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及对策

简析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及对策

小编:

"

论文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由来已久,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及我国在教育收费制度和录取制度上的种种变革,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领域和教育领域都十分关注的话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领域的公正和正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甚至国家的安全。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胡锦涛书记的讲话指出了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性,也深刻阐明了教育公平的核心地位。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兴衰,越发达的国家受高等教育的人群越多,因此,加强高等教育的公平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及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延续社会生命、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功能得以强势张扬的同时,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即使最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提供普及高等教育所需要的经费。”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尚不具备向一切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敞开大门的条件,即使在同等入学机会下,也尚未具备为不同学校、不同智力、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经济条件的受教育者配置同等教育资源的能力。高等教育的机会平等只能是竞争的平等,相对的平等。

1.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

所谓公平是指公正和平等,指以一定的价值规范对人们的权利或财产在性质上和数量上平等状况的推断。高等教育公平一般包括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和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点,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进入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拥有或享受质量的公平、选择公平等。

(1)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瑞典教育家T﹒胡森认为,就个体而言,“平等”有三种含义:第一,起点平等。指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和学习生活的机会。第二,过程平等。即在教育过程中个体受到平等的对待。第三,结构均等。这种均等指向最终的学习结果和目标,即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

(2)高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权利即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教育上的平等权利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每个人不论其民族、性别、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都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

2.高等教育公平的现状

法国著名学者莫里斯·迪韦尔热说:社会结构的第一个要素是不平等。作为社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都希望高等教育实现从入学、教育过程到教育结构全方位的平等,并以此作为对不平等社会制度的弥补。[5]现阶段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没有充分的资金全面支持高等教育,不可能做到全国经济扶持一视同仁。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很突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精英教育”的路线在提升中国教育世界竞争力的同时加剧了教育领域内部资源的失衡,加剧教育差距,这已然成为了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中的致命伤。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1.地区差异造成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高校建设的水平也不相同。我国几个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城市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名牌高校,而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则稀少。而无论是从地域型还是受益型的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绝对差异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明显扩大趋势。地区的差异造成了高校录取分数的巨大差异。

经济发达的地区更愿意为本地的学校投资,那里的大学发展有更多的机会,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那里的大学通常无法获得足够的投入,在全国性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不管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在同一地区内部,由于存在高等教育的严格分类,这些高校之间的教育机会问题也存在差异。

2.经济阶层不同造成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一般家庭经济状况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关系的分析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对就学机会的影响,在一定的分数以上,考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决定是否被学校或特定专业录取的重要原因,城镇、干部家庭背景的考生具有相对较好的初等教育,在体能训练和特长训练上都有优势。在报考志愿上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城镇考生在相对丰富的信息来源上有很大的优势,而农村考生缺乏这方面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掌握报考信息,导致盲目选择学校和专业。而且农村考生及家长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对专业选择有一定倾向性。不同阶层的子女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对高校和专业的选择也不相同,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在专业选择上一般倾向于经济、法律、管理、艺术等专业,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一般选择农业、林业、矿业、教育等专业。这就在专业选择上造成了一定的差异,形成了不均等的现象。而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身优势的发挥以及潜能的发掘。

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率的角度上来看,理论上说回报率高的高等教育类型可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但问题是个人教育投入较低的专业一般其收益也不高。对于经济条件一般而急于上大学的学生来说,费用相对便宜的高等教育类型会更吸引他们。 "

3.就业性别倾向造成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在男性、女性就学领域上看,女性学生一般选择人文、教育、艺术、健康相关的学科等,而且,这些专业的女生比例呈上升趋势,男大学生则集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学科。这种专业选择上的差异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不同的专业造就了不同的就业机会。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有史以来就有,高校的层次不同、地域不同,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层次不同、收入不同。而且在专业选择上也存在着性别差异。根据就业单位对性别的要求,高校学生会选择有利于自己性别的专业,增加就业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

4.公办、民办高校招生机会不均等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论从社会舆论,还是从社会地位上来看,民办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己的劣势。因此在招生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分数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高校。一般低于公办高校录取分数的学生会考虑民办高校,这样在生源上就造成了公办、民办高校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分数形成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这在入学机会上是不均等的,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也是没有好处的。

三、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1.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扩大不同层次高校的覆盖面积

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大力发展经济是引导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方面,对于重点高校覆盖面比较集中的现象,我国必须调整重点大学的地域限制,让重点院校走进偏远地区,或者扩大重点院校偏远地域的招生名额。总之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解决重点高校分布不均的问题,重点高校不应该仅仅集中在较发达的地区,也应该设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促进各地区高校的共同繁荣。

另一方面,应该均衡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投入,“211”、“985”院校的生源较好,重点研究项目较多,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多,普通院校的教育资金供给较少,因此跟不上教学需要,这样就会造成“马太现象”。因此国家在均衡各地区教育资金支持比重的同时也应该大力扶持各地区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也能扶持本地区的高校开支,双管齐下,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2.大力扶持贫困家庭,促进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均等

随着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逐渐下降,可以看出不同阶层的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对此,国家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1)为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经济扶持。对于偏远山区有进入高校学习权利的学生来说,上哪所大学选什么专业不是重中之重,他们选择学校和专业参考的是学费的多少。低收入家庭子女选择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渺茫的,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是不能顺利进入高校学习的。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对低收入家庭子女提供经济扶持。

(2)扩大重点高校录取范围。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看似均等,但实际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较高些,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重点专业的机会较小,国家应该对这部分学生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使他们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机会相当。在报考和入学两方面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

3.大力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制度的监管

由于某些高校某些专业对性别的特殊要求,导致男、女生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机会不平等,在就业方面也造成了差异。用人单位的某些岗位设置为仅招聘男性,女性的就业机会就大大缩小,正是性别上的从业差异导致了性别选择专业的差异。正如前文所说,女性学生一般选择人文、教育、艺术、健康相关的学科等,而且,这些专业的女生比例呈上升趋势,男大学生则集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学科。这就是其就业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其实这种陈腐的观念不应该传承下去,女生不一定就适合安稳、轻松的工作,具有挑战的工作女生一样可以胜任,只是内心的刻板印象在作怪。男生也可以选择教育或艺术专业,弥补男性教师稀缺的现象。因此,国家应该对用人单位这样性别歧视的现象进行大力监管,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予以限制和规定。

4.大力均衡公办、民办高校学生来源

目前我国民办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这些学校受到许多政策上的限制。比如,国家不承认大多数民办大学的学历;不纳入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毕业后不能进入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就业;坐火车不能享受半价待遇等。国家应该均衡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入学机会,民办高校不应该仅仅接收公办高校的落榜生,国家应该给予扶持政策,对民办、公办高校一视同仁,在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都做出相应调整。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本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财务半年度工作报告范文(21篇) 2023年大学玉雕心得体会(精选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