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浅析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价值与策略

小编:

一、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之后便成为经济领域研究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结构性的有效供给不足,二是有效供给跟进不到位。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承担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在于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根本转变,以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需求为发力点,着力于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与提升,调整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构,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化配置,促进职业教育对接经济发展需求,实现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有效供给,就是能提供与教育消费需求和能力相适应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应和引导各种职业教育需求;职业教育精准供给,就是依靠信息化手段,迅速满足多元主体的教育需求,对不同教育需求实行差异化处理,及时获得满意的、高质量的教育供给;职业教育创新供给,就是要转变供给方式,重新设计教育供给要素配置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二、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价值

(一)促进职业教育价值理性回归

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伴相生、相互促进。职业教育的对象是职业人,教育过程对职业工具性的追求无可厚非,但不能仅停留在狭隘的技术性教育层面上,而应该注重针对职业人全面发展的职业性教育,这就包括教育最根本的要义对人本性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常常只被当作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接收器,忽略了对人本性的教育,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伊曼纽尔康德说过:通过教育,人必须变得服从纪律、具备文化、具有素养、具备辨别力。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类型,也应当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职业教育对人的塑造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内容。

职业教育天然地将教育与社会生产活动联系起来,职业教育改革既要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也要兼顾教育与社会生产活动的联系。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将职业教育对接产业行业发展,单纯追求高技能高技术等功能,职业教育主体对象的发展性愿景将无法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将职业人的培养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将非工具性与工具理性并重,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认同感、职业创新精神、创造力、思辨力及终身学习力等多种能力素质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使职业教育的供给符合产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提升职业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有效性可以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果是指在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之后所对应形成的成果产出,注重的是结果的有效性;有效率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比,关注过程的有效性。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可以理解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核心在于效率,即教学投入与教学效果的比率。有效率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教育对象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效用与效益。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也就是企业家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实行新的组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是在把握职业教育基本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协调共振,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各相关要素的关联作用,充分利用政府政策资源,深度挖掘行业、企业资源,整合优秀院校的特色优势资源,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同治理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实现从价值追求到教学实践创新的目标。

(三)提高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的适需性

姜大源指出,未来世界的竞争中,人是不可替代的部分,未来职业的集成化、扁平化、人性化和跨界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要求人必须具备跨领域、跨行业、跨职业的能力。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产业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的新形势,出现了专业设置重复低效、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浪费和专业设置滞后的结构性缺失两种倾向,导致职业教育无法适应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无法应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人才无效供给、错位供给等情况。纵观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发展回落期和发展机遇期。当前,世界产业进入工业4.0时代,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国策,促进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的形成正是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的契机,是职业教育腾飞的起点。职业教育改革只有摒弃以前的旧思路、旧模式,突破规模扩张的怪圈,转向质量提升,推进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才能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策略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由侧重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为提升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在发展的理念和路径上,需要深入分析需求侧的诉求,转变供给方式,注重人才供给的结构、质量和效益。

(一)重塑职业教育理念,实现教育价值理性回归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推进经济供给侧改革,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契机。推动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结构合理化,实现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不能僵硬使用二分法将供给与需求绝对分开,职业教育人才有效供给、精准供给的实现首先需要掌握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因此对需求侧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无论其外延还是内涵,都跨越了传统的普通教育的范畴,即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经济与教育、企业和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要跳出传统教育的范畴,采用跨界的思维来思考职业教育机制体制创新。第一,职业教育的范畴需要跨界思考。产业数字化时代来临,产业转型升级改变了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教育不能只包括对学生技能知识的培训,还应包括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第二,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需要跨界思考。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校是办学主体,而且应该作为唯一的承担者,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多元主体办学体系的形成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第三,职业教育办学场所需要跨界思考。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校中企企中校,应该将企业的参与融入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将企业作为教育的第二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的实践实训,实现人才共育、成果共享。

(二)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实现有效供给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的各种结构自身及相互作用是社会秩序形成的关键,社会秩序与结构具有同向性,协调的结构形成动态平衡的秩序,而紊乱的结构会威胁秩序的动态平衡。职业教育结构失衡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秩序紊乱,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能够创造稳定的教育秩序,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

1. 职业教育多元主体互动。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的突出问题在于供给结构性失衡与结构性缺失,毕业生就业难,失业人员就业难,但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出现技工荒,中高层技术、管理岗位出现人才荒。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尚未触及问题根源,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教育供给研究中供给侧与需求侧二元对立,重视需求侧在教育供给结构中的拉动作用,而忽视了对供给侧推动作用的研究。教育作为准公共服务产品,其供给主体大多由具有行政权力的政府来完成,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甚至包括办学主体的学校以及教育第一参与者的学生,在教育供给中所发挥的作用微乎期微。只有职业教育结构中参与主体互动,各方利益兼顾,系统内部横纵交互,系统内外流通互动,才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见下图)。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要充分发挥支持、引导、主体等不同功能:政府着力于顶层设计研究,积极推进高校治理改革,让渡权力,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引导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搭建服务支持平台,并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行业发挥指导与引导作用,引导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发挥行业协会的咨询指导作用,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人才需求分析、质量评估等过程;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包括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实施教学内容等,主动承担学生实训实践,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目标;职业院校拓宽政、行、校、企互动渠道,推动实践性层面的校企互动、深度合作,共同搭建学生实训平台和顶岗实习平台,共同建立人才质量监控系统、人才质量反馈机制等。

2. 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合理化。区域产业结构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前提,产业结构对专业结构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的产生必将使得职业教育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专业设置作为人才供给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种类、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根本要求,势必做出适当调整。我国职业教育面临专业设置趋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供求失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如何突破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发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建立专业设置申报机制、专业评估机制以及专业退出机制,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促进行业信息资源与学校人才资源的信息共享。这样一来,学校作为人才供给方,就能及时获取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了解人才紧缺程度;社会作为人才需求方,就能及时发布人才需求状况并反馈人才培养质量,避免专业的重复设置与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职业院校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合理规划专业,突出自身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获得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学校专业设置既要准确把握区域产业结构,为区域经济建设供给高技能人才,也要具备全局观点,围绕国家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规划专业。

(三)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实现精准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要义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加精准和智慧的供给,可以降低职业教育供给成本,提高职业教育供给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效供给。

1. 职业教育供给精准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风起云涌,高层次信息基础架构的支持能够实现核心供给能力的提升。精准供给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分为供给识别精准供给精准实施三个阶段。职业教育供给识别的目的在于面对多元化的需求者时,能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教育供给服务,避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错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脱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以及职业教育与社会公共服务不相适应等现象的产生。精准供给阶段,职业教育供给主体可以借用各类数据库信息和信息化手段,及时对专业设置、教学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匹配性调整,避免教育供给过剩与供给真空同时存在的现象。精准实施阶段,职业教育供给者通过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人才结构布局、产业发展规划等综合分析,获得科学的办学方向,从而保证职业教育供给的具体实施精准到位。

2. 职业教育供给智慧化。互联网+职业教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广泛深入的应用,使得职业教育供给更加有效,更加智慧化。第一,借助大量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整合各领域、各地区的资源,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跨界融合,从而推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在校本教育资源、区域性教育资源与国家教育资源三个层次之间的流动融通,推进教育资源合理优化配置,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第二,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使教育供给侧改革更加迅速,及时敏锐地捕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行业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以及技术人才流动和需求的变化,实现教育供给的精准化、个性化、高效化和优质化。

(四)再造职业教育流程,实现创新供给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适应岗位需求、实现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高技能人才,但职业发展具有动态性特征,定式的职业技能培养无法满足动态的、变化的岗位需求。因此,一次性的学习方式已然过时,需要职业教育不断提升专业人才供给的适需性、教学内容供给的有效性和师资队伍供给的发展性,以此实现职业教育供给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 以三对接专业设置为价值追求,提高专业供给的适需性。提升专业供给的适需性,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推动专业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接行业发展趋势、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专业是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体现职业教育办学内涵、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以校企合作为支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职业角色个体必须内化角色、实践角色、胜任角色,最终实现角色的重塑与超越,这要求文化基础课程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课程相融合,构建一套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识基础课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专业核心课程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技能技术,注重领域新技术的融入,对接岗位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实践性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性课程教学,包括顶岗实习、仿真实训等,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体验性学习,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 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发力点,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第一,围绕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为中心,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和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探索与行业内领军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应用能力。第三,创新激励机制,吸引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和高技术专业人员进入兼职教师队伍,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同时建立起兼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机制,将长期合作指导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建立起一支稳定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在于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入手,明晰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和价值,理论指导实践,促进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从供给侧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协调互动,推进职业教育有效供给、精准供给和创新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技术人才规模、专业结构、素质养成等方面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员工宿舍申请书实用 单位清查情况报告 单位清查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