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小编:李荣雨

摘 要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成为了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有效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训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品析,同时需要利用听、说、读、写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以训练。

一、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构成要素

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也包含着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因为正确的运用是以正确的理解为前提的;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在心理活动中,所出现的一些特征都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部分。

1.识别与获取能力

首先,在口语材料当中识别出哪些是有用的语言,哪些是没有作用的声音。在书面材料当中要识别出哪些是文字,哪些是非文字的图片或者表格等。这些行为不仅需要听觉及视觉参与,同时还需要大脑的思考。其次,要从材料中提取出需要的文字和语言。比如,虽然你很聪明,但是平时太贪玩,所以成绩一直不能提高。在上面这句话中应该提取到的重点是“但是”后面的文字,平时贪玩才是成绩不能提高的原因。可见,许多语言文字材料是需要学生主动提取里面的重点内容的。

2.感知与理解能力

在能够主动识别,提取语言文字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对语言文字含义的理解。这就是学生感知与理解语言文字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学生对识别和提取的语言文字最基础的感知,这种感知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的一种整体的感知。如,在学生读完《望庐山瀑布》后,知道了这是一首写庐山瀑布的诗,它描绘庐山瀑布的美,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了最基础的感知了。在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后,学生就要进入到一个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是学生已经储存到记忆中的相关文字的意义,这个部分依靠自身原有文字意义进行理解,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中的,“日”“照”“炉”“烟”四个字,学生在以前就理解了这些文字的意义,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另一部分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的文字或词语,这类文字或词语需要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询,或者根据前后的文字做出推敲,或者需要老师的讲解才能够理解,如“香炉”“紫烟”就是这类文字。

3.记忆与加工能力

在能够正确的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后,部分文字内容需要学生记忆。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文字本身,如《望庐山瀑布》整首古诗的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炉”“紫烟”则是学生要记忆文字的音和形。另一部分则是记忆文字所包含的意义,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以往没有学习过的语言文字的意义记住,将其归入已有的记忆结构中的同化式记忆;一种是学习的内容在原来的记忆结构中已经存在,但是学生接触到了它有别于之前记忆的意义,这就需要改变之前原有的记忆结构。如学生在学习“行(hng)业”这个词语之前,会将“行”这个字作为普通字,所接触的读音是(xng),而在学习了“行业”这个词语之后就会将“行”这个字归类到多音字里面,同时丰富了它的含义。

二、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1.明确训练目标

一篇课文中所包含的语言文字浩瀚如海,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圆,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教授给学生。比如《春晓》这首古诗可以作为一年级的教材,同样将这首古诗放在六年级也是很好的教材,甚至在大学也可以将这首古诗作为教材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做研究。所以,在强化学生阅读中语言文字基础训练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中语言文字特点为依托,制定出明确的训练目标。如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七颗钻石》,老师应该把主要的目标定在通过描写水罐的变化,感悟其中爱的力量,体会童话中无限的想象力,然后通过对课文的补充,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老师们可以将这里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理清课文思路。第二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概述,老师让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三句话来分别表述。在这里老师应该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读课文、找词语、说句子来表述这些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爱的力量,这样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又通过实践清晰的把握了课文中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对课文的补充,如“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了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指引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做出大胆合理的想象。这样即对语言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训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想象力,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

2.突出训练重点

一篇课文中涵盖了众多的训练要素,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指导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根本目标,把握住“语言文字运用”这个重点。老师要依据教材的语言特点选择合适的重点对学生加以训练,要做到每节课都有侧重点。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通过月夜瓜地少年闰土刺猹时的动作,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让学生掌握刻画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方法,并适时进行人物外貌和人物动作的仿写。

3.重视训练过程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过程,即为利用阅读教学所呈现的语言文字来提升学生阅读水平与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老师还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随之设计合理的训练过程,以达到预期效果。当今课堂上依然存在着“不重过程、重结果”的现象。比如有些老师在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的主题,领会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等训练时,只让个别学生发言后就急急的判定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并公布正确答案。在训练过程中没有引导学生自己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这种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是达不到一个好的训练效果的。

4.强化训练综合性

学习语文的重点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其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的性质。这就需要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强化整合,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这个过程中掌握方法,促使学生语文水平稳步提高。比如一位老师在《七颗钻石》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利用“喜出望外”这个词语对整片课文进行了整合,进而展开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实践活动:(1)与学生交谈将话题引到“喜出望外”。同学们许久不见的伙伴突然来到你面前,应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想一想可不可以用到课文中学习到的词语?(2)朗读一次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并说出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3)同学们用“喜出望外”造一个句子。(4)讨论:为什么小姑娘会因为一罐清水而“喜出望外”?从中体会到水的宝贵。(5)练习用“________小姑娘来到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没有找到水。”的句式,让学生写小姑娘可能会去哪些地方寻找清水?借此训练学生的想象力。(6)思考“喜出望外”的小姑娘自己为什么不喝那一罐清水?指引学生感受小姑娘那一片孝心。(7)让学生以“喜出望外”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结束语

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以训练为主,利用教材的特点,抓住训练要素,把握训练的重点,深入浅出,切实做好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稳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惠敏.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点滴做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5,(06).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房管局党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优秀19篇) 最新清明节手抄报之话说清明 清明节手抄报(优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