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 介绍历史人物(优秀14篇)

最新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 介绍历史人物(优秀14篇)

小编:琴心月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一

周勃——汉高祖刘邦时期西汉开国功臣武威侯。

周勃于秦二世元年(前2)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顺平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

汉高祖六年(前2),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刘邦正是看到了周勃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特点,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手下的军队交给了周勃。吕后上台后,周勃隐忍以待。[5]吕后曾以残忍的手段害死了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如意,惠帝惊恐而死。吕后遂立刘邦和宫人的幼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她又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盟誓,封诸吕子弟为王,又令吕产、吕禄分领京师南北二军,控制了首都的警卫部队。还安插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矫制以令天下”,妄图篡夺汉室,齐王刘襄首先起兵讨伐诸吕。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用计夺取了吕氏军权,并与朱虚侯刘章共同谋划,一举诛杀二吕,族灭吕氏,立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为帝,为汉文帝。

韩广—秦末楚汉时期燕王。

韩广(?-前2),秦朝末年人,原六国中赵国上谷小吏。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张楚政权派赵人武臣经略赵地。武臣稳定赵地之后就派韩广安抚燕地,结果韩广一到燕地就很受欢迎,被当地贵族立为燕王(或说韩广自立为燕王)。公元前2,秦攻赵王歇,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项羽为总盟主,破釜沉舟,大胜秦兵。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时,不放心燕国,借口韩广手下大将臧荼功劳大,立臧荼为燕王,把韩广迁为辽东王,以无终(今天津蓟县)为都。韩广对此不服,不肯搬迁,结果于同年被臧荼击败及杀害,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前2,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陈吴政权取得初步胜利后,占领蕲东,铚,鄼,苦,柘及谯县,陈县,陈胜自立为张楚王;派赵人武臣经略赵地,韩广跟随。韩广随武臣从白马津渡河,攻占赵地,诸县响应,在张耳,陈余的劝说下,武臣自立为赵王;命韩广略燕,韩广一入燕境,各城望风归附,燕地大定。燕人且欲奉韩广为王,韩广也欲据燕称王;但因家属居赵,并有老母在堂,不忍致死,所以对众告辞,未敢相从。

燕人说道:“当今楚王最强,尚不敢害赵王(武臣)家属,赵王岂敢害将军老母?尽请放心,不妨自主。”韩广见燕人说得有理,便自称燕王。赵王武臣,得知此信,遂与张耳陈余商议,两人意见,以为杀一老妪,无甚益处,不如遣令归燕,示彼恩惠,然后乘他不防,再行攻燕未迟。武臣依议,遣人护送广母,并广妻子,一同赴燕。韩广得与骨肉相见,当然大喜,厚待赵使,遣令归谢。

后楚怀王——在秦末被拥立为楚怀王。

袭号怀王:熊心是楚国王族,楚国被秦国灭亡后,熊心在乡间地方隐居,以牧羊为生。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于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起事反秦,夺取陈县后,遂立国号“张楚”,陈胜自称楚王。天下英雄响应,九月,楚人刘邦起兵家乡丰县(今江苏丰县),响应陈胜吴广起义,东攻沛县(今江苏沛县),被萧何等人拥立为沛公。同月,楚国名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起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项梁自号武信君。十二月,陈胜被秦将章邯击败,下落不明。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获悉陈胜确已遇害的消息,于是召集刘邦等各路将领至薛县(今山东滕县)商议反秦大计。谋士范增献策说:““陈胜的失败是本来就应当的。秦朝灭亡六国,楚国最没有罪过。且自从怀王到秦国后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直至今日。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即便是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如今陈胜首先起事反秦,不拥立楚王的后裔而自立为王,他的势力不能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兵,楚地蜂拥而起的将领都争相归附您,正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故而能够重新拥立楚王后代的缘故啊!”

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寻找到楚怀王的孙子芈心,熊心这时正在为人家放羊;项梁拥立他为楚怀王,以顺从百姓的愿望。陈婴任楚国的上柱国,赐封五县,跟随怀王建都盱眙。项梁则自号为武信君。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击败楚军,项梁兵败丧命。此时,刘邦、项羽仍在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而陈胜旧部吕臣驻守“张楚”旧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均位于定陶西南边,倘若秦军乘势南下,盱台危矣。刘邦、项羽为稳定军心,保卫怀王,抵御秦军,急移师东归,并请怀王北上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吕臣也觉形势严峻,弃守陈县,投奔怀王,驻军彭城东,与驻彭城西边的项羽,驻砀郡(今安徽砀山),刘邦彼此形成犄角,互为声援。而秦将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楚正面军事压力暂时消退,熊心开始着手整顿楚国政局。并亲理楚国军政事务,积极策划伐秦灭秦总的战略布置。

熊心将项羽、吕臣二支军队合并一处由自己直接统帅,开始掌统南方各路反秦义军。熊心破格提拔宋义为卿子冠军,确立自己亲信掌握兵权,率项羽、范增、英布等将北上救赵。同时发表了著名政治宣言,与诸将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为王,并同意刘邦收集项梁、陈胜余部西行攻秦。但项羽不愿北上救赵,更愿与刘邦西行入关。熊心没有答应项羽要求,而只遣刘邦西行攻秦。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刘邦攻破咸阳,秦朝灭亡,同时,项羽于巨鹿大破秦军主力后拥兵四十万继刘邦之后入关。

冯劫——秦始皇时曾任御史大夫。

人物介绍。

前208年,大将军冯劫与其父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停建阿房宫及减省戍役以减轻民困。二世不从,命人把三人治罪,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皆自杀死,李斯后来也被处死。文献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於钜鹿。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後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剪,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魏王咎——战国时期魏国公子。

魏咎本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原在魏国时受封宁陵君。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将魏咎放逐到外地,废黜为平民百姓。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陈胜。同年九月,陈胜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向北夺取魏国的土地。周市夺取魏地后,想要立魏咎为魏王。但魏咎恰巧在陈县陈胜那里,不能到魏地来,而魏地已经平定,诸侯们互相商量,便都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如今天下共同反叛秦王朝,依此道义,必定要立故魏国国君的后裔才行。”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坚持请求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最终还是推辞不肯接受,派人前往陈县迎接魏咎,使者在陈县与魏地之间往返五次,于同年十二月,陈胜才答应将魏咎送还魏地,拥立魏咎为魏王,并让周市担任魏国国相。

自焚而死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秦朝将领章邯打败陈胜后,便进军临济(临济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高城镇西北1公里处)攻打魏咎。魏咎派周市出临济城,前往齐、楚两国求援。齐王田儋、楚将项它等率军随周市援救魏国。章邯便在夜间命士兵口中衔枚进行突袭,在临济城下大败齐、楚援军,杀死齐王田儋和周市,包围临济。魏咎为了魏国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投降的条件。谈判确定后,魏咎就自焚而死。魏咎的弟弟(一说堂弟)魏豹逃奔楚国,楚怀王派给魏豹数千人马,重新夺取魏国的领地。此时项羽已经打败秦军,降服章邯。魏豹接连攻克二十多座城池,项羽便封魏豹为魏王。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二

《晋书》云“妒忌多权诈”“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究竟是谁被称“酷虐”呢?此人便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晋朝历史上著名的贾后乱政便是出自她之手。

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托孤辅政,出汝南王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291年贾后藉由楚王司马玮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亮与卫瓘掌政。不久贾后利用楚王玮与汝南王亮不合去除汝南王亮及卫瓘,再以伪诏杀楚王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关中羌氐叛,294年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2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叛变。2齐万年之乱平定。江统和郭钦都曾建议将胡族强制迁离,他所著《徙戎论》提出更完整的主张,晋室施行了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代替过去的强制迁徙,但是没有对有野心的分裂贵族采取迁徙和防范措施。

由于太子司马遹非贾后亲生,贾后意图废除。3太子被贾后污篾谋反,被废。赵王司马伦采孙秀计,挑拨贾后杀掉太子。而后赵王伦联合齐王司马冏以替太子报仇为由发兵去除贾后及其党羽,赵王司马伦在诛杀贾后党羽和张华等人后自领相国位,独揽大权,不久即以金屑酒毒杀贾南风,贾南风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三

齐顷公八年(公元前591年),晋国攻打齐国,迫使齐顷公派公子彊到晋国做人质,晋军这才撤离。齐顷公,姜姓,吕氏,名无野,是齐桓公之孙,齐惠公之子。齐惠公十年(公元前5),齐惠公去世,无野继任齐国国君之位,是为齐顷公。齐顷公六年(公元前593年)春天,晋国派遣大臣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让母亲萧同叔子藏在帷中观看他。郤克跛而登阶,萧同叔子嘲笑他。郤克说:“不报此辱,不再渡河!”回国后,请求讨伐齐国,晋景公不允许。齐国使者到达晋国,郤克在河内拘捕齐国四位使者,杀死他们。齐顷公十年(公元前589年)春天,齐顷公派兵攻打鲁国、卫国。鲁国、卫国的大夫到晋国请兵,都是通过郤克。晋国派遣郤克率领战车八百辆,担任中军主将,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来援救鲁国、卫国,讨伐齐国。六月十六日,晋军与齐军在靡笄山下交战。六月十七日,在鞍地(今山东济南西北)摆开阵势。逢丑父做齐顷公的车右。齐顷公说:“冲过去,攻破晋军后聚餐!”射伤郤克,郤克的血直流到脚上。郤克想退回营垒,他的驾车人说:“我从开始接战,已经两次受伤,不敢叫痛,担心士卒恐惧,希望您忍着点!”于是又战下去。战斗中,齐军危急,逢丑父担心齐顷公被俘,就交换位置,齐顷公做车右,战车绊在树下不能行进。晋军小将韩厥拜伏在齐顷公车前,说:“敝国国君派遣臣下援救鲁国、卫国。”以戏耍齐顷公。逢丑父让齐顷公下车去取水,齐顷公才得以借机逃亡,脱离险境,回到齐军中。郤克要杀逢丑父。逢丑父说:“代替国君死而被杀戮,今后做人臣的就没有人忠于国君了。”郤克也就放了他,逢丑父于是得以逃归齐军。于是晋军追逐齐军直到马陵。齐顷公请求献纳玉器谢罪,郤克不答应,一定要得到曾经嘲笑郤克的萧同叔子,还要齐国将田陇全改成东西方向(以便晋军车马来往方便)。齐人回答说:“萧桐叔子是齐君的母亲。齐君的母亲也就是晋君的母亲,您怎么处置她?再说您以道义征伐而以暴虐结束,可以这样吗?”于是郤克答应他们,而让齐国归还侵占的鲁国、卫国的领土。齐顷公十一年(公元前588年),晋国开始设置六卿,奖赏鞍之战的有功人员。齐顷公朝见晋景公,想要尊晋景公为王,晋景公不敢接受,齐顷公便回到齐国。齐顷公回国后,废弃猎苑,减轻赋敛,赈济孤寡,存问病残,输尽积蓄,以救百姓,百姓皆大欢喜。对诸侯则厚礼相待。齐顷公十七年(公元前582年),齐顷公去世,其子齐灵公继位。

齐僖公——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

齐僖公,姜姓,吕氏,名禄甫,是齐前庄公之子。齐前庄公六十四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31年),禄甫的父亲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齐僖公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冬天,齐僖公与郑国国君郑庄公在石门会盟,此次会盟是为重温在庐地结盟的友好关系。齐僖公十四年(鲁隐公六年,公元前7)五月辛酉日,齐僖公与鲁国国君鲁隐公在艾地结盟,开始和鲁国结好。齐僖公十五年(鲁隐公七年,公元前7)夏天,齐僖公派遣同母弟夷仲年访问鲁国,以巩固艾地结盟之事。齐僖公十六年(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春天,齐僖公准备要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已经确定结盟日期。齐僖公最终让宋国、卫国两国和郑国讲和。同年七月庚午,齐僖公与宋国国君宋殇公、卫国国君卫宣公在温地会见,并在瓦屋结盟[7],使其丢弃东门战役的旧怨。八月丙戌天,郑庄公带着齐国使者朝觐周桓王。冬季,齐僖公派人来到鲁国,告知鲁隐公宋、卫、郑三国讲和之事。鲁隐公派大臣众仲回答说:“君王使三国舍弃相互仇敌的图谋,安定他们的百姓,这都是君王的恩惠。寡君听到,岂敢不承受君王高明的好行动!”齐僖公十七年(鲁隐公九年,公元前7)冬天,齐僖公和鲁隐公在防地会面,策划攻打宋国。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四

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江河日下,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减。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刘渊,生年不详,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父亲为匈奴左贤王刘豹,母亲为匈奴呼延氏,是个地地道道的匈奴人。史料记载,匈奴刘姓源于汉匈和亲。当年,匈奴强盛时,刘邦“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晋书》),刘渊的叔祖刘宣、父亲刘豹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并取了汉名。承袭父祖,刘渊也跟着姓了刘。

刘渊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由于他文武双全,语出惊人,司马昭对他另眼相看。西晋时,刘豹去世,刘渊代父之职,成为南匈奴左部帅,历任北部都尉、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等职。期间,刘渊“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晋书》),幽冀一带的名儒,也不远千里纷纷前来拜见,个人威望与日俱升。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镇邺城,封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当时,因为战乱,中原汉人大量流徙江南,并州境内的胡汉势力对比和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贵族刘宣等人见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有机可乘,便秘密推举声名显赫的刘渊为大单于。刘渊得到消息后,历经周折,成功摆脱司马颖,蛟龙终归大海。

西晋永兴元年(304)十月,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建立政权,国号为汉,改元元熙。因晋氏犹在,四方未定,刘渊没有贸然称帝,而是效仿当年刘邦,权且称汉王,依照汉制设置百官。元熙五年(308),刘渊羽翼渐丰,便正式称帝。刘渊是匈奴人,一心想着兴邦复业,可他为何要称汉皇帝呢?笔者认为,这与刘渊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有关。

刘渊自幼居于汉地,酷爱读书,痴迷汉文化,曾拜上党名士崔游为师,遍习中原的儒家经典和历史、军事著作,甚至可以“略皆诵之”,深受汉文化影响和熏陶。这一点,从刘渊七岁丧母时表现出“擗踊号叫,哀感旁邻”(《晋书》)的孝道礼仪上不难看出。在日后与太原名儒王昶、王浑、王济的密切交往中,刘渊逐渐成为一个汉化程度相当深的匈奴人。

崇尚汉文化,使刘渊倾心接受汉化;而刘渊在官场上受到的种种遭际和不公,也是逼使他主动向汉人、汉文化靠拢的一个重要因素。晋武帝时,王浑、王济等人举荐刘渊担当消灭孙吴的重任,却遭到了孔恂、杨珧等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谏辞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晋书》)八个字,既刺痛了刘渊的自尊心,也反映了汉匈之间难以消除的民族隔阂。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五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楚、燕、韩、赵、魏、齐,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秦国最强大。有一次,赵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璧――和氏璧,秦王想凭强权夺得这块玉。赵王派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完璧归赵。

后来,蔺相如为赵国接连立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他,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赵王这么器重蔺相如,可气坏了当时的大将军廉颇。他很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打下大片江山,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我要是碰着蔺相如,就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他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有一次他自己坐车出门,远远看着廉颇从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蔺相如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经常嘲笑蔺相如的手下。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可是为了保卫赵国,我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你们想想,国家大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于是,有一天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我只顾着自己的面子,把国家的安危都丢到一边了,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赶紧把荆条扔在地上,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对他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人物介绍: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六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当时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成为了大夫。与妻子生下了孔子。取名丘。字仲尼。他三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在母亲与先生的教导下。孔子决定去做一位人人尊敬的君子。于是他朝着他的目标努力着。

孔子17岁时母亲离他而去。并且他也一事无成。生活的艰难没有使他屈服。

二十多岁时。他做过小吏。放羊。驾过车。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三十多岁时他开始广收门徒。有些人没有钱。上不起学。孔子教他们不但不要钱。而且还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不久便在当地小有名气。门徒们也都拥有高尚的品格。各个能文善武。

五十一岁时他做了鲁国的中都宰。他任职不过一年的时间。四周的地方都来效仿。因为他政绩出色且门人众多声望又高。所以很快就又做了鲁国的小司空。又过了不久他做了大司寇。这是管理刑罚的大官。后来齐景公与鲁定公在夹谷相会。让孔子去做鲁国司仪。其实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齐想借此机会像鲁抗议。让他们臣服。当齐国以奏四方之音为由。想劫持鲁军时孔子登上临时筑成的盟坛土阶责备齐景公但没明说齐景公明白了他什么意思。便以和平制定盟约齐国在其中加了一条让鲁国在齐国出征时要出三百乘兵车相从。否则便是坏盟。其实这无非就是让鲁国臣服于齐国。孔子便在这时让齐国归还侵占鲁国的土地。事后鲁君更加器重他了。后来鲁国统治越来越坏。孔子便在55岁时离开了。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五年他受到卫灵公的礼遇但不重用他。只是养起来。卫灵公死后卫国内乱。他就离开卫国离开后经过了曹国曹国不接待他。经过宋国宋国大夫甚至要杀了他。到了郑国后与弟子们失散。郑国也不接待。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后来吴国入侵。孔子与弟子逃走了。因为他的弟子大多在卫国做官他又返回卫国。卫国还是不接待他。他就返回了鲁国。他已经68岁了。专心写作写成了《春秋》一书。五年后他死在家里。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创立儒学。扬名千古。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七

齐乙公吕得(?—前932年),姜姓,吕氏,名得,齐丁公吕伋的嫡子,西周时期齐国第三代国君,前975年―前932年在位。传位给儿子吕慈母。齐乙公在位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吕得去世后,由于其去世之日为“乙”,于是周天子便用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乙公”。齐乙公在位时期,仍是采取齐太公治国时的政策,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业盐业优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稳固了齐国在诸侯列国中的地位。

狐偃的人生简介。

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年),狐偃卒。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可以这样说,狐偃为晋文霸业付出了毕生心血,无狐偃则无晋文霸业,此誉实不为过。狐偃的品行和才华受到各国诸侯大夫的推崇。宋公孙固称孤偃“惠以有谋”;曹大夫僖负羁赞狐偃:“可谓贤矣”楚令尹子至见其卿才,甚至“请上狐偃。”狐偃同其父狐突,其兄狐毛还受到后人深切的怀念。原因是,狐偃具有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流亡途中,历尽磨难。所经各国,有礼遇,更多的则是冷遇和轻慢,甚至难免乞食,或有杀身之虞。狐偃为了返国大局,忍辱负重,唯力是视,受到时人的嘉许和后人的尊敬。其次,狐氏父子之人忠公体国,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骊姬之乱后,狐突派其二子夹辅重耳,逃出晋国。在秦时,当狐偃听到献公命从重耳亡者返国,不返者“尽灭其家”的胁迫时,他大义凛然,拒绝回晋。其父狐突也仗义死节,伏剑身亡。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历代皇帝都以狐突忠贞报国为忠义楷模,及至宋代,宋徽宗封狐突为忠惠利应侯。七月十四日狐突诞辰日至今仍为交城一带的传统古节。最后,作为功绩卓著的政治家、军事家,狐偃在春秋发展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晋之卒成霸业,偃之力居多,”而晋文公称霸,遏止了秦楚等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的扩张,动摇了西周宗法统治秩序,有利于中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那么.狐偃的历史贡献则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八

大家一定知道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dd唐太宗李世民吧!他不仅是一个勇敢、机智的人,而且他还是个善于采纳意见、判断是非、择善而从的君主。他举贤任能、量才适用,只要是有才干的人,不论出身贵贱,不论从前跟随,都能为其所用,说起他的帝王之路,真是又曲折又丰富多彩呀!想知道吗,就一起来听听吧!

当时的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四子李元霸。因为李元霸在唐朝天下还没一统时,就一命呜呼了,所以李渊只剩下三个儿子。其中又分成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这两大派。人们不常说“兄弟同心”吗?又怎么会形成这种局面,这还要从秦王李世民征战天下开始说起。秦王李世民手下众将征战天下多年,劳苦功高,皇帝李渊对他们赞赏有加。李建成等人是又嫉妒又害怕。嫉妒什么呢?秦王功劳大。害怕什么呢?害怕秦王势力大,迟早有一天会夺了他的太子之位。其中一些细节,就不多讲了,我们从玄武门之变说起。

李建成和李元吉犯了一个大错误,李渊念着父子之情,没有重罚他们,但秦王和众将不依。李渊急火攻心,病倒了。太子和齐王就想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带领众将埋伏在玄武门。当太子和齐王到达时,向李世民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一箭射死太子,尉迟恭刺死齐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知道以后,大哭一场,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公元626年,李世民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九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人物介绍庄子,希望能帮到大家!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十

他们是名人,他们有故事无论你是质疑、刁难、关心或者想更多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分享了历史人物典故,一起来哦看看吧!

1、《勾践尝胆卧薪》。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交兵,越王勾践战败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2、《祖逖闻鸡起舞》。

东晋时期的名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3、《陈平忍辱苦读》。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4、《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5、《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6、《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7、《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8、《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十一

故事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北宋时期,大宋王朝的西北部,很长时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党项人。

党项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最初起源于青藏高原。

后来,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时期,遭受到挤压的党项人,在大唐王朝的同意下,千里迢迢迁徙到黄土高原一带定居。

“安史之变”爆发后,党项人的首领还曾经带领自己的队伍,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城下,帮助大唐王朝收复都城。

但是,在宋朝建立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宋朝和党项人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所以,党项人便借机对宋王朝发动偷袭,烧杀掳掠,给边境城镇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直到一位名叫王彦升的宋军统帅到来,这种情况才得以制止。

王彦升,北宋开国将领,是著名的骁将,因为剑术高超,人送外号“王剑儿”(善击剑,号"王剑儿")。

因为开国有功,王彦升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京城巡检,负责整个京城汴梁的安全。

但是,不久之后,他便因为四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和敲诈官员钱财,而被宋太祖调离了京城,到唐州去担任刺史。

在之后的多年中,又先后被调任为申州、防州和原州的军事主官。

让党项人为之胆寒的事情,就发生在王彦升担任原州防御使期间。

身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武将,王彦升不仅为人粗狂,而且非常的残暴(性残忍)。

原州和党项部落紧邻,而党项人也因为粗狂的性格,时常会越界犯法。

当然,按照规定,在宋朝地界犯法的党项人,理应接受宋朝法律的制裁。

然而,王彦升却并没有这么做——对于那些胆敢违反宋朝律法的党项人,他总会在和部下喝酒的时候,把这些人叫来。

但是,王彦升一不审问,二不宣判,而是直接用手拧掉犯人的耳朵,当做自己的下酒菜(引所犯以手捽断其耳,大嚼,卮酒下之)。

而且,每次都会有多个犯人被王彦升如此处理。

然后,这些被处理过的党项犯人,就会被释放回去。

如此以来,王彦升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党项人的部落。

面对如此彪悍、暴力的宋军将领,党项人自然是不敢轻易招惹(西人畏之,不敢犯塞)。

于是,在王彦升驻守边关的那些岁月里,党项人从来都没有进犯过他所在的地方。

宋代文人笔下关于岳飞的记载很多,其真实性虽然有待考证,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代抗金名将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缘于认知水平和时代局限,有些记载虽然荒诞不经,但亦无损岳武穆英名,管中窥豹,走下神坛的岳飞也有平常人的一面,其血肉丰满的.形象呼之欲出,这才是英雄和普罗大众零距离的接触,或许这样的岳飞才更加真实可信。

《宋稗类钞》上说,岳飞本是韩琦家的佃户,也就是韩府的雇工或者保安之类的,显然韩琦对岳飞是比较照顾的,岳飞每见韩家子弟都恭恭敬敬的,必执礼以拜,吃水不忘挖井人,哪怕是此后执掌军权,位居高位,仍然不改旧礼,可见岳飞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此事亦有岳飞之孙岳珂《鄂王行实编年》印证,宣和四年,有流贼张超率百余名乌合之众围攻韩琦府第,岳飞时在籴米,怒喝一声,贼子安敢犯我地界?抄刀奋勇向前,后一箭射穿张超咽喉,流贼纷纷作鸟兽散,韩府得以保全。后来岳飞得以平反昭雪,谥号武穆,分封为鄂王,与韩琦曾孙韩侘胄“崇岳贬秦”,鼎力相助分不开。

岳飞年青时,曾在长安道上偶遇一位相士,此人姓舒,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舒老头眼见岳飞骨格清奇,长相迵异,主动上前攀谈,言道,年轻人啊,看你相貌堂堂,日后必定当显富贵,统帅大军,建功立业,可惜最终会死于非命。岳飞大惊,细问究竟。老头直言相告,哎,我认识你,你前世是猿精,猿长大壮硕后必定被害,你的功名富贵越显赫,越会有人妒嫉和记恨。后来岳飞果然树大招风,被奸臣和刻薄寡恩的高宗所害。(见《独醒杂志》)

还有一种说法,时大理寺卿周三畏为岳飞案主审,开始觉得岳飞谋反案坐实后,朝廷必有重赏,后来越审越不是个事儿,他曾听岳飞门下僧人惠清说起过一件事儿,说岳飞年轻时曾经遇到异人舒翁,曾非常隐秘的劝告过岳飞,君乃猪精,精灵流落人间,必有异事,此后会手握十万精兵,建功立业,位居三公,只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会善终,得志后当早寻退路,以免被害。岳飞不以为然,后果然被冤杀。周三畏因良心使然,挂冠而去,不知所终。(见《夷坚志》)

岳飞当然不是猿精和猪精,只是后人牵强附会罢了,一则说明人们惋惜岳飞被害,此因天命所限,猿和猪都是难以善终的动物,归于天命,未必不是一种曲笔,其矛头安敢直指当权派和宋室朝廷,遣责其卸磨杀驴?二则也说明了岳飞的忠直秉性,只知精忠报国,不知激流勇退,安身立命而保全自己。

《三朝北盟会编》里还记载了岳飞一件隐事,岳飞驻军在徽州时,其舅姚某飞扬跋扈,仗势欺人,被老百姓举报到岳飞那儿,岳飞告诉了他的母亲姚老夫人,姚夫人严加训斥其弟,其舅怀恨在心。有一天,岳飞和他的舅舅外出,其舅打马前行,约有数十步之遥时,忽然回头张弓搭箭,一支雕翎冷箭径直射向岳飞,岳飞惊惧中闪身躲过,冷箭正中马鞍。岳飞知道这是舅舅衔恨报复,必欲置其于死地,于是纵马追逐,然后轻舒猿臂,擒落马下,取下随身携带佩刀,一刀就结果了舅舅性命。回家后岳飞把此事秉报给母亲,姚夫人责怪他,不该下手太狠。岳飞辩解道,如果当时射向我的那一箭,我若躲不过,我已经成为死人了,今日不杀舅,日后必为舅所杀。

岳飞杀舅一事不见正史,但《会编》作者徐梦莘是岳飞稍后同时代人,此书成于光宗绍熙五年,在此之前岳飞已经被宋宁宗平反昭雪,此后声誉正隆,作者不可能误会中伤岳飞,而《会编》史料丰富,记述详细,为历代研究辽、宋、金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而作者徐梦莘倾毕生精力着述此书,治史严谨,因此岳飞杀舅一事很有可能属实,也体现了岳飞的杀伐果断和治军严厉,否则就会养虎贻祸,后患无穷。

另据《会编》记载,岳飞在驻军镇江时,泗州知州刘纲奉命前往帅府会商军事,刘纲请示岳飞,泗州(今江苏盱眙)位于淮河以北,易攻难守,无兵无粮,万一金兵打过来,是守好呢?还是放弃?岳飞反问,这个地方叫做润州,还有其他什么称呼?刘纲回答京口。岳飞再问,还有呢?丹徒。还有呢?南徐。岳飞笑了笑说,正是,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刘纲从帅府出来后,对岳飞心悦诚服,赞不绝口,岳鹏举真是有过人之处!

《齐东野语》里则记载了一则岳飞治军严明、军纪肃然的轶闻,岳飞在庐陵征讨流贼时,率军在闹市区安营扎寨住宿,第二天天亮后,带领士兵清扫街道门院,洗涤干净所用民间器物后整军出发。当地官员在郊区备好帏帐和劳军粮草,并且专门为岳飞准备了酒食饯行,队伍都快走完了,也没有见到岳飞本人,问队伍里士兵,大将军何在?左右对曰,大将军已经率领手下偏将们早就远去了。留下了一群呆若木鸡的地方官员,个个不由自主的伸出大拇指,为岳飞点赞,大将军不愧为中兴第一名将。

绍兴初年,在朝廷锲而不舍的求和下,宋金和议达成,高宗派遣了一个叫做士儴(此为别字,打不出来)的官员担任外交使臣到金国,士儴路过岳飞大营时,岳飞劝告道,金人诡计多端,不讲信义,大人不可久做停留。士儴说,肩负国家使命不可不去。告辞北去后不多远,忽见前方尘烟四起,杀声震天,士儴吓得赶紧弃路远遁,就在狼狈不堪惊魂未定时,望见一杆迎风飘扬的帅旗,再一打量岳飞已经疾驰而来。岳飞笑着说,我劝你别去,就是担心金人劫掠,我已派手下两员将领前往迎敌,胜负难料。你是皇帝身边重臣,肩负重任,我自当派兵护送。没走多远,岳飞手下两位将军前来报捷。后来岳飞含冤下狱,士儴力辩岳飞无辜,极力营救,并不是为了报当初之恩,而是亲眼所见岳飞兵贵神速,指挥有方。(见《齐东野语》)

就连岳飞含冤入狱,最后被迫害致死,似乎也早有预兆。岳飞被朝廷勒令回师,率军走到金山寺时,禅师道月再三劝阻岳飞谨防小人构陷,不要只身奔赴朝廷,岳飞执意不从。道月无可奈何之下赠诗一首“风波亭下水滔滔,千万坚心把柁牢。只恐同行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深涛。”岳飞到了临安后,即被罗织下狱,就在大理寺,有一小亭名曰“风波亭”,岳飞见后,方悟禅师语意。后来秦桧听说此事后,马上派遣手下打手何立前往缉拿道月。道月正在为众道徒讲法授道,看见何立后,说出了一段偈语“吾年四十九,是非日日有。不为自家身,只为多开口。何立从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言罢,端坐而化。(见《坚瓠集》)

依岳飞忠直善良天性,以及精忠报国志向,道月禅师的劝告再有效,也未必会听从禅师所言,后人尽可以议论岳飞愚忠,而在岳飞看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以青史留名的悲愤印证“莫须有”的罪名,未必不是岳飞的最好选择和归宿。

而下面这则记载则多少反映了岳飞最后的沉静如水和慷慨赴死,确切的说,岳飞想通了,也最终超脱了。岳飞在狱中时,有一个小牢子一直对岳飞非常敬仰,侍奉恭敬,可是忽然有一天变了,凶神恶煞一般,呵斥不断,岳飞不明就里,就询问小牢子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小牢子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君今疑臣矣,少保若不死,出狱则复疑于君,安得不反?反既明甚,此所以为逆臣也。”

岳飞听后,长叹一声,觉得小牢子所言如颇有道理,此后不复多言,索笔画押,所有泼向他的脏水照单全收。小牢子服侍恭谨如初(见《三朝北盟会编》)。此后不久,一代名将遇害身死。这个故事看似荒唐,其实切中要害,尤其让后人读到时深感凉薄,岳飞之死,则更显现的悲壮,苍凉,令人扼腕叹息。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十二

滥设名目,强收杂费,这是历朝贪官污吏惯用的发财之道,清朝尤其严重。清世宗雍正帝把禁绝地方官员乱收杂费作为治吏安民的内容之一,倾力整顿,颇见成效。

地方杂费有不少是相沿成习的。如奉天府,老百姓做生意的时候如果有车辆进出,就要到奉天府衙门领取照票,边门验票放行,小车一辆收银十六钱,大车一辆收银三十二钱,每年都收两千两左右,此项银两均被府尹、书吏、经历司查验等官员分掉。另外,有猪羊贩卖进出也要按照每口三钱收费。由于官吏的勒索,致使边口地带物价腾贵。

此事被巡察奉天的'御史释迦保查实之后奏报给了朝廷,雍正帝立即下令严行查禁。奉天府府尹杨超曾遵奉谕旨,立即将车辆及猪羊收费项目尽行革除,不许再索取分文,雍正帝夸赞他办理得“非常及时,应该表彰”。在许多地方,给官员送礼长期盛行,如到任礼、端午礼、生日礼、阅城礼、盘库礼等等,不胜枚举,这些东西上司一但收受,属员势必加征税课于人民,并且日后遇有请托便难拒绝,危害极大。在雍正帝的谕令下,各地规礼尽被裁革。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十三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它的产生很古老,长期流传在人们口头,直到三国时才由吴国文人徐整记录下来。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盘古的历史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

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故事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在民间有着很多关于盘古的各种资料,有关于他的出身的,也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的。

有关于盘古的资料提到他的出生,说到,在宇宙最初,那个时候还没有天与地的分别,整个宇宙都是处在一个名叫混沌的空间里,里面漫无边际。在这边空间的中心之处,有着一个呈现为椭圆形的巨型大蛋。而传说,盘古就是从这个大蛋里出来的。在资料中还提到盘古出来以后,就开始四处走动,为了生活,他不断地和各种各样的妖物作斗争,久而久之他练就了一身的好功夫,而且据说还开始修行。

再有就是民间资料中关于盘古开天的故事。长期的在黑夜中生活,使得盘古觉得周围黑黑的感觉不舒服,因此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样的状况,能够不用再呆在这么黑的地方。于是他就开始四处去寻找方法,一次睡觉醒来,盘古有些烦躁,就用他的手中的巨斧用力的砸下去,这一下,就把空间咂出了一丝裂缝,在黑暗的空间中,从裂缝中露出的一丝亮光极为的明显。盘古极为的兴奋,用尽气力努力的将这丝裂缝不断加大。后来经过他不断地努力和坚持,这条缝隙变得无限大,就是我们现在的世界。人们将上面的一边叫做天,下面的一边叫做地。

可以说,盘古的资料在民间是极为的多,只不过我们无法鉴定这些关于盘古的资料的真假。

盘古在世人眼中是强大的,无可取代的。但是他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学习,而盘古的师傅就是鸿钧道人。

传说鸿钧道人原本是西昆仑山上的一个生灵,一开始的时候是只拥有生命的,可是在后来的一次混沌大战之中,作为上古法器的造化玉蝶被打碎了,它的碎片落入了人间,其中一片刚好的落入鸿钧所在的西昆仑山上,得到造化玉碟碎片的鸿钧道人得以开启灵智,于是便开始了他的修炼之路。

经过千年不懈的修炼,终于他修炼得道,成为太乙真仙,为自己取名为鸿钧道人,不过就算是鸿钧道人已经拥有不死的能力,拥有强大的法力,但是他却是始终没有实实在在的身体,只是天地之间的一抹拥有意识的气体。修炼得道的鸿钧道人从此以后就在混沌空间里不断地游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盘古,他觉得这是一种缘分,而且他看盘古骨骼精奇,很是适合修炼成仙,于是就和盘古的父亲说想要带走盘古,跟随他学习法术。在经过盘古父亲的同意之后,盘古就跟随着鸿钧走了,就这样,鸿钧就成了盘古的师傅。

鸿钧自从收了盘古为徒之后,一直很用心的教导盘古,而盘古也很努力,知道师傅鸿钧愿意教导自己,所以一直都有很用心的学习。因为盘古的用功,就算再后来的时候,鸿钧又收了两个弟子,但是他对于盘古的教导也没有落下。

而且,据说后来盘古去开天,也是受了盘古的师傅鸿钧的命令去的。鸿钧对于盘古的影响极深。

在民间,几乎没有人没有听说过关于盘古和女娲的故事,不过就我们所知的几乎都是关于他们个人的独立的故事,可以说从来没有将两人联系在一起过。

盘古是民间传说中的开天者,是人们心目中的无私奉献者,大英雄。他无私无畏,坚强拼搏,为后世的人类造福。传说盘古在开辟天地以后,他就死亡了,但是他虽然死去了,然而他的身体却是转化成为了世间的万事万物,创造一个斑斓缤纷的世界,而盘古也是永远的留存在人们的心中,而且据说他的灵魂还脱离了身体,变化成为了人类,也就是说人类是有盘古创造的,他是万物之源,人类之始。

女娲在民间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女娲的故事最让人耳闻能详的就是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这两个故事了。传说在很久以前的时候,天地之间还没有人类出现,一天无聊的女娲来到河边,看着溪水中自己的倒影,看着旁边的洋泥,就动手开始捏了一个小人,看着手中的小人,女娲很高兴,谁知道就在他将小人放在地上的时候,泥人一下子变化成了真人,看到这样的情况,女娲很高兴,于是就不断的捏泥人。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是有女娲造的。

可以说盘古和女娲都是传说中的人类制造者,而且除此之外,两人还有一个联系,那就是在神话故事中,天是有盘古所开,所以才会有了女娲后来的补天一说。

三国时代

《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五运历年记》记载:“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此则神话前半仍为阴阳分天地、孕人,后半部分则描写盘古躯体化生万物);《洞纪》记载:“世俗相传为盘古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

盘古

东晋时代

《枕中书》记载:“昔二仪未分,瞑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

南朝时代

《述异记》记载:“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

中唐时代

《灌畦暇语》记载:“旧说盘古氏之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又云: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又云: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又云:喜则为晴,怒则为阴。老圃曰:“信斯言也,则是盘古氏未死以前,未有海岳、江河、草木于下也;未有日月、风云、雷电于上也;未有晦明、阴晴于中也。然则盘古氏何所运其想而生?……其意若曰: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始也。”《艺文类聚》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唐开元占经》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开天传信记》记载:“直获得盘古髓,掐得女娲氏娘,遮莫尔古时千帝,岂如我今日三郎。”

五代前蜀

《录异记》记载:“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不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

北宋时代

《益州名画录》记载:“《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朕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其壁上图画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碑文残缺,补自《益州名画录》);《元气论》记载:“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以其首黑,谓之黔首,亦曰黔黎。其下品者,名为苍头。今人自名称黑头虫也,或为裸虫,盖盘古之后,三皇之前,皆裸形焉。”《太平广记》引《云溪友议》记载:“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太平御览》引《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云笈七签·卷三》记载:“神人氏出生,其状神异,若盘古真人,亦号盘古。”《元丰九域志》记载:“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

南宋时代

盘古《路史·前纪一》引《六韬·大明》记载:“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

元朝时代

《通鉴续编》记载:“盘古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盘古犹磐固也,浑敦未昭晣之谓也,皇王大纪曰盘古生于大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隂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混茫开矣。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尚然况于人哉以盘古之先为无君耶吾不得而知也。”《三国志平话》记载:“宰相皇甫松出班奏曰:‘自从盘古至今,此事两次。’”

明朝时代

《西游记》记载:“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感盘古开辟……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封神演义》记载:“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自从盘古至今……盘古修来不计年……混沌未分盘古出……名曰盘古幡……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盘古至唐虞传》记载:“兹传自盘古氏直演至于今,文通雅俗,事流今古,不比世之记传小说,无补世道人心者也。”《广博物志》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瀛涯胜览》记载:“王居之侧,有一大山,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人祖阿聃圣人,即盘古之足迹也。”《开辟演义》附录《乩仙天地判说》记载:“大吼一声,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团圆如一蟠桃样,内有核如孩形,于天地中滚来滚去;约有七七四十九转,渐渐长成一人,身长三丈六尺,头角狰狞,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体皆毛;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镌二十字于其上曰:‘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游盘古峒记》记载:鸿漾之辟,肇于粤乎?何山以盘古名也?考邑乘,载花县辟于崇山峻岭中,北有盘古岭,下为峒,立庙祀盘古神,莫知所昉。

清朝时代

《康熙词典》记载:“首出御世,曰盘古氏。”《纲鉴易知录》记载:“盘古氏首出御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锋剑春秋》记载:“他是南海观音荐来,奉盘古之命、来东齐解危的襄王无奈,下台先行儿步,迎将上来。”《西洋记》记载:“治世老母生下了盘古,分天、分地、分人,诚恐他吃光了世界,特自走到须弥山上,收他下来。”《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记载:“代(世)所谓盘古氏者,神灵,一日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绎史》记载:“然则盘古以上,谓无君乎?吾不得而知也。”《桐柏县志》引《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桐柏山赋》记载:“盘古开天而首出。”《花县志》记载:“盘古峒,城北二十五里,在万山中,林木蓊翳,向为盗贼窟穴。旧有盘古庙,今圮。”

现代

1988年,广西民族出版社黄现璠主编书籍《壮族通史》撰写了一首歌谣《盘古开天辟地歌》:“盘古开天地,造山坡河流,划洲来住人,造海来蓄水。盘古开天地,分山地平原,开辟三岔路,四处有路通。盘古开天地,造日月星辰,因为有盘古,人才得光明。”

2003年,盘古的故事被收录于老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之中,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上册,在第13篇课文《开天辟地》中讲述了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并配有盘古用手脚支撑天地的彩色插图。

历史人物介绍演讲稿篇十四

赵伯驹,字千里,生于公元1120年,去世于公元1182年,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曾受到宋高宗赵构亲自召见。

赵伯驹绘画水平很高,《松隐集》里说:“赵希公及共兄千里,博涉书史,皆妙于丹青,以萧散高迈之气,见于毫素”。他擅长画山水、花果、翎毛,代表作品有《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

赵伯驹除了是宋朝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宋朝宗室,是宋太祖七世孙。

一位画技精湛,才华卓绝,同时还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然受到宋朝皇帝的喜。宋高宗赵构曾经亲自召见这位远房亲戚,授予他官职,赵伯驹后来官至浙东兵马钤辖。

赵伯驹绘画山川,游历各地,留下了不少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讲述他喝茶的故事。他喝茶不仅仅是解渴,还喝出了名堂,将这茶喝成了御贡之物。

赵伯驹在帮余杭径山寺画罗汉像之时,在寺庙中住了半年多,与寺庙中的和尚和来这儿帮工的工人都有所结实。在帮工中有一位人称“大鼻子师傅”的厨师,不仅做的一手好“素食”,而且很会“点茶”,每次赵伯驹来都是他在一旁“点茶”伺候。赵伯驹对他赞赏有加,由此与大鼻子师傅相交。大鼻子师傅不想自己能得皇族人重视,于是时常抽空来赵伯驹居住的小院为他“点茶”。

清明节的一个清晨,赵伯驹刚散完步回到小院,就看见大鼻子师傅从远处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箱子。大鼻子师傅说:“皇叔爷,小的从家里带了一些新炒摘的土茶,请您尝个鲜。只是土货,虽不名贵,但也自有一番风味。”赵伯驹一听来了兴趣,当即就让大鼻子师傅冲泡。

当时品茶,步骤十分繁复。需得先从茶饼中取下一小块,放在碾药用的船形碾槽里碾碎,用筛子筛去杂质,再将茶粉末放在滤巾中,取水冲淋,使尽去杂质,然后将滤净的茶粉末放在壶中加水煮。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节添加佐料,诸如盐糖等。

然而大鼻子师傅取出陶罐,便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打开土纸包裹,就见一片片扁平如折纸的茶叶躺在其中,新翠之色不减,凑近嗅了嗅,分明还有新茶的芬香,与往日茶饼中的不同。这个时候赵伯驹已经感到新奇了,等到大鼻子师傅为他“点茶”之后,更是兴趣盎然。

没有如同以前那年繁复的步骤,大鼻子师傅取出少许茶叶放到茶盏之中,随后以沸水冲泡,香味更甚。

热水一接触,那本还扁平的茶叶,犹如绿芽萌发,一下子恢复绿意,甚至重新回到了以往的形状。赵伯驹倍感新奇,口说大善。等到茶水渐温之后,便拿起茶盏呷了一口。闭目回味了一下,只觉得一股幽香直冲脑门,真似醍醐灌顶,拨开十千魔障,让人忍不住又喝了几口。

赵伯驹喝的回味无穷,当即询问此茶之名。大鼻子师傅只说是土茶,未曾有人命名,既然您喜欢不如赐个名。

赵伯驹想力量一会儿,说:“这哪里是我该取的名?”这个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赵伯驹是宗室之人,受到宋高宗赵构赏识,得以随时入宫觐见。端午宴会之时,赵伯驹前往赴宴。当宋高宗向他询问在径山寺有什么趣闻妙事的时候,赵伯驹当即将这茶叶一事一一说出。

宋高宗对此表示十分有趣,让人取了茶叶下去冲泡,随后赏赐给在座大臣。但凡是喝过此茶的人,只觉耳目一新,宋高宗也不例外。于是赵伯驹趁机提出“赐名”一事,宋高宗当即命在座学士想一个好名上来。有一人呈“天尊御茶”得宋高宗准允,此后成为南宋宫廷御用之茶。而这种沸水泡茶,即饮、不加它物的饮茶法,到了元朝成为饮茶正道,一直沿袭到了今天。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教师政治思想总结(通用15篇)

下一篇:202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范文(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