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分析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研究

分析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研究

小编:陈建超

1. 引言

批判性思维是指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 ,其主要理论来源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国内语言学研究领域较晚引入这一概念,以文秋芳教授为代表的外语教育研究者主张将其译作思辨,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

然而,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模型应该如何建构? 这已成为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困惑。文秋芳教授在2008 年就提出了思辨的层级模型和三大认知技能( 包括分析、推理和评价) ,并不断从量具上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推理和验证。本文基于上述相关研究,反思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模型,并尝试从论辩话语分析视角剖析和论证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

2.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研究逐渐在西方盛行。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来看,这类研究在语言学领域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 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和本质出发,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内容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和研究; (2) 立足于量表等科学测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帮助教育机构建立相关评估系统; (3) 将批判性思维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相结合,探讨批判性阅读、写作等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这些发展趋势对本研究的思路确定具有较大启发。

然而,国内学者在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理解和认知模型建构上略显不足。再者,大部分研究仍以思维测试为主,只有少量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方案或路径。在这种学术背景之下,要建立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模型,须首先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和认知加工过程。

3. 研究设计

首先,批评性分析指识别、重构和再现论辩话语双方在交际场域中的不同论辩过程和论辩话语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对比每个交际场域中论辩话语的六大核心构成要素( 包括意见分歧、出发点、立场、隐性前提、论辩图示和结论) 及语言特征。语言特征分析不只局限于结构语言学范畴下单个词语、句子语法结构的微观描述( 包括语音、语义、句法) ,还应涉及语篇衔接、互文等更为复杂、高级的层次。

其次,批评性评价指主体在话语交际中操控论辩修辞获取语言语用效果。交际双方为使论辩在合理范围内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态度,各自都实施技巧操控,态度和技巧的识别就必须通过批评性评价来完成。这包括从论辩合理性( 符合合理性标准) 和修辞有效性( 有效劝服对方或者其他受众) 两个角度评价话语的论辩修辞构成要素及其语言特征,进而归纳、对比论证过程中的高频词汇和典型修辞策略。

4. 实证分析

总体来看,在整个批判性讨论阶段,《经济学人》为维护自身立场,违背了举证责任规则和相关规则,导致转移举证责任谬误、逃避举证责任谬误、不相干结论谬误、滥用权威谬误等。举证责任规则要求: 提出立场的一方如被要求为立场辩护,就担有辩护义务; 相关规则要求: 只有提出与立场相关的论辩,其立场才能得到辩护。在开始阶段,《经济学人》将美国企业自身的人才危机转嫁到新兴市场企业,并且没有通过相关举证验证这一论断的可靠性,同时违背了上述两条规则。

5. 结语

本研究提出从反思批判性思维的认知技能出发,将论辩话语和批判性思维相结合,运用语用论辩理论,从话语结构、论辩修辞、语用效果三方面重构和分析英语语篇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加工是一种发生在特定交际场域的论辩话语实践,社会性和论辩性是其内核,可通过批评性的话语分析、评价和批判的路径来实现。

论辩话语视域下的分析框架不仅能够帮助读者从社会意向性和论辩技巧性两大维度重构话语主体的态度和技巧,基本再现主体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加工过程,而且还能帮助读者逐渐形成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反思的意识,这也是目前语言专业学生尤其应该重视和培养的素养与能力。后续研究将进一步结合论辩话语分析路径和批判性思维教学,探讨该方法的信度与效度等相关问题。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分析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与效果评果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