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二十年来大学生阅读变迁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浅谈二十年来大学生阅读变迁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小编:邱勇

大学生群体是阅读的主力军,研究其阅读的特征与规律,不管是对图书馆来说还是社会各界,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自1996 年至今,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型:单一的阅读方式向着多元的阅读方式转变;纸质的阅读方式向着网络的阅读方式转变;传统经典阅读逐渐淡出,娱乐功利性的阅读不断上升,过去倡导的深阅读也被浅阅读逐渐替代。如何面对大学生的阅读转型与变迁,作为高校图书馆,首先应该分析其阅读的特征,掌握其阅读的规律,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对策与措施。

1 阅读文化的变迁及特征

探讨大学生阅读变迁的历程,首先应了解阅读文化的变迁对其产生的影响,追溯其历史的渊源,因为,大学生阅读的变迁,离不开阅读文化与阅读媒介的变迁。

1. 1 阅读文化与阅读媒介

关于阅读文化的含义,有学者说:从广义上讲,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形态和技术形态之上,是受特定的社会意识、环境制度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文化活动;从狭义上说,是指阅读文学艺术作品。还有学者说,阅读文化就是阅读的现象和形式。阅读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区域性、关联性、群体性等特征。时代性表现为阅读的风气;民族性表现在独特的民族特性;区域性表现在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阅读文化;关联性表现在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传统、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紧密相联;群体性体现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或一群人共同形成并共同享有的阅读理念和阅读行为。

探寻阅读文化演变的轨迹,可简略地概括为三次转型,而每一次转型的共同特征都是以阅读媒介的演进为主导。第一次转型:是从口耳相传到刻写在甲骨、简帛等媒介上的原始文献阶段; 第二次转型:是从刻写在天然材质媒介变为印刷型文献阶段;第三次转型:是从纸质文献转变为机读型的电子文献。网络电子文献的聚增,使得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它呈现出纸质阅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浅阅读、泛阅读、超阅读、在线阅读、视觉阅读、功利性阅读、微阅读、云阅读等多种阅读形态。阅读形态和阅读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构成了立体交叉型相互并存的阅读文化生态。

1. 2 当代阅读方式的现状及特点

如果将文字的产生视为阅读文化的第一次革命,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视为阅读文化的第二次革命,那么,网络电子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则可视为阅读文化的第三次革命。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阅读文化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化阅读、综合性媒介阅读、手机阅读、纸质书、电子书阅读各具特色。新型的便捷式的阅读方式突破了传统的阅读理念,使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变。

2015 年4 月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指出:2014 年我国国民的数字阅读方式( 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Pad 阅读、光盘阅读等) 的移动微阅读率为58. 1% ,比2013 年上升了0. 2 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 1% ,比2013 年了上升了8. 0 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 6% ,比2013 年上升了1. 9 个百分点。2014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2014 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 56 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65. 03 期( 份) 和6. 07 期( 份) ,电子书阅读量为3. 22 本,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比2013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当代阅读方式具有便捷性、互动性、趣味性、时尚性、新颖性等方面的优势,展现出国民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行为的共时性、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及阅读过程的互动性的时代特征。

2 大学生阅读变迁的主要特征

二十年来,大学生阅读变迁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在阅读过程上、阅读方式上、阅读类型上、阅读倾向上都表现出显著的特征。同时,纸质阅读快速地转向网络阅读,单一的阅读迅速地走向彰显个性的阅读等各个方面。

2. 1 深阅读不断淡化,浅阅读更加盛行

过去我们一贯倡导深阅读或精阅读,把它作为陶冶情志、修炼品格的一种手段,而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浅阅读、微阅读、多媒体阅读等多种形态。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已成为当代阅读的一种常态。浅阅读正是适应了当今阅读的一种潮流。浅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它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如今,浅阅读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学生除了学习性阅读和实用性阅读外,多是采用浅阅读的方式进行阅读。

既然浅阅读是大学生群体阅读的一种方式,那么,图书馆就应该尊重大学生的阅读选择。阅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的本质和目的,应当是有益于人生。阅读方式可以因人而异。深阅读与浅阅读作为阅读的方式,都会对人生起到有益的作用。对此,我们应有明确认识:即阅读方式的改变与阅读的内容并无太大的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阅读,不变的永远是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管将来阅读的形式还会发生什么改变,我们依然会拥有人类文明之光的照耀和抚慰,依然会拥有光荣的回忆和梦想。当然,我们还应将浅阅读与深阅读结合起来,要在浅的基础上不断地延深要让深的内涵不断地浅要在浅的层次上不断实现深的飞跃;要让深与浅阅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现代阅读形态的两大体系,共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2. 2 纸质阅读逐渐萎缩,网络阅读持续升温

近十几年来,不断有学者做过实地调查,为何纸质阅读不断萎缩,而网络阅读不断升温? 此方面的调查数据相当多,仅就下述调查范围较大的数据来看:2007 年南京多所高校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有81. 9% 的大学生习惯于多种媒体阅读,纸质阅读仅占9. 1%。

有大量调查数据显示,早在90 年代中后期,大学生的阅读形态已呈现多元化状态:纸质阅读、网络阅读、音频视频阅读、在线互动式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并存,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阅读的体验更加深刻而丰富多彩。随着i - Pad 及电子阅读器的普及,阅读的方式更加便捷自由。这个时期,大学生们的阅读正发生着递进式的改变:纸质阅读走向网络阅读、知识阅读走向娱乐阅读、文字阅读走向视频阅读;深阅读走向浅阅读而浅阅读又逐渐地向微阅读、自媒体阅读、全媒体阅读等方式不断漫延、泛化。

2. 3 经典阅读日渐趋冷,休闲阅读倍受青睐

在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就有多项数据显示:有85% 左右的大学生喜欢阅读名著。例如中国矿业大学700 余名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其中包括:大学生喜欢阅读的10 本书是:《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围城》《水浒》《平凡的世界》《飘》《穆斯林的葬礼》《简爱》《中国可以说不》;您认为有较大影响力的10 本书是:《毛泽东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周恩来传》《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简爱》《居里夫人传》《邓小平文选》《围城》《人生》;您希望能够阅读的10 本书是:《文化苦旅》《我的父亲邓小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可以说不》《乱世佳人》《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呼啸山庄》《邓小平文选》《雾都孤儿》《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现代阅读文化对传统阅读文化的冲击,造成了大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倾向有了较大的改变。2001 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学生每天阅读的时间平均不足两小时,阅读经典的时间则更少。2004 年,复旦大学发布的《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报告》结果显示,阅读人文社科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不足三成。阅读经典的巨大阻力主要是学业挤占了时间。2007 年沈阳多所高校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调查的结果:有62. 1% 的选择是休闲娱乐类上海多所高校学生阅读调查的统计结果:阅读文学类的为36. 7%,科幻类的为27. 7%,漫画类的为25. %,武侠类的为24. 0%,言情类的为23. 6%,传记类的为18. 7%,学术类的为13. 5%,其他的为5. 2%。从近些年来的调查情况看,大学生阅读科幻、漫画、武侠、言情休闲类图书的状况,更加突出。现代阅读方式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娱乐性的快读、快感、快扔阅读现象比比皆是。

2. 4 励志阅读不断弱化,功利阅读势头不减

传统教育中,我们始终强调励志阅读。励志阅读曾是大学生阅读的核心。上世纪90 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转型。这种转型在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是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兴盛。当时盛行的武侠、言情小说十分火爆,以港台作家梁凤仪为代表的言情小说就十分畅销。进入新世纪后,功利性阅读已成为最主要的阅读动力。有多项调查数据表明,此时大学生的功利性阅读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为了应对现实压力的挑战。大学生阅读倾向非常明确,追求实用和眼前的利益,追求立竿见影和短、平、快的效果,阅读考试、考证、晋职、提升类的图书十分突出。这种功利性的阅读现象还会持续发酵,它已成为阅读的一种常态。当然,这种功利性的阅读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切不可一概否定。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倡导励志阅读,同时,对功利阅读既要肯定,也要加以引导。

3 认识大学生阅读变迁特征的意义

认识大学生阅读变迁的特征,是为了有针对性、有区别性地鼓励阅读和引导阅读,让大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品格的塑造,让正确的、健康的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习惯,并伴随着他们一路前行。作为图书馆工作者,还应该从服务工作的角度,认识其重要的意义。

3. 1 有利于阅读引导工作的不断创新

图书馆要开展创新性服务的内容有很多,难度也较大,但图书馆要与时俱进,要选择一些突出的问题作为突破口,使服务和引导工作有所创新。例如,微阅读已是一种时尚阅读。图书馆就应建立微阅读互动平台,依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向校内不同年级推送微信息或微书评,不断进行微宣传。再如,手机阅读也是大学生的酷爱。图书馆应该建立个人手机阅读信息库,开发WAP 阅读平台,适时地推出阅读笔记功能,并融入音频、动画和互动环节。为保证手机阅读的连续性,应减少纸质书籍与手机数字资源一体式阅读的障碍,让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有机结合。

3. 2 有利于提升传统阅读引导的水平

书评工作始终是图书馆传统导读工作的重要内容。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内每年出版图书高达40 多万种; 世界各国每年出版图书高达200 多万种左右。这不免会让大学生望而却步。由此可见图书评论依然不可或缺。当今,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查看有关图书评论,进而群发传递。这就为图书馆的书评工作提供了契机。微书评是图书评论的一种网络形式,正在不断拓展与延伸。微书评是读者本人对所读对象的自主评判。优秀的微书评,能够使人身心愉悦、情趣升华。微书评是大学生缔结书缘的媒介。所以,图书馆可以创作或利用优秀的微书评,为大学生快速判断优劣,帮助大学生鉴别图书、择优而读。作为图书馆更要主动链接一些微书评的网站,鼓励大学生参与微书评的创作,不断提升他们自身的鉴赏能力与鉴赏水平,达到让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目的。有些图书馆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如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

3. 3 有利于馆藏资源结构更加科学化和精确化

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图书馆的资源结构的类型除了应是多元化的之外,还应更加科学化和精确化。图书馆应注重数字资源的类型和结构比例,更要注重各种资源类型的水平和质量。图书馆要依据大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调整自身的馆藏建设的方针、任务,调整资源结构和经费采购的比例,使资源结构比例更加精确化、具体化,如纸质文献所占的比例、电子图书所占的比例、电子期刊所占的比例、特色资源所占的比例、专业数据库所占的比例等。在纸质文献比例中,还可进一步的细分为:教学类图书所占比例、科研类图书所占比例、会议文献所占比例以及文艺类、体育类、教育类、娱乐类图书所占比例等。所有这些,都应有一个长远的、中期的、短期的规划和目标,同时还应制定一个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和可操作的工作细则,尽量避免人为的、随意的、盲目的改变,进而使各项任务指标落到实处。

总之,认识大学生阅读变迁的意义绝不限于以上内容,还包括:有利于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图书馆功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图书馆开展读者阅读规律的研究等,所以,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对大学生阅读变迁问题的研究。

热点推荐

上一篇:大学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式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文创产品调研报告(十八篇) 计算机应用专业个人简历封面(优质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