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探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若干问题

探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若干问题

小编:田金鹏

0 引言

近年来,笔者参加了若干批判性思维论坛或会议,聆听了不少大会和小组报告,观摩了一些示范教学,也浏览了少量教学视频,感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有一群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热衷者、志愿者和践行者,特别是一些大、中、小学学科教师在科目教学中渗透了批判性思维态度、知识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气质和能力,迈上了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干道。忧的是,不少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不到位,对论证逻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的了解不系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不精准。严肃对待这些问题对推进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有重要意义。

1 对批判性思维理解的深度问题

如果把批判性思维理解为对决定信什么或做什么进行理性的反省的话,批判性思维就可以概括成包含3个环节的过程:怀疑/提问、多元/替代意见和论证/判断。批判性思维始于怀疑或提出问题,因而与迷信、盲从或武断是对立的。面对问题要构想答案或解决办法,这就导致多元意见的出现,因为人们考虑问题时有不同视角、立场或参照系。从某一思考者来看,除了自己的意见以外,还会有其他替代选择或方案。然而,多元意见不可能同等有效或同样有说服力,因为其中可能有对立意见,而对立意见不可能同时成立或正确,倘若如此,就会违反最基本的逻辑规律不矛盾律。因而认识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相对主义(每个意见都有理,难分伯仲)往往导致自我否定,所以它不能成立。这样,思考就得继续前行,在多元意见之中淘汰不那么有道理的或有效的意见,最终选定一个最佳答案或解决办法,或者整合各种方案形成一个更好的方案,即做出判断。判断是基于证据与准则(标准)的,而这正是体现理性的地方。

这3个环节也对应于认识论信念发展的若干阶段。大致说来,人的认识论信念发展从绝对论阶段开始,经多元相对论阶段,最终到达评估论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有很少的批判性思维需求,而最高阶段的核心正是基于所确认的一套标准来评估断言的相对价值。

2 支撑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知识和方法问题

迄今,全球批判性思维教学有4种基本教学法模式:一般独立课程教学、学科注入式教学、学科浸没式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独立课程+学科(注入式或浸没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最为理想,但耗时多,主要在大学开展。浸没式并不在展开具体学科内容的同时点明相关的批判性思维原则,存在批判性思维知识和方法迁移的困难,养成学生一般批判性思维的态度和能力效果不彰(在培养与具体学科密切结合的特殊批判性思维态度和技能方面有效果)。因此,现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主流模式是独立课程和学科注入式。一般说来,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门课程,往往采取独立课程,而中小学通常采用注入式教学。前者当然是以批判性思维的原则(涉及知识和方法等)为核心内容,后者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明确将这些原则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明确告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批判性思维原则是什么。因此,要求教师准确理解和掌握这些批判性思维原则。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独立课程的教师,更需要论证逻辑知识的丰富储备。不难理解,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就要教给他一种系统的批判性思维知识和方法,并让他身体力行,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具备传授这些知识和方法的条件。批判性思维知识和方法的大部分或核心部分是以论证逻辑理论为支撑的。

3 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标准问题

虽说学生获得了何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用现有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工具来检验,但是,人们早已发现,这些测试工具只能检测庞大批判性思维技能群中的极小一部分。况且,达到怎样的水平才算真正拥有某一技能也是个问题。一个学生勇于提问,不见得他就具有批判性提问的技能;一个学生在论证构建过程中考虑到相反意见及其论证,也不必然表明他具有思想开放的倾向和处理相反意见的能力。恩尼斯和保罗都强调批判性思维倾向,特别是技能的标准。恩尼斯甚至认为,他的批判性思维定义及其技能清单的突出特征就是一贯强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精细标准。

保罗和埃尔德《批判性思维能力标准》(2007)曾系统阐述了批判性思维倾向和能力标准,最近几年(20102012)又在《发展教育杂志》开设专栏,以批判性思维:培养理智技能所必需的能力标准为题,全面论述了标准问题。他们指出,为了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教师需要通过专注的教学来明确地教授它,而标准对此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专栏的系列短文所阐述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标准,例示了评价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所需要的标准,它们能使管理者和教师确定哪个科目或学科的学生在批判地推理。

这些标准鉴别学生把批判性思维用作学习基本工具的程度。通过内化全部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将变成自我导向的、自我约束的、自我监控的思维者。他们会把自己的能力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提出至关重要的疑问和问题,并清晰而精准地加以阐述;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使用抽象概念有效而公正地予以解释;达至理由充分的结论和解决办法,针对相关准则和标准加以检验;在替代的思想体系中进行开放性思考,必要时辨识和评价它们的假设、意涵和实际后果;在得出复杂问题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与他人有效交流。

那些内化这些能力标准的学生将会最终理解,批判性思维导致有效交流和问题解决技能以及致力于克服一个人的天然的自我中心和社群中心倾向。重要的是要记得,仅当教师理解了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后,他们才能有效地教它。只有教师自己本身达到批判地思考的地步,他们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热点推荐

上一篇:探讨没有批判,何来对话?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下学期少先队活动方案(精选14篇) 幼儿园植树节主题活动总结中班(汇总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