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小编:

摘 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在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上,为学校场域之外的科技成果推广、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实践指导等方面所提供服务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技术服务能力、培训服务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需要政策制度层面给予“双师型”教师职责合理定位,学校层面构筑好“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的机制和平台,教师层面不断增强自身的角色和职业认知。

关键词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具备多重复合素质的教师,从其影响的场域来看,既应对学校场域产生影响,也应对学校场域之外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双师型”教师既应具有学校教育教学能力,也应具备社会服务能力。“‘双师型’教师不只是纯学者型、教学型的单一型人才,还是懂经济、会生产、善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市场经营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的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的延伸,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体现。目前,理论界和办学者都很关注高职院校层面的社会服务问题,将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外延发展的根本。有研究提出,“构成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五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人力资源(包括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等),设施设备(包括教学设备、科研设备等),技术资源(包括专业、课程、教材、科技成果等),服务时间及服务对象。其中,人力资源是一个关键能力要素。”[2]无疑,“双师型”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能力要素。因此,关注其社会服务能力是深化和推进院校层面社会服务工作的必然。“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层面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化。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层面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细胞组织。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在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上,为学校场域之外的科技成果推广、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实践指导等方面所提供服务的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一种学校场域之外的能力,比如机械专业的教师不仅能承担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能够为工厂、企业或社会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和企业技术人员一道,构建联合创新团队,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提炼企业工程技术的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先进合理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科研优势,为企业聚集信息、聚集技术,使企业紧跟国内外先进技术进展,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制造的车间改造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带领高职院校其他教师和学生组建创新团队,为企业开展网络化协同设计和远程协同制造,将案例教学融入到人才培养之中。

通过社会服务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与其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相辅相成。一方面,其社会服务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尤其是教师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体现。社会服务能力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有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比如模具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能否为企业的产品优化设计、模具优化设计、成型零件高效高精加工、产品精密检测、高效精密成形工艺实践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其社会服务能力能够推动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后与参与前相比,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差异显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3]。很多教师将企业的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工期意识融入到教学中。将企业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8S理念用于校内工程实训中心建设。企业技术服务能力有助于其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与社会生产需求相对接、有助于向学生传递最新的技术信息。实践表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胜任工作岗位。原因是“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对接,使学生能够直接学到与职业标准相关的内容。总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是一种基于其专业教育教学能力的衍生能力,而非固有能力。

强调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对企业有意义。企业可以利用“双师型”教师牵头,参与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实现学生从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换。例如:广东工贸技师学院引入服装设计公司进驻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公司的服装产品设计,降低了用人成本;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与高职院校合作,组建创客公司,学生参与到模具数字化设计和远程数控程序编制,降低了企业用人成本,夯实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团队。二是对学校有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双师型”教师得力的社会服务成就能够托起学校在行业企业中的形象和知名度,有助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文化和行业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可以真正实现基于工程案例的教学。三是对学生有意义。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社会生产信息,使学生学与用零距离对接,便捷地了解到生产过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工程意识、质量意识、工期意识和成本意识。四是对“双师型”教师的意义。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经常接触、研讨新技术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生命力,将企业工程知识融入到教学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提炼工程中的科学问题,与企业联合申报纵向课题,解决行业中的关键共性问题。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表征

(一)技术服务能力

技术服务主要体现为产品开发、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服务能力应成为衡量是否为“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有的地方明确提出“三能教师”,是指能进行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践、能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第三能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具备技术服务能力。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欠缺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校企合作深度的象征,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技术问题主要靠企业内部,“双师型”教师技术服务能力的成效没有得到体现。其实,通过技术服务可以反哺“双师型”教师的生产技术知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新的技术、了解新的设备和生产流程。如有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成立工作室,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或到企业兼职,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单位,合作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等,进而提升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

(二)培训服务能力

培训服务能力主要指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社会培训,如行业培训、岗前培训、职后培训、转岗培训等。面向企业职工的社会培训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责任。以教师为某企业职工做培训来说,能否做到有针对性?能否符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业务需求?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具备针对培训对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培训的素养。归根到底,这种培训能力是一种贴近职业、岗位、生产的专业服务能力。这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对接起来,在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时能够了解生产岗位的具体要求。

(三)文化服务能力

“双师型”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文化,属于职业教育的亚文化,也是一种群体文化,体现着“双师型”教师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职业形象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是某种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的象征者和传播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对我国社会大环境存在一种鄙视技术技能现象的现状,其职业文化和技术文化传播的服务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服务能力。“双师型”教师作为传递技术技能的社会精英,是社会技术技能精神文化的代言人,应当关注职业文化与技术文化,通过职业文化和技术文化的传承创新担当起服务社会的职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作为社会知识分子阶层的成员,要遵循知识分子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核心就是社会文化批判,或者说通过社会批判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4]。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将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产业、民族工艺设计、民族价值观念等联系起来,推动国家职业教育在民族价值观念、民族文化产业、民族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对于深化和提升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体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体现出实践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始终与生产实践过程密切结合,与工作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是分不开的。与生产实践过程、新技术脱节,将会导致其社会服务能力弱化。其次,体现出社会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不是单纯在院校培养中就能发展起来的,而是一个后天社会化过程的结果。这种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这种能力的提升需要“双师型”教师通过与周围环境开展跨界性的社会交往来实现,包括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职业岗位等主体的社会交往活动。第三,体现出整体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能够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技术层面的社会服务,也有知识层面的培训服务,还有价值层面的文化服务,这是一种从“价值观念引领到头脑智慧的武装再到行动操作规范”层层推进的综合能力。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需要从政策制度层面、学校层面、企业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来共同努力。

(一)政策制度层面给予“双师型”教师职责合理定位

国家和地方政府管理层面上,应从“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标准、专业制度、专业培训和专业待遇等政策制度方面,加强宏观管理,促进其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首先,从专业标准方面明确“双师型”教师能够做什么、其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为“双师型”教师合理定位,明确其社会服务能力的职责。这是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一种重新诠释。其次,改革人事制度,打通“双师型”教师在校内人事和校外实践企业人事之间的障碍,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学校内和学校外能够自主实践活动提供自由平台。可以借鉴国外教师学术休假制度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实践,规定符合要求的教师利用学术休假制度,不受教学工作的干扰,完全全身心投入到社会服务活动之中。第三,实行“双职称”评定制度,允许其评聘教师系列之外的专业技术职称,尤其是将能够体现其社会服务性质的内容和成果纳入到职称评审标准之中。第四,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应出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社会服务的统一政策,为其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政策依据。 (二)学校层面构筑“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的机制和平台

二是院校层面积极寻求合作,为教师提供社会服务平台。学校层面积极开展与企业实践的交流合作是教师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如烟台职业学院为提高专业教师产学研能力,提升船舶工程系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船舶工程系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采用企业实践锻炼、参加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等方式,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船舶工程系教师与烟台招金励福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开展“超长、超微键合金丝/铜丝的制备”技术研发,研究成果在公司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中国渔政黄渤海总队组织的70多名船员进行了轮机运行与管理培训,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得到了总队领导和船员的充分肯定。安排船舶专业教师参与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的76400T散货船的设计工作,他们出色的设计水平得到了企业研发人员的认可,提升了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企业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的支持与接纳

目前,企业普遍未认识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未意识到通过利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够实现校企共赢,因而一些企业缺乏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的有力支持,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企业社会服务的开展。企业应认识到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是企业技术改进的重要智力资源。当然,企业需求的是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用性的研发成果和技术服务。此外,职业院校也要主动从企业中寻求支持。通过全职聘入、柔性引进或技术共享等方式,聘请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担任教师,融入社会实践色彩,从整体队伍上优化“双师”结构。

(四)教师层面不断增强自身的角色和职业认知,做好职业规划

一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自身角色的认识。目前,存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对其社会服务角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多数教师认为社会服务是附带的任务,不属于‘本职工作’,更没有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联系起来,缺乏参与社会服务的主动性”[5]。其实,“双师型”教师不是“双证书”、“双职称”的简单标签,而应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与企业生产的重要纽带;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应成为真正的社会工作者。二是增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对职业教育、对自身的认同感。“高校教师提供社会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其自身对职业环境的感知程度、职业认同程度和期望收益,进而决定其在社会服务中的投入程度”[6]。“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其社会服务的行为产生正向作用。三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自主职业规划。根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规律,总是应经历几个发展阶段,从新手型“双师型”教师,到熟练型“双师型”教师,再到专家型“双师型”教师。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自身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新手型“双师型”教师实际上是一个初入门的阶段,要关注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职业实践能力发展。熟练型“双师型”教师要关注经验提升、技术更新、智慧积累等方面的发展。专家型“双师型”教师要关注企业应用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参 考 文 献

[2]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9):83-85.

[5]韦清.基于专业性公司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8.

[6]付春香,刘雪英.高校教师社会服务职能履行机理探析[J].开发研究,2013(5):159-161.

Abstract Social service abilities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abilities in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guidance outside of the school field, on the basis of completing school’s work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t embodies mainly technical, training and cultural service abilities. To develop abil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rationally orient the teachers’ duties in the institution and policies, construct the mechanism and platform for “dual-qualification”teachers serving society in schools and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s about their roles and vo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ual-quality” teachers; ability serving society

Author Cai Yujun, professor of 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222); Zhao Wen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 Liu Yan, lecturer of Shandong Labor Technical College

热点推荐

上一篇: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权益的困境及其化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咨询评估报告内容(通用13篇) 民族团结一家亲作文300字(7篇) 白酒销售计划方案(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