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扶贫对策论文

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扶贫对策论文

小编:

摘要: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金融扶贫受到的挑战日益显现。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型金融业态,以其独特优势成为金融扶贫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金融扶贫受到的新挑战,探讨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扶贫中的独特优势,最终得到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扶贫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扶贫;互联网金融;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处于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金融扶贫受到的新挑战也越来越多。为确保扶贫任务顺利推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的规范发展[1]。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扶贫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扶贫受到的新挑战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扶贫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但现阶段仍存在农户和农业合作组织“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依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4)》发现,我国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为19.4万亿元,只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的22%,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也仅为54%[2]。坏消息不仅如此,我国金融扶贫还受到来自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二、促进精准脱贫

根据我国几十年来扶贫工作的经验发现,随着扶贫的推进,贫困人口的减少,传统“短期性、政策性”扶贫模式的减贫效果不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贫困人口不仅分散于广阔的农村,而且各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环境均千差万别。因此,必须实施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为特点的精准脱贫,才能进一步减贫。综上所述,为了应对精准脱贫的新挑战,金融扶贫必须以精准脱贫为基本出发点。即金融扶贫必须促进精准脱贫。

三、推进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指金融体系能够为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3]。“普”“惠”二字分别从金融惠及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生动的反映金融在共享发展阶段所具有的时代特征。通过普惠金融,“融资难”、“融资贵”的农户和农业合作组织不仅更易获得金融服务,而且还存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不是无偿扶贫或政策扶贫,而是有偿的提供金融服务。相对于无偿扶贫或政策扶贫的短期性“输血”来说,普惠金融具有长期性“造血”的功能。相对于同样有偿的传统金融扶贫来说,普惠金融具有“范围广”、“力度大”特征。因此,金融扶贫的工作目标不仅在于为贫民提供基本金融服务,而且更大程度上在于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综上所述,金融扶贫必须以普惠金融为工作重点。即金融扶贫必须推进普惠金融,在推进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实现对贫民的精准帮扶。

四、保持可持续性

虽然我国一直持续的推进金融扶贫,然而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金融业务在邮储银行、农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比重仍在下降。究其缘由发现,传统金融扶贫工作主要以财政补贴和银行贴息补助为主。无论财政补贴,还是银行贴息都仅是短期、定向的政策扶贫手段,而不是长期、灵活性强的市场化金融扶贫工具。因此,常常因资金使用效率低或缺乏有效监督而造成传统金融扶贫模式的可持续性较差。综上所述,金融扶贫面临农村金融可持续性的挑战。即金融扶贫必须保持可持续性。

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和4G通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云计算平台的广泛运用,互联网金融逐渐融入农村金融体系,为金融扶贫带来了新机遇。总体来看,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配置农业资源的效率,释放农业生产的活力;而且还能凭借其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特征和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跨越地域的局限,拉近资金供需之间的距离,实现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保持金融扶贫可持续性[4]。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扶贫中的优势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优势

市场信息的获取速度、获取成本和准确度直接影响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资金需求方的财务和信用信息,以及资金供给方的资金保有量信息均是金融信息的主要内容。传统金融体系下,资金供需双方均获得对方真实信息(特别是供给方获得需求方真实、全面的财务和信用信息)时金融行为方可发生。因此,资金需求方常常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金融扶贫工作无法精准和普惠。而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资金供需方均可通过P2P平台和大数据,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快捷方便的获得更多的对方信息,缓解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处理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扶贫中的最大优势为基于不同信息处理模式的信息优势[5]。

(二)“长尾”优势

传统金融体系下,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或信息成本,具有“嫌贫爱富”特点(即更愿意以低利率借款给资金需求量大的老客户)。相对于传统金融来看,互联网金融明显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即一旦平台搭建完毕,增加使用者不会带来成本明显增加)。互联网金融边际成本降低的特点成为满足“长尾”(小微型农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融资与投资需求的天然优势。同时,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在风险识别、信息筛选和售买渠道等方面均可实现对“长尾”融资与投资的支持[6]。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扶贫中具有明显的“长尾”优势。

(三)风险控制优势

互联网金融组织获得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大数据”对现代金融的系统性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大数据”基础上建立的征信系统具有比传统信用评估方式成本更低、时间更省、评估结果更客观等优势。互联网金融组织可以利用自建的信用评估系统,通过客户信用与借贷金额挂钩等方式降低借贷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组织可以通过“长尾”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融资和投资行为,获得对其信用和偿还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结果。“长尾”相关信息的获得及其在金融系统中的使用不仅能降低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而且还能进一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最后,互联网金融组织获得的线上信息与线下信息结合起来得到的最终信息能更客观的反映客户的信用和还款能力。这也有助于降低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扶贫中具有风险控制优势。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扶贫中具有信息、“长尾”和风险控制优势,对实现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保持金融扶贫可持续性均具有重要作用。

六、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扶贫的政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4G通讯技术的普及,农村非现金支付、农民网络贷款以及农业商品互联网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已在农村悄然兴起[7]。为了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政府部门必须引导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

(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互联网金融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宽带和4G通讯网络,金融机构网点,征信等中介结构三类。其中,宽带和4G通讯网络是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必要基础设施,必不可缺。而金融机构网点和征信等非金融结构则是全面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必要机构。若因条件限制没有以上两类机构,农村可创新互联网金融工具,开展“无网点”类金融业务。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大多分散在偏远山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了发展互联网金融,助力金融扶贫,政府需用查漏补缺的工作方法,尽力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网络信号覆盖问题和偏远地区金融网点的建设问题。

(二)健全农村金融制度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中最缺失的是针对“三农”的农户资产抵押担保制度。农村价值最大的资产是土地,农民最重要的资产也是土地。政府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财产权,并不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抵押。直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才提出,推进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银行抵押获取贷款的试点[8]。但是这仅仅是中央政策的规定,从政策的规定到落地,从试点到推广,距离健全农户土地抵押制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当农村资产的评估机构和代办抵押业务的中介机构发育健全,进而降低抵押的交易成本时,农户资产抵押担保制度才算真正健全。

(三)强化农村金融教育

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大多分散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造成贫困地区农户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模糊,缺乏网络利用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依赖于农户基本金融常识的普及,网络应用能力的提高和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为了强化农村金融教育,促进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首先,政府不仅要定期组织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农户进行金融基础知识、基本金融工具和金融实务的培训;而且还要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对农户进行网络应用讲解和金融风险提示。其次,监管部门应针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完善金融消费投诉处理机制,维护农户的金融权益。最后,联合互联网金融组织,利用其平台优势,推进农村金融教育工作。

热点推荐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发展对象培训班结课论文 2023年清理物资工作计划书(大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