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编:

"

[论文摘要]20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迅猛发展,但仍未能跟上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步伐。经调查发现,我国当前教师队伍自身综合素质不高、教育管理机构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多种问题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也凸显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文章通过剖析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师型教师 培养 对策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一是培养制度不完善。没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长远规划,未将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纳入教育主管部门师资培训的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不在师资管理机构的考核范围。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中小学师资培养,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失去了制度性的保障。二是人事制度老化。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技能的专、兼职教师,但目前高职院校编制控制、行政审批的人事制度限制着教师人才的合理流动,一方面不适应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流不出,另一方面优秀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进不来。三是负责教师培训的机构缺乏。目前教师参加培训的途径有两种: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院校选派的教师参与集体培训或由学校自行组织外派或校本培训。由于缺乏专门的机构负责,这两种培训常常无法落实,时间与场所均无法保障培训工作的实施。

2.双师型教师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专职教师比例偏低。专职教师约占总数的60%,兼职教师占40%,兼职教师的不稳定性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总量和结构。二是兼职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且年龄偏大。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经费有限,聘请低薪教师,大多是企业或行业的退休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操作技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三是专任教师分布不均衡。一般公共课占27.9%,专业课占35.7%,实践教学占21.4%,实践兼理论教学占15%。

3.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实践能力偏弱。一是教师整体师德水平不高。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与普通本科学院相比,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这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二是专业技术水平不均衡。高职院校教师有来自师范院校的,有来自企业的,还有自主培训的,师资来源渠道不同,导致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技术训练参差不齐,来自企业或行业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高但教学理论不高,来自师范院校的教师理论教学基础好但专业技术水平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三是教学观念陈旧。据调查,高职院校教师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愿意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

1.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规划,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教育部早就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职院校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分设的力度与强度,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54%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应积极响应落实政策,把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建立双师型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实重要意义与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提高高职教师在群众中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2.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一是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可根据激励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促进教师学历提升、在职培训等奖励制度,制定双师型教师聘用、晋升、考核评价、奖励等办法,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促使双师型教师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在激励的过程中,要重用双师型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投入。二是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管理机制。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高职院校应构建一整套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使双师型教师在认定、聘任、晋升、待遇、奖励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为双师型教师的长足发展搭建一个合适的平台,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有效管理,教学、实训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另外,还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机构,有领导、管理、评价等管理层级及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三是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完善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完整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考核与评价两方面,考核是评价的论据,要准确、真实,评价的方式要多样,评价的标准要统一,评价的过程要公开、公平,评价的结果要公正、有效。在评价的方式上,笔者主张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全面、动态地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发展。 "

3.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一是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教育理论素养是每一位中职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职业教育理论培训是双师型教师的首要培训的内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一般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外聘兼职教师大多来自行业或企业,缺乏职业教育理论基础,要加强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价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与培训,这样教师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时,应坚持“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师既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框架和前沿知识,又要准确地向学生传授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培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学生就业的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随着教师掌握各专业领域的新动向、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做到与本专业理论知识同步发展,才能避免学生所学与实际工作需要或专业技能技术发生脱节的现象。三是加强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特色之一,除了要具备一般教师的共性素质外,还应具备一些特殊素质,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教育转化能力等,其知、能储备要更为全面。在培养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理论素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教师具备与其专业相符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挖掘各种培训渠道,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职业技能水平。当今世界,新知识、新技术广泛运用于行业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而且更新换代迅速,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导的最新发展动态,还要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并能较好地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到教学、实训当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四是加强教育科研培训。培养教师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由经济型向双师型转化的必经之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在教学、实训中大量运用各企业最新的技术成果,而企业可以利用教学科研中所发现的新工艺或新技术,真正做到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指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让学生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并为企业出谋划策,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研讨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青年教师要与专家学者合作从事相关研究,发挥专家学者“帮带”作用;学校要对取得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物质、精神奖励,提高教师搞科研求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拓展双师培养渠道,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第一,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双师素质教师进修。选派骨干教师进修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选派教师到企业、公司进行进修。专任教师大多理论教学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弱,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制,选派教师到相关实践性强的企业脱产进修,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选派教师到对口高校进修。对于业务水平较高、思想较活跃的教师,可以选派到对口高校进修,充分利用对口学校先进的教学资源,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将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应用于教学与实训中,提高学校整体师资素质。第二,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等单位进行顶岗实践。高职院校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重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要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等进行顶岗实践,一方面,教师可带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到企业去,向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将企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使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理论研究和知识技术带到企业去,指导企业生产与技术开发,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双方互惠互利,真正达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第三,创造校内双师培养机会。在拓宽校外双师培养渠道的同时,不能忽视校内双师培养,可以开展自主培训,或利用校办工厂开展培训。第四,广纳贤才,通过政策引进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教师的待遇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越来越多的高技术人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这为高职院校从企业引进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学历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可能,高职院校要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使“可能”变为“可行”。

由于社会环境、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各地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式方法也不同,但培养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所有高职院校共同的目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搭建一个较好的平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个发展性课题,一定会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而更加深入和完善。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析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商业楼物业合同(大全5篇) 最新家长会学生主持人发言稿初三十(汇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