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叙述”在小说教学中的尝试运用

“叙述”在小说教学中的尝试运用

小编:

"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在涉及到小说时,总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在高考背景下,它似乎已是可有可无;真正操作起来,又往往存在诸多偏失而遭遇困境;学生的“小说阅读”现状又令人忧虑,他们的小说阅读因其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浅嫩而走入“偏食、猎奇、囫囵吞枣”的误区。

小说是什么?仅仅是情节、人物、环境吗?固然,这些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但并不就是小说本身,这正如钢筋水泥沙石木料都是建筑的基本材料,也并非建筑本身,决定建筑的美学本质的却是用这些材料在建筑师的建筑理念统领下的合理组织而成的形式整体。当我们进行建筑美学的鉴赏时,断不会将他拆光了分析这些“基本材料”吧。那么我们该怎样来鉴赏那些建筑——小说呢?

我在小说教学上做了些尝试:

1、《祝福》的教学设计:

在新课前,先安排了学生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早期小说《这也是一个人》。这篇小说冷静、客观、写实地塑造了一个被父权、夫权两条绳索捆绑绞杀的农村妇女形象,向吃人的社会发出了“这也是一个人”的斥问。相对课文来说,这篇小说简短浅显。那么由浅入深,再来阅读课文,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我设计了这么几个思考题:

(1)叙述人的安排有什么不同?

(2)叙述人的不同,会给小说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个问题不难回答,第二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琢磨,发现的问题就多了。

《这也是一个人》用的是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所以小说的再现,也仅仅是再现,而《祝福》以“我”来叙说祥林嫂的故事,不可避免的就存在了“我”的行动,“我 ”视觉,“我”的思想……这样就涉及到了小说的一些具体问题:小说主题、小说人物、人物的刻画手法……

《祝福》中的“我”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索的鲁镇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虽然他同情弱者,但对鲁镇社会的黑暗又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在失望和痛苦之余希望卸去负疚感,因此精神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

以这样的“我”来作为祥林嫂不幸的目击者,能站在一个高的视点上,以“智识者”的理性精神来认识和思索祥林嫂 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人性的麻木、愚昧和残忍;同时,“我”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的刻画,更能凸现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

再者,“我”的身上又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勇敢的自我解剖的精神。

显然,课文所用的这种叙述人的角度,非常到位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小说的思想更深刻。而《这也是一个人》就显得薄弱多了,仅仅是在告诉着别人一个故事而已。

(3)假如用《祝福》中其他人物代替“我”作故事的叙述人,效果会怎样?

这种假设给小说主题的阐述和人物的塑造带来了一定的限制:连“我”这样一个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态度尚且如此,普通民众的态度就更不用说了。

2、《守财奴》的教学设计:

这篇小说的教学重点主要是鉴赏它所具有的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以此来把握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其中的两个重点部分就是“爱财”一节中发现、抢夺、交回梳妆匣和“骗财”一节中诱骗继承权。在学生阅读小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小组分别以葛朗台、葛朗台太太、欧也妮为叙述人,讲讲各自在这两个情节中的心理活动,并叙述这两个情节。

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入体会到葛朗台的家庭关系——一种纯粹的金钱关系。

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教学设计:

这篇篇幅很长的自读课文,又是明代拟话本,有起自身的特点,怎样在这样的一篇平铺直叙的小说中让学生理解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以及本文深刻的思想主题,我就组织学生在阅读原文之后观看了电影《杜十娘》,并且要求学生在观赏电影同时,找出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的叙述方式对原文的改动。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对电影评头论足,发现电影中加了很多情节和细节。例如电影平白加了一个衙内硬闯十娘的闺楼,李甲偕十娘在回乡路上遇李家奶公等情节;还设计了一些细小的道具的反复出现:笼中的金丝雀,绣着比翼鸟的披肩等;杜十娘反反复复念叨的“我的丈夫”,“回家”等。问题是电影是以其特殊的视觉效果来叩动观赏者的心灵的,所以这样的修改加强了对杜十娘这个人物的塑造:她聪明美丽、热情刚强、坚定勇敢,充满了对做一个真正的人的渴望。

从电影的评论再回到小说本身,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话本的特点在于它的朴实、口语化的叙述,这种叙述方式决定了它在塑造人物时就主要靠情节的发展和主人公跟周围人物的关系的逐渐揭示了。

最新发展的文学叙述学,对小说做了这样的解说:小说是最典型的叙事文学,即“能以较大的叙事单位的时间流来传达人生经验的文学形式”。小说叙述的东西,不是通过它所再现的东西,而是通过再现这种东西的方式,正是由于小说含有的艺术因素,我们读后才有所获益。小说的成熟不仅在于对人类经验的自由而多维度的表达,还在于对小说文体本身的清醒认识。小说的自由性甚至使小说转而求诸于写法本身,叙述学是研究“如何通过文本的艺术形式,即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意识”。它在叙事人称、叙事时间、叙事视角等方面细致入微的分析,对理解作品、提高审美鉴赏力都不无帮助。就小说而言,就是要研究——“小说是如何说的” ,“小说说了什么”以及“小说为何如此说”。

以上的几个案例就是我按“叙述”这个小说的本质特征来设计和实施的。应该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切入点比较灵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意识浓,互动性强,教学气氛很好,少了原来的死板固定的流程: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相信也是一条小说教学的新途径,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下,只要运用得当,她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增加新的可能性,帮助我们尽早的走出困境,充分实现小说鉴赏教学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中国现代音乐的风格与特色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动画技术创新 动画研究论文精选(4篇) 2023年教资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资小学数学教案板书没写(通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