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动员大会上讲话
在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动员大会上讲话
同志们:
在5月5日国务院刚刚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出台之际,今天我们召开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是因为“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指导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关系到学校未来几年的建设发展以至于长远发展和愿景,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编制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深化,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志。
下面,我就规划编制工作谈四个方面意见。
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努力增强编制规划的紧迫性
我们经常讲要认清形势,做规划更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科学判断,顺势而为。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国际大背景的提法是“三个化”,即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对国内的分析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对教育的提法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要面向时代要求,谋划教育发展。只有一流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他要求,要推进教育改革,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把教书和育人很好统一起来。对办学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评价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这些讲话都从全局高度强调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
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看,随着《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必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这必将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三是高等教育强省发展目标更加宏伟、道路更加宽阔、保障更加有力,政策机遇不可多得。四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经济圈、加快皖北发展、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人力资源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省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行业发展特点看,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措施的落实、卫生资源的迅速前移、下移,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化。面对这一趋势,卫生事业发展重点将逐步从提高基层卫生设施水平向提高卫生服务能力转变,这给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对高等教育大发展非常有利的大环境中,处在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机遇难得,不容错失。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对我校而言,下一个五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我校目前正处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迈进期,处在新一轮建设和发展期,这几年时间如果我们抓住了,对于我校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丧失这个机遇,要保住学校目前的位置都非常困难。
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学校当前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积极措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站得要高、眼界要宽,更准确把握战略研究的全局性、长远性和重要性。
二是明确思路、与时俱进,努力增强编制规划的前瞻性
目前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正由规模的竞争而转化为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各校都在致力于发展优势和特色,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各个高校的竞争意识、发展意识、赶超意识和危机意识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虽然从一些具体指标分析,我校某些方面在省属高校中还具有一定优势,一些优势学科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然而,这种优势在其它高校的加快发展面前,越来越不是优势。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找出差距和不足。客观地讲,各个高校起点不同,水平有高低差距。但这又是可以转化的。谁化挑战 为机遇的本领大,谁把机遇同本校的实际结合得好,谁就能把机遇用好,乘势而上,赶超领先者。反之,就有可能错失良机,陷入被动。
“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是第六次党代会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校党委和行政制定的学校发展目标。“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必须放在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中,放在国内高校争先进位的态势中加以理解,才能更好的理清我们的发展思路。
这里,我想做两个比较。
第一个是作为学校发展标志的学科平台建设。从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看,全国960个重点学科分布在180所高校,其中60%集中在35所“985工程”高水平大学内。国内一流大学一般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数目都在10个以上,而地方重点大学能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是凤毛麟角;国内一流大学一般拥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而地方重点大学目前拥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数目一般只有几个,可见差距之大。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地方重点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也都相对较弱,具有国际影响或对地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还很少,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成果也偏少。另外,地方重点大学现有的学科平台整体规模和水平尚普遍难以满足做大强势学科和形成具有特色优势新兴交叉学科的需要。
第二个是国内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的比较。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共199所,其中,全国独立建制的医科大学仅17家。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得出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在中国大学医学排名中(含综合性院校),我校排第23名;在独立的医科大学中,排名第7。与位次优于我校的医科大学相比,依次是首都医大,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医科大学,3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南方医科大学,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哈尔滨医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河北医大,18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与我们排位相近的,重庆医大,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4个。天津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福建医大,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
与这些医科大学相比,我校既有发展优势,也明显存在着办学空间狭小、办学层次有待提升、临床实践基地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办学经费不足等瓶颈问题。针对瓶颈问题,我校近年在国家级科学进步奖、专业学位博士点、国家教学团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支撑项目、优化特色学科专业、多渠道筹资办学、办学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但完全找到并突破、破解发展瓶颈问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下一步的发展,我的思考是有这样四个关键词。第一个“质量”。注重质量的发展是最好的发展。温总理说过:高等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质量。袁部长今年也指出,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质量的持续提高,规模和数量扩大的社会效益就会大打折扣。最近有17所医学院校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进行医学生综合技能比赛,南京医大名列第一,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里面去。第二个关键词是“特色”。刘延东同志曾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优势所在,竞争力所在,也就是个性所在。大学都要放弃模式化发展的方式,避免“同质化”趋势,从模式化发展转换成特色性发展。每一所大学只有彰显特色,才有存在的意义。学校资源有限,突出的矛盾在于:学科发展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人财物的不足。因此,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突出特色,在有限的领域和主攻方向上形成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优势。“有所不为”不是无所作为。我们的学科在所有方向上都去创一流,不可能,也不现实,要有所不为。要遵循学科建设的内在规律,将精力集中在若干优先发展的学科方向上,重点投入,有所突破,从而实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深入到学科的前沿,“立地”,就是根深叶茂,形成雄厚的学科发展基础。第三个关键词是“体制机制的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办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探索和本校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规模扩张时我们有一个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管理体制是不是还要固守先前?改革体制机制既有依法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外部问题,也有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我们最近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深化后勤改革领导小组,就是要对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后勤管理进行进一步改革,以谋求适应新的发展。教学体制、科研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适应下一步发展的问题,也都需要逐步加以改革。我们要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高校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第四个关键词是大学的“对外交流”,尤其要强调的是国际交流,这也是我们的弱项。当前,国际交流和合作日趋广泛,人才培养和跨国流动日益频繁,文化的兼容并蓄日趋深入。一方面,我们对大学的评价要借用国际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国际交流的步伐,加强本科生、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将优秀的学生
送出去,把国外的学生吸引进来。在这方面,国际交流学院要有大的作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要建自己的国际交流学院大楼。
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面临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第六次党代会我们提出:质量立校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名校战略,开放合作战略,和谐兴校战略等五大战略。实践证明,这些战略的方向选择是对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该有新的思考。首先是跨越式发展战略。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在办学理念、办学战略、用人制度和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式,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我们在建设,在发展,在前进,其它大学也在建设,在发展,在前进,而且他们前进的步伐并不比我们慢。所以,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想真正赶上去,就必须比别人想的早、比别人动作更快、发展得更快,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得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而不是越来越大。其次是学科群发展战略。学科群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规律。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态势,形成了三代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和汇流型学科。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建设新的学科;通过学科之间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学科;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整合新的学科;以我们骨干和优势学科为龙头发展、建设学科群,才能形成学科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或区位优势,培育自己鲜明的学科优势。第三是多渠道融资战略。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昂的医学办学成本,使得我们对经费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得高等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发展的问题上,“教学科研型大学”难于像“研究型大学”那样容易争取到国家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多渠道融资的意识,抓住机会,多方筹资。从—,我们抓住省部共建项目的机遇,获得国家财政支持5000万元,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科研硬件条件。在临床学院建设上,我们也是采取十分务实的态度,作为临床学院就是要承担所带学生的教学、住宿等费用,这也是临床学院的贡献,实际上也为学校降低了办学成本的压力。今后,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渠道融资,仍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第四是组织结构创新战略。事业越是发展、改革越是深化,越是需要加强管理、改进管理。要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公平的理念,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根据学校特点,我们要注重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模式的转变,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第五是服务地方经济战略。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开展教学、科研、医疗等服务社会活动,而在这方面,我们的科研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不明显,必须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增强规划的科学性
大学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分析七个问题:现状、预测、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规划和保障措施。实际上,规划得科学不科学,就是要说清楚这样两个问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包括: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这样的学校,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办这样的学校,最后要办成规模多大、水平多高、条件具备到什么程度的学校,办这样的学校还需要我们创造什么条件,采取什么措施,等等。这些问题说清楚了,规划制定就会科学。
学校“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党委已经讨论过了,会后就会下发。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为导向,主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趋势和安徽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为总目标,科学、前瞻地组织编制学校“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部门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我校未来一个时期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为推动安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促进安徽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校“十二五”规划体系在功能上分为三部分:总体方案《安徽医科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三个专项方案《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校园建设发展规划》;以及院、各职能部门的子方案。
规划制定的主要任务有三方面。一是加强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全面总结学校“十一五”规划、第六次党代会决议实施情况和基本经验,重点加强对学校及各部门、各单位“十二五”时期的面临形势、发展环境、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战略举措、重大项目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形成规划基本思路。为此,学校成立“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调研组进行专项研究。二是编制规划大纲。在调查研究、规划思路征集基础上,根据规划编制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大纲及相关专项规划大纲。各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医院和院(系)要完成本单位的规划编制大纲,并交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是编制规划文本。在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大纲,并形成规划文本草案。提交各种专家咨询机构、教代会、广大教职员工广泛讨论。
制定“十二五”规划,工作千头万绪。关键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处理好三个结合。
做好十二五规划一定要立足于学校的全局。想问题,出思路都要从全局出发,不能仅站在一个学院,一个专业或一个部门去看问题、做规划,必须眼观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以全局意识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各单位可能都会觉得本单位本学科的发展很重要,但有限的规划期、有限的政策资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立足全局。面面俱到、人人照顾不是立足全局,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才是立足全局。因为有重点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重点才有针对性。
具体到我们学校,就是要重点做好学科、师资队伍和校园建设规划。学科建设方面,要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奋斗目标,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新增国家级重点学科;要按需求定发展,以条件定规模,凝练方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培育特色,重在创新,整体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要重视培育和发展新的学科群,通过学科建设,带动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争取国家重大纵向项目上有新的突破,科研总经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模,建设一支数量相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灵活的用人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三者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内育外引、提高质量、营造环境、发挥效益”。对于人才提倡“不同而和”、“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始终把人才资源开发和队伍建设作为兴校立业的第一推动力量。在校园建设规划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快在现有校区建设“一体化新安医大”的步伐。二要面对现实,充分规划好现有校区。校区要有明确功能定位:学生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教学与科研区、行政办公区、教职工生活区,努力打造成精品校区。三要通过一附院、二附院、四附院、口腔医院的建设,形成“一校四区”,真正实现医院、临床学院一体化管理,将高年级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生的学习、生活、见习、实习均落脚在所属医院。四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和办学历史、校训精神、学风精神的延续,要以人为本,重视协调各方面利益,努力为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处理好三个结合。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应当在对校内外环境和校情进行全面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当前实际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时,做到既立足现实又富有远见,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前瞻性。要坚持定性目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突出对规划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等重点问题的研究,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提高调研的科学性。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统筹好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四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努力增强规划编制的实效性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建设的力度,而改革建设的力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应当承认,学校与国内高水平医科大学相比差距很大。我们一直在谈解放思想,一直在要求大家解放思想,但在具体实践中总还有许多人认识不高,说到底就是思想上的固步自封,观念上的因循守旧,习惯上的平均主义。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全力消除思想中制约学校发展的消极因素,树立“能快则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意识;“抢占先机,敢为人先”的机遇意识和“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从而使全校上下形成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氛围。
在制定学校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时,我们一定要突破固有的框框,要敢想、敢闯、敢干,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加闪光点和创新点。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赋予规划以新的时代特色,从学校现状出发,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勇于创新,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
要清醒估计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到机遇和希望,固然会丧失信心,无所作为;但对挑战和困难估计不足,则会安于现状,盲目乐观,丧失良机,贻误发展。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个问题上,我们常常是谈的多,做的不到位。例如,大家已经认识到:学科特色受制于学科的交叉和学科结构的优化,但在着手学科结构、队伍和资源调整优化时,就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有效的机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加快发展的资源严重不足与仪器设备的闲置低效矛盾突出。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和矛盾,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动真格地去改革。
一是要高度重视,确保质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事关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每一个单位和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参与规划制定的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选配业务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机构进行科学谋划和论证,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确保高质量地按时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要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围绕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发展经验,科学分析我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的特色、优势与差距,深刻把握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统筹教学、科研、学科、临床、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关系,统筹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关系,统筹重点与一般、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好顶层设计,做到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建设,提出有约束力、可检查可评估的指标,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
三是要加强调研,注意衔接。前期调研是编制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规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和关键前提。要紧密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动态,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调研工作,全面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将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确立学校的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要注重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部门规划与院系规划以及各部门规划之间的衔接,保证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四是要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深入了解学校各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医护员工的发展要求,积极依靠全校教职工的集体智慧,调动广大师生医护员工参与规划编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统一思想的过程,变成反映民意、凝聚民智、激发民力的过程,使学校“十二五”规划能充分体现出广大师生医护员工的意愿。
五是要积极引导、加大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制订规划宣传方案,开展网上征文,编印工作简报,做好规划展示等活动,积极争取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人人关心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上是我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一些思考,谈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同志们,高校发展规划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航标,指引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科学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实现我校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是顺应形势,发挥优势,以贡献求支持,以有为求发展的需要;是集思聚智,共谋发展,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医护员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全面稳步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学校发展大计,努力开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为学校早日实现“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