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试析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小编:

"

[论文摘要]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文章解析了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思路及目标,并重点阐述了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保证专业群建设的效果提出了应对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 专业群 建设

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教育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力量。高职教育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高职教育在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内涵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以专业群为单位统筹专业的基本建设和内涵建设,则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一、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

专业群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或产业链,以本校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并代表着学校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专业群中的相关专业可以由同一大类中的相近专业组合,也可以按产业链跨类组合。

开展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项目,既是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当前,高职院校间专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行业背景不突出、特色彰显不明显;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尚不高,尤其是新兴产业所需专业的发展与产业需求尚不匹配。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了一批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这些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还有待推进;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还不强,发展空间还有待拓宽。开展专业群建设,就是要引导高职院校扬长避短,错位发展,优化布局,彰显特色,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职业迁移能力。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既加强核心专业的建设,又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相关专业的提升,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优化院校专业结构并形成专业群体适应市场的优势,灵活地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市场变化,积极培育急需的新兴专业,强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建设;有利于专业间形成合力,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专业群建设的思路与目标

1.着眼于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高职院校要围绕本地区或行业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紧跟省(市)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业特色,本着同一区域院校间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的理念,从而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及专业结构。

2.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着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主动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产学合作、校企共建为基本方略,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3.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国家重点专业、品牌特色专业等核心专业在专业群中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同时,围绕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资源整合,强化高职院校整合资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利用专业间互为带动的关联性,发挥专业群的聚集与扩散效应,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院校办学活力。

三、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围绕专业群建设的主要要素:专业群结构构建、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专业群管理等,依托核心专业优势,以实现人、财、物的统筹为手段,进行校内外各类资源整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聚焦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群结构。高职院校要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群的产业背景、服务面向、在岗位工作要素上有密切关联的职业岗位群,进而明确各专业的行业企业需求、主要就业岗位、技术或服务领域等。依据需求特点、现有专业基础条件,选择建设特色鲜明、应用技术先进且具辐射性、基础建设条件较好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统筹整合核心专业及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聚集专业发展方向,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实现核心引领、全面发展,形成专业群结构优势。

2.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突破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以地方需求为中心,通过完善校企双赢互动的机制建设、教学管理的配套改革,深化“全程、开放”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探索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创新举措。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共性与差异性,形成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推进。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高职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统筹规划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资源建设与配置等。

高职院校要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及差异,在专业群中进行大众化人才培养、技能特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分类教育。在实施规范化教学、实现大众化人才培养的同时,制订满足部分学生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技能特色人才培养。在核心专业中,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验教育,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普遍性经验,着力于拓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创新意识与职业能力。将相关行业(企业)产品(生产)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培养拥有国际认可资格证书的创新性高端技能型人才,逐步形成一整套教育质量高、操作性强、特色鲜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方法和模式。

3.重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群。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要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环节,在重视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以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以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形成面向工作任务、面向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开放性的核心课程群,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根据不同专业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差异,区分不同专业在同一门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平台”与“模块”,进行核心群课程的设计。由简单到综合、由易到难,分级别开发模块化课程。以“平台”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以“模块”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实现不同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使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技能的共性,又有不同专业的职业特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提高专业群的适应性并有效利用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集群优势。 "

高职院校要深入分析专业群内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共性与差异性,研究专业群课程组合的范围、方式、重点,分类建设公共类平台课程、专业共享平台课程、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形成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构建核心课程群。高职院校在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时需统筹安排所有专业均需开设的公共类平台课程。通过分层、分级的教学改革使各级别的学生都能够有效提高基本科学素养,达到专业要求的基本能力。同时,通过素质类课程、思想政治类课程、心理健康体育类课程的统筹安排,实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素质的全面培养,并应通过公共选修课程进行学生个性及特色培养。专业群的核心课程群包括专业共享的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专业共享的平台课程是基于同一学科基础的专业群中多个专业共享,是奠定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各专业群应着力于探索既满足专业主干课程需求、符合学科课程基本教学规律、又能有效化解教学难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共享课程的建设。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则首先要明确专业群中服务各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主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的独特性,确保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明确专业群中各专业相近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的共性和差异性,建设满足各专业就业岗位需要,同时适合培养职业迁移能力的开放性选修课程。专业群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环节中,要遵循分工、合作的原则,各专业院、系重点建设奠定学科专业基础的共享平台课程和服务主要就业岗位的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而承担基础课教学的部门则要重点进行公共类平台课程建设。

4.整合实训资源,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从专业群的实践教学要求出发建设实训基地。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核心要求(顶岗实习、专业课程做中学、双证书制等)系统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训基地符合专业群各专业的职业功能定位,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校内实训基地中,除单项实验室外,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训练为基础建设实训室;再根据专业群面向的技术或服务领域,将实训室组合为若干技术或工程中心,满足基于工作过程和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训要求。要通过深化企业与专业的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满足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校企之间搭建信息化平台,将企业的资源引入教学。要增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开放性与共享性,满足专业群内学生共性的实践训练需要与专门化的、个性化的技能提升训练要求,达到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充分利用与高效共享的目的。

5.优化教师组合,建立高效团队合作机制。在进行专业群教师团队建设中,要吸收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重点建设共享课程教学团队,形成专业群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以课程教学为抓手,着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满足共享专业的需求。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提升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能力,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整体提升团队的教学能力与协同创新能力,在满足专业群中各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的同时,满足来自行业企业的社会服务需要。

6.构建教学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校园数字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高职院校要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现有教学信息化平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各专业群以数字化资源应用推广为抓手,主动融入数字化校园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适应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参照国家资源库建设标准,形成反映教学规范的基本资源、反映课程重点难点的特色资源,集成专业群教学精品资源,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各类在线学习活动。加强对使用对象的研究,使得数字化资源建设更具针对性,形成服务师生、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四、专业群建设的管理及考核

1.创新体制,理顺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按照专业群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专业群的管理与组织形式,建立专业群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制度,引入行业企业作为参与专业群建设的战略资源,使行业企业成为专业群的建设主体与受益主体,同时促使专业群的发展能紧紧跟上区域经济和行业内的支柱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建立群内专业间内在联系与沟通,处理好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专业口径的普适性与针对性关系、通用性与特色性关系。加强核心专业的特色建设,以利更有效地提高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实施柔性化的专业管理与柔性化的课程组织,提高专业拓展和滚动发展的能力,并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整合、拓展新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提升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

2.建立和实施专业群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高职院校要对专业群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级负责,齐抓共管。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业群建设工作会议,研讨专业群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突出特色与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出台加强专业群建设的政策措施;实施专业群建设的目标管理,明确专业群建设的近期、远期发展目标;实行专业群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同时建立一整套专业群建设检查评估的制度,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对于专业群建设要改变原有的教育内部为主的评价方式,吸收行业和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成效的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把专业群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企业发展的贡献程度与社会服务能力,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群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专业群建设的规范管理,保证建设质量逐年提高。同时要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结合专业剖析的剖析项目,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质量监控。

专业群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将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集约化管理的创新。专业群建设必将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益,促进专业交叉和产业融合,能够使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地区或行业产业发展,办成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西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回顾与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项目完成感谢信(优秀6篇) 最新产品承诺书标准格式 小红书农产品承诺书汇总(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