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小编:曹新平

摘要: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是一个涉及目标、环境、动力和运行机制等多种因素在内的动态变化过程。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优化程度、方向和最终实现的效果。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阶层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因素,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复制模式的影响和高等学校资源流动障碍的影响。建立合适、有效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其核心在于各种教育资源的结构性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

高等教育资源通常是指组成、维持、参与并服务于高等教育系统的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是开发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高等教育资源结构是指各种资源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和联结形式。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整体功能水平,它规定着其内部各个要素的性能,使其内部各个要素具有其单独存在时不可能具有的性能。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阶层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决定人们社会经济状态的政治性、制度性或行政性标准(如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档案身份等)逐渐为一些新的因素所取代,职业分化、收入差距扩大和资产私有形式的出现促使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明晰。文献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量决定着人们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他人对某一个人的社会性评价,同时也决定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性评价。三种资源拥有量在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是社会经济分化的表层现象。然而,阶级阶层理论家们最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资源配置的表层现象,而是导致资源分配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后果。据此划分出十大社会阶层: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2)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3)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5)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6)个体工商户阶层(拥有少量经济资源);(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8)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9)农业劳动者阶层(拥有很少量三种资源);(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没有三种资源)。

由于人的社会阶层会直接决定人的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因此对于自身准确定位是人们幸福与否的关键所在。为了迎合社会阶层变化这一社会现象,高等教育也随之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以前分类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时,高等教育资源主要围绕这一特定分类而确定。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日益丰富化,高等教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多彩,那么其资源结构必然要发生一些变化。

2.经济的发展。首先,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著名教育经济学家王善迈先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30多个省(市)区分为四类:一类地区为京、津、沪经济最发达地区;二类地区为辽、苏、浙、鲁、粤等发达地区;三类地区为冀、晋、吉、黑、皖、闽、豫、湘、鄂、川、新等不发达地区;四类地区为其余省区等最不发达地区。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人均教育经费及教育资源配置地区之间的差距相当显著。据统计,一类地区人均教育经费始终是三四类地区教育经费的2—3倍,二类地区的人均教育经费要高出三类地区的44%。这种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在质量、水平、数量及发展速度上的差距。

其次,市场经济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在短期内也加强了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不合理。我们目前选择的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主要目标是效率。因此,十五大报告就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总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教育方面,为了追求教育的效率,我们还将公益性的教育事业产业化、市场化。甚至还试图通过刺激教育消费来拉动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学习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采取产学合作、校企联系、教学科研统一、创建科学园区、高等教育私营化、高等教育产业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等措施,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效率。目前,我国的教育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教育的市场公平与教育的社会公平在内涵上存在显著差距,使得教育在追求效率时,忽略了社会公平。这是因为,教育的社会公平,以平等为其内核,目标是实现教育的机会均等,而从市场的角度看教育的市场公平,则以不平等为其内核,目标是实现教育效率,这必然会对教育机会实行有差别的分配。当教育走向市场,教育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时,就会出现谁花钱谁受教育的局面,教育的社会公平就成为一种理想。

3.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影响高等教育发展一样,政治因素的影响作用更大。国家的法律、政策等政治倾向对其资源建设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对某区域的扶持、对某一产业建设的加强或削弱等等,都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不合理。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其经济足以支撑当地的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与以前比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运行同经济发展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局面,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经济落后的老工业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情形却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以老工业基地为例,由于老工业基地经济的转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因而经济的转型很困难。地方政府在应对经济上的关停并转方面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就更谈不上对教育的投入了,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数量也就成为了问题。

进一步而言,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于资源量的大小、结构和质量,这也解释了社会政治因素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结构变化的决定性作用。

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复制模式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不考虑自己的特色,基本上追求大而全的模式,试图打造一流的国际综合高等学校。在这种思想之下,由浙江大学开始进行了高等学校合并的时代。然而,合并成功的案例与预期的理想目标相比却不是很多。到本世纪初期,仍然还有一些高等学校在某些力量的制约下进行同样的事情。这种复制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建立与发展同重点高等学校以及已经采用新模式获得成功的高等学校模式如出一辙,正是由于这种同向、盲目的竞争,造成高等学校之间的内耗增大,严重地影响高等教育产业健康、正常的发展,妨碍了各个高等学校、各个学科之间所产生的“共鸣”效应,阻碍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如果某些高等学校新建立的某些学科(专业)突然得到成功,那么这个学科(专业)在一定范围内被迅速模仿。如计算机热、生物工程热、经济管理热、物流热、金融工程热等等。建立这些学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并没有考虑自身的性质、资源约束、特色,只是一味的模仿,这样使得某些学科迅速热起来,然而,由于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又迅速降温。原因很简单,不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最终不会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这种复制模式的存在,造成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着一定的内耗。

三、高等学校资源流动障碍的影响

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资源的配备,不是在宏观上进行有效地调控,而是根据各微观主体对资源的需求来进行。教育资源一旦分配下去,资源就落户在一家、“静止”在一家,教育行政部门很少去考虑怎样使资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为更多的需求者服务。比如说,对大型教学、科研贵重仪器设备等的购置,往往是从一个学校而不是从几所学校的共同需求、发展来全面综合考虑。尽管政府大力提倡资源共享,《高等教育法》中也有相关条款,但大部分高等学校多年来所形成的“为我所有”的资源占有观和使用观,再加上没有具体措施作保证,使得资源共享难以实现。

在高等学校扩招的形势下,谁拥有足够的办学空间,谁就可以吸纳足够的生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谁不主动拓展办学空间,谁就等于主动把“蛋糕”让给别人。由此可见,高等学校的扩建,是学校现实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在大学新校区、大学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跟风、贪大求高的现象。有的学校在校园规划和建设的标准上一味求高,学校本身规模并不大,却利用国家对教育用地的优惠政策圈起了大量用地,给学校带来了沉重包袱,导致教育投资浪费,银行贷款风险加大。政府出面将高等学校集中起来建大学城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减少重复建设,园区实现资源共享,如教师互相聘用,图书馆、大型体育馆等设施共用。但实际上资源共享难以实现。有的大学城里,各高等学校新校区自成一体,“五脏俱全”。如此一来,各个高等学校均不愿意与其他兄弟院校平分蛋糕,而是绝大多数处于敌对的竞争中,那么,造成的影响只有一个:资源浪费,包括成果。“资源共享”在中国高等教育产业中实属罕见。很少有实验室、大型科研或教学器具得到共享。近年来,教师在高等学校之间的共享有所缓解,但这仅仅是一个较好的开端,希望有更多的资源得到共享,各个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频率、方式、程度不断加深,只有这样,高等教育资源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可以看出,我们应当建立合适、有效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而其中一个最为恰当的方法就是将类似性质的高等学校视为同一个区域,对于同一区域采取同一种管理模式。即从高等教育区域的角度对其进行指导性的宏观调控,从微观层次上建议各个高等学校建立合理的交流,加强同一区域内部的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的流动速度。这种策略的核心在于各种教育资源的结构性优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高等教育资源结构优化的意义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颜莉冰.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公平性研究[J].高教探索,2005,(5):33-36.

[3]傅毓维,邵争艳.基于DEA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7):191-193.

[4]邓晓春.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结构布局的研究报告[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农村网格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4篇) 线上歌唱比赛策划方案(实用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