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初中物理教与学的探讨

初中物理教与学的探讨

小编:

摘要:物理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总结,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和活动同步,在活动中让主体与个体能充分融合,保证所有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佳发展。文章将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模式;合作意识;主体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不仅改变了"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的片面课程观,也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

1.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学科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课堂上必须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和演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先用动画或视频演示实验原理的方式,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然后通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验证结果。这样既能克服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看不清楚设备构造和操作过程的缺点,又能让学生获得对真实物理实验的深刻感受。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制课件、实物投影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解决一些抽象、疑难问题。例如,在学习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时,学生对"声波"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课件,用动画展示敲响音叉后周围空气的震动情况,并利用实物投影放大敲响音叉激起的水波,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将声波与水波类比,形成鲜明印象,借助于水波来理解声波,使学生一目了然。

2.结合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学中确立的许多目标和任务完成,都需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参与才能得以实现。首先,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组织、合作者,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创造者,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既"敢放",又"善收",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第三,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开放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尽情展现自己个性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鼓励,尽可能地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允许教学中学生的"奇思异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知识、发展技能。

3.创设学习环境

创设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是每个物理教师应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工作。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投入学习,能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好奇、感悟、反思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物理学科是那样生动、有趣;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想象、质疑、理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者周密思考,做好必要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探究问题,科学安排探究作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如,在学习《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这一内容时,从实验过渡到实际应用,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将托盘天平做成不等臂的可以吗?DD引导学生想到托盘天平的制作原理;为什么要调节天平?DD引导学生想到在设计制作托盘天平时,要考虑到杠杆等臂和平衡螺母。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能形成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努力求知、发奋进取的积极状态,从而避免产生学习受挫的诱因。

4.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尽管学习毅力与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它和人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意志、耐力、勇气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有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可以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现在的九年级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作业量过多,考试过频。许多班主任、科任老师给学生做思想动员时都会说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下苦功、要努力要勤奋要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好学生学习毅力强,他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能做到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即使是放弃玩乐减少休息也在所不惜。但是后进生一听,要取得好成绩要经过如此困难的过程,没开始就已经想放弃了。因此,在第二学期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我就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复习八年级的内容,八年级的声光热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内容,很多内容都是只要听一遍就能学会,很多实例只要分析一次就能记住,很多题目只要错一次就不会再错第二次。后进生也想进步,他们一听,只要听一遍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都会乐意去尝试听课。只要他们愿意听课,要提高成绩就不是什么难事。就这样的,经过许许多多细小、不经意的鼓励,慢慢地,学生成绩有了一点点提高,慢慢地,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只要后进生能尝试到进步的感觉,并被成功激励着,他们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5.重视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恶、性格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教师首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不可凭主观喜好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优劣,而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学生因为先天条件的不同和后天关注点的不同,会有学习成绩上的高低之别,也就是所谓的优秀生和后进生。教师在做到不失偏颇后,应该注重安排课堂教学,难易结合,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尽可能顾及每个学生。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做到讲课浅显易懂,还要在课下关心学生,可以视具体情况调整帮助的形式。其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团队意识,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6.实验与理论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不仅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也是学好物理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展示严谨的物理实验,让同学们感受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物理的非凡魅力。教师也可以鼓励同学们利用物理原理设计小实验,同学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历了"提出疑惑、观察思考、动手设计、总结实验现象、归纳物理原理"的重重考验,不仅收获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学会了独立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和鼓舞者角色,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安全,并且在学生出现困难时适时给予学生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及时的帮助。

比如教师在教授过"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用实验证实这一观点。让学生点燃一只蜡烛,放置在玻璃镜的一端,眼睛在这一端观察像,用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镜另一端寻找像的位置,直到与像完全重合为止,做好标记;再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是虚像等这一系列的结论。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绝对比老师的口授来的直观、印象深刻。这样既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达到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是真正的高效物理课堂。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藏区学校教育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劳动教育烹饪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心得体会(大全6篇) 2022年研究生业务能力自我评价(四篇) 最新串词报幕词(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