济效益,也认识到发展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认识到新世纪中国进一步发展进步的有利条件,也认识到发展进步所面临的各种严峻的挑战;既认识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认识到实现这个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当代大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就是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四)加强国际形势教育,培育与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新的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

目前,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发展速度虽然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历史告诉人们,盲目闭塞,不与时俱进,不改革创新,就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当代大学生要以宽广的视野关注世界,牢记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以及自我对国家发展事业应承担的责任,正确把握时代发展对中国、对自我提出的要求,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兢兢业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学习与工作。同时,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演进的格局下,对人们产生较大影响的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都牵涉着民族与国家的重要利益,有着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生动内容。大学生是具有宽阔视野、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2l世纪新人,他们密切注视着国内外时事,特别是对中国和国际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他们对关系中国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问题非常敏感。这是当代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觉悟的良好表现。如何恰当地对他们的思想认识加以引导,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忧患意识教育,使他们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与思政课实效性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内部控制工作会议记录 语文检讨书500字左右(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