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工学结合视角下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试析工学结合视角下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小编:

"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要适应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文章梳理了工学结合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分析了当前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工学结合视角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健全完善师资激励机制;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

[论文关键词]高职 教师 职业能力 提升

一、工学结合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

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工学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它的主体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为一体,学校在制定和设置专业时要按照企业需求确定招生人数和培养计划,并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得实践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高职教师作为工学结合课程有效实施的主体者,就必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实施教学,根据各专业特点,采用校内、校外建设相结合,在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按劳动组织方式实施教学,按工作要求和工作规范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按工作流程排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将理论性、操作性和过程性知识有机融合起来,全面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协调统一。

2.转变观念,大力提高职业素养。高职教师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先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和单纯育人的教育理念,具备现代职业教育育人理念,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努力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于专业知识技能的讲授而不考虑行业、企业发展,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大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诚实守信、主人翁责任感等职业意识,使学生“学会操作,学会工作”,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3.具备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评价能力。《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心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高职教师一定要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结合企业对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按行业各岗位工作程序设计开发专业实践课程,通过对课程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的系统安排、调整和改造,将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转化为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开发中体现出来并贯彻落实,同时,制定和建立起各项考核岗位职业能力的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来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

二、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有专业知识陈旧。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他们在原母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相对比较扎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等悄然问世。而有相当多的高职教师还满足于原有的知识体系、知识水平,没有主动学习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知识结构明显陈旧老化,远远跟不上时代的需求。

2.缺乏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普遍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多直接来自于普通高校,都是从学校又到学校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大部分无职业背景,很少有机会到企业锻炼,缺乏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和相关技能,并且所学知识也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专业相关知识的叠加,理论学术性倾向十分明显,再加上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很深,大多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立足于高职教育的讲台上,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时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学校受经费和编制限制,很难安排教师长时间到企业锻炼,即使能去锻炼,企业也不一定积极配合,造成高职教师整体实践能力较欠缺,动手操作水平不高。

3.职业素质整体偏低。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很少从行业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才,渠道相对单一,再加上高职教师整体待遇不高,难以吸引优秀技能人才,教师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执行难度大,教师持续成长受到体制制约,导致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专业教师尤其实习指导教师岗位配置比例较低,他们工作负荷和压力较大,致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到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和提升,能力逐渐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低成就感,导致高职教师整体职业认同感不高,影响了教师的能力提升和能力发挥;高职院校不少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很少参与科研工作,科研能力不高;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仍采用普通高校评定方法,评定标准和要求不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而以论文、著作为主,导致许多专业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没有更多时间去提升专业技能和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整体职业素质偏低。

三、工学结合视角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

1.健全完善师资激励机制。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师资激励机制,把考察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工作贡献等指标,特别要把是否能承当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专业教师参评骨干教师的主要依据,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推行骨干教师的“低职高聘”, 对不思进取、不能很好胜任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则实行“高职低聘”;积极鼓励和奖励专业教师去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等资格;通过对大力开展自我、职业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进行使用和待遇相结合或晋级、加薪等方式,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实行带薪制、课时计酬和提供科研津贴等一些实质性优惠措施,来激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顶岗挂职实践、科学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研发、课程改革等其他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

2.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抓好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个人专长、学习能力和年龄,有计划、分步骤地跨专业或专业方向学习转型,逐步担当和胜任新专业课程教学任务,从而由单一学科性教师向人文、科学、技术融合的复合型、技能型、多能型教师角色转变;建立在职进修制度,学校应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专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作用,对符合职业教师特点的教师进行短期技能培训和进修学习,使教师知识结构得到及时更新;要对刚进校的青年教师分期分批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学习与职业教育有关的基本教育理论来强化他们对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通过安排他们参与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活动及进企业参观生产流程、聘请高技术管理人员为他们讲课等途径来帮助他们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另外,还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以此培养优秀的专业带头人。 "

3.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针对高职多数教师理论知识较强,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情况,学校应积极主动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教师的实践技能训练,可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轮流深入到相关对口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校外职教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顶岗实践或集中实习,通过教师在企业的“摸爬滚打”及与一线员工、业内专家的密切接触交流,可以比较全面地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地了解企业岗位群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还能学习掌握到本专业领域内的高新设备和服务的技术规范要求、操作、管理和维修等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在今后教学中更能注重面向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授课内容、课程安排和教学组织形式,做到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4.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是否拥有高级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高校招聘进来的硕士、博士生,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却缺乏,因此,学校应大胆打破人才流动的弊端,积极吸纳引进企业生产一线中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技能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到学校从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引进这些技术人才到校任教,能更好地充实壮大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同时,通过“请进来”的企业技术人才对其他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实现智力柔性流动和资源共享,促进教师队伍整体职业能力的提高,为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5.开展和参与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能更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认真遵照教育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指示,大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地方、省和国家定期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如现场粉笔字板书、硬笔书法、普通话、说课、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以及数控、机械、电子、计算机、建工、会计、服装等一些职业工种的操作、组装、调试、维修、模拟等比赛,教师通过“走出去,亮亮招”,可以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另外,也能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展示交流平台更好地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6.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考核体系。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就应改变以往对教师职业能力考核只注重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数量、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的测评考核体系,而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建立起科学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考核制度,除通过每学期或每年安排学校学术委员会或科研处及会同教务处对教师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测评,划分出等级和折算工作量外,还可通过建立“督导听课考评、系部考核、学生评教”的“三合一”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过程,参加企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训,指导实习实训等也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使知识和能力并重,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高。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创新途径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实用婚姻登记机关离婚协议书格式(通用15篇) 毕业论文格式手写(通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