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成就、困境与对策

试论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成就、困境与对策

小编:

"

[论文摘要]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在规模、硬件设施、培训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群众价值认同不高、政府管理松弛等困境,应以促进县级职业教育发展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责权利的调整为重点,以合作交流为切入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论文关键词]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现状 困境 对策

黔西南州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属我国新十年“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的核心地带,是新一轮扶贫开发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压力大、劳动者素质低,黔西南地区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依然比较落后。要实现该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就必须依靠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然而,黔西南州的职业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一、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成就

2.县(市)级职教中心硬件建设得到加强。黔西南地区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的年度规划以及《黔西南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2005—2010)》。2006年兴仁民族职业高中获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省级专项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共250万元,新建综合实训楼。兴义市高级职业中学获得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300万元,地方配套45万元,学校自筹27万元,新建教学实训楼及购置设备。各县(市) 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竭力给予经费匹配,确保了职教中心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4.以规模建设为基点、内涵发展为重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政府加强对该地区唯一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帮扶,截至2010年,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6697人,专任教师280人,高级技术职称教师67人,“双师型”教师80人;占地面积4570240平方米,有图书32.5万册,校内外实训基地68个;逐步形成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短期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框架。在办学机制上,大力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办学模式,目前有产学结合专业15个,产学合作企业19个,顶岗实习单位47个;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着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目前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6所,学生就业率达83.5%。

二、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困境

2.管理困境:体制不顺与监管不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经济效益和GDP的提升比关注职业技术教育所产生的政绩要大得多,即使是地方分管教育的领导也更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硬性任务与指标的完成。职业教育因为没有上级的硬性监督,技能和技术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学习内容脱离实际,学习时间严重缩水,学习热情受到压制,“职普一家”现象很普遍。同时,管理部门对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教育机构监管不力。一些办学条件简陋,教学水平低,师资力量薄弱,以谋取非法利润为目的的外地办学机构趁机而上,家长和学生上当受骗后对职业教育产生强烈的排斥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据问卷显示,41%的受访者听说过身边的朋友受过不良办学机构的欺骗,这也导致了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公办学校招生靠上级指标、民办学校靠“生钱交易”的“曲线”招生手段。

<> 3.动力困境:校企合作机制不畅、企业参与不足。目前,一方面,存在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缺位的状况,政府尚没有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的政策法规,更妄谈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法规来激励或约束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企业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自身的价值链中,校企合作并不是企业选择、吸纳人才的主要途径,而是校方“一厢情愿”的事情,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失去了内生性动力。同时,政府的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滞后,不能及时、定期发布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信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多数只能向沿海地区输送。人才的外流使职业教育对当地实体经济的贡献度下降,社会的认可度降低,职业教育的外生性动力也会失去。 "

三、提升黔西南连片特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对策

1.以促进县级职业教育发展为核心,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县级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低下,主要是体制不合理造成的。职业教育体制主要包含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以及投资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是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特别要改变当前县级职业教育政府单一化的办学模式,要积极引入用人单位、企业、社会团体、投资集团甚至是个人,在法律框架下参与办学,并从制度上明晰产权。要根据利益共享、风险共当的原则拓宽职业教育的投资渠道;借鉴“民建公租”的投资模式,让社会资本参与兴建校舍,政府利用财政资金进行租赁;从县级层面明确区分职教与普教系统的管理体制;尊重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比例与总量等。

2.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加快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积累和作用发挥来实现,这种积累主要依靠教育来完成。”③政府部门要建立及时的信息发布机制,让职业教育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的经济结构调整趋向,以便对市场进行合理的预判,调整学校的专业体系,建立市场需要与学校专业调整的对接机制,促使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与良性循环;以职业性和实用性为导向建立教学内容更新机制,紧跟行业发展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更要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让职业教育成为农民企业家成长的摇篮。

3.以责权利的调整为重点,健全校企合作的政策体系。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困境的实质是学校与企业两者的利益分歧:经济利益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第一驱动力,而教书育人是学校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因此,政府应致力于校企合作体系化的法律与政策供给,从利益观念导向、利益激励驱动、利益诉求协调、利益保护四个维度构建以“互利共赢”为价值取向,以“利益最大化”为标尺,以“责、权、利”三者的合理调整为重点的校企合作新模式④,保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获得稳定的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甚至税收优惠等,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以最低成本与最高效率建设实训基地、推进教师培养以及专业与课程建设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达到良性运转。

4.以合作交流为切入点,建立师资培训培养新机制。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的教师培训培养新机制,特别要拓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空间,加强校际合作以及区域合作。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加剧新专业师资的短缺,因此当地政府应该承担起资金保障与“牵线搭桥”的任务,以合作交流为切入点,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师资交流,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到东部地区的学校进行跟班学习培训,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能手”与理论课教师配合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官方或非官方机构组织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支教与实习,建立“西部职业教育特岗计划”,缓解该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短缺的困境。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师资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心得体会评语缺点(通用6篇) 分享正能量乐观的句子 早上分享正能量的句子(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