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初探

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初探

小编:

摘要:本文在评价理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体系构建方法。选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为评价方法,系统性的运用灾害学、土木工程学、建筑设计理论、卫生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建立科学、层次清晰的综合医院救灾安全性评价体系模型。建立了由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体系。完成整个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为综合医院的安全性评价建立理论基础。

关键词: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评价体系构建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也是受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作为城市生命线系统中的重要工程,医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承担应急救援的艰巨任务。这对医院的防灾、抗灾、救灾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而我国没有此方面的安全标准作为参考,仅在现有的各专业规范中制定了一些安全保障的最低要求。但是这些要求并非针对突发灾害而制定,并且相互间没有系统性的联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初步建立针对地震灾害的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体系,为判断能否成为安全的救灾医院提供科学性根据。

1 救灾医院安全性相关概念

1.1 救灾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泛美卫生组织(PAHO)对安全医院定义为“在灾难发生后医院不受地震破坏、医疗设施运转正常并继续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即灾后医疗设备运转正常,医护应对从容,医院建筑安然无恙。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国建设“安全医院”,必须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之后仍然保持运作。在灾难发生时,救灾医院不仅能够提供安全的救治环境和必要的医疗设施,保证医患人员的安全,确保医疗设施在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能够有效运转,同时在运转周期内可以节约能源、有利环境。然而,我国对于建筑安全性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于医院这一特殊环境更是缺少综合性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程序包括评价准备阶段、分析危险源、安全评价、生成评价结论、提出设计策略。准备阶段是在确定评价对象和明确评价范围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危险源是对潜在危险因素和程度进行研究,找出可能危险源可能存在的方式和造成破坏的方式;安全评价是在分析危险源的基础上,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生成评价结论是经过安全评价后,得出的评价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出系统中对安全性有影响的薄弱部位;提出设计策略是通过对评价结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减弱或消除危险源带来的损失。

2 救灾医院安全性评价体系构建

2.1评价依据

建筑安全性评价标准通常以国家法规、国家和地方行业标准,相关行业或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定章程,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其他根据实际工程或相关科学研究提出的要求作为参考依据。

2.2评价指标

用于评判综合医院救灾安全性各方面指标项目包括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有形因素如对建筑和环境的建设要求,无形因素如应急医疗管理等方面因素。本文在选取评价指标时,依据地震发生的时序性,并结合防灾减灾中“防抗避救”原则,从功能性角度出发,整理出指标选择的逻辑思路。

本文以国内现有规范和对国内外与救灾医院安全性相关的研究为基础,经过初选和专家筛选,建立了针对地震灾害的综合医院救灾安全性评价指标集合。依据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影响救灾医院安全性要素进行划分,将总体目标逐层分解为若干子目标,最后形成评价体系的目标层、准则层A、参量层B和指标层C(如图1)。这样使整个评价体系层次清楚,避免指标重复,便于后期指标权重的计算。

图1 救灾医院指标体系

2.3 评价体系建立

在评价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根据专家打分情况和指标间重要程度的比较,对该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计算,得到每个指标因素的最终权重(表1)。

表1 救灾医院评价体系表

一级指标

(权重) 二级指标

(权重)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组合权重

A1

防灾风险性

(0.29) B1周边环境风险情况(0.50) C1医院建筑是否在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垮塌范围距离以外 0.0667

C2灾时院区周边应急救援道路安全性 0.0783

B2自身风险和易损性情况

(0.50) C3院内制氧站、感染病房楼、医疗垃圾收集站、放射源等灾时危险源与相邻构、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及其防护措施 0.0972

C4建筑立面外维护结构是否使用外挂幕墙(包括玻璃、石材、金属幕墙等) 0.0479

A2抗灾安全性

(0.34) B3结构要素抗灾能力(0.42) C5建筑形体是否规则 0.0571

C6建筑结构尤其是重要功能房间(手术室、计算机控制中心等)是否采用隔震减震设计 0.0857

B4建筑要素抗震能力(0.22) C7建筑内部空间疏散性(包括走廊、楼梯、建筑出入口) 0.0337

C8应急消防水源及消防设施配置 0.0239

C9建筑非结构部件抗震性(包括非承重墙、顶棚装饰构件,办公家具等) 0.0170

B5基础设施抗震能力(0.36) C10基础设施抗震性(包括机电设备、供水、供电等管线、通讯系统等设施) 0.0661

C11重要医疗设备和实验物品设备抗震性 0.0563

A3救灾可靠性

(0.37) B6交通运输保障能力(0.27) C12区域交通可达性(即外部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0.0589

C13院内是否专门设置应急救护绿色通道,并配有明确合理的应急标识系统(即院内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0.0410

C18特定功能房间应急救援设施保障 0.0167

B8应急疏散安置能力(0.25) C19院区内部是否有可供疏散避难的空旷场地 0.0379

C20扩容救护空间的预留 0.0305

C23医院是否设立应急组织,并有系统的应急处理预案和工作流程 0.0173

C24应急队伍学科人员能力和配置情况 0.0140

C25平日是否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 0.0153

2.4 评价结果

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中,将每项三级指标的分值乘以三级指标的组合权重,并换算成百分制即为该三级指标的分值。最后将全部三级指标的分值相加,求和的结果为评价最终总得分。

3 结论

本文从防灾角度出发,以在地震中承担救灾任务的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相关资料文献的查阅以及对法规标准的研究,合理拟定评价体系依据,筛选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科学的安排评价程序步骤,并依据分值提供相应的评价结果作为安全性程度的参考,从而构建起综合医院救灾安全性评价体系。根据权重分值,可以判断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同时可以针对较重要的指标提出安全性优化设计建议。

热点推荐

上一篇:道路通行能力评价方式的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大学寒假个人工作报告(实用14篇) 2023年高中语文学情分析报告 高中语文学情分析方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线上课堂心得体会(模板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