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解读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

解读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

小编:

2015年5月9日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天,俄罗斯在莫斯科及其他150多座城市举行了俄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式。西方国家对此次阅兵活动予以联合抵制,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他数十位国际政要仍然应邀出席莫斯科红场阅兵式。阅兵式不仅再现了苏俄昔日的光辉历史以及今日的强大军事力量,更向世界宣示了俄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决心和信心,并将再度引发人们对于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的深刻反思。

盛大的阅兵庆典

空前的规模

强悍的现代化装备

普京发表重要讲话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是先辈们在二战中的贡献,使俄罗斯获得了现在的和平。他指出:“我们感到万分自豪,因为正是我们的父辈祖辈们粉碎摧毁了这股黑暗的势力……不论伟大卫国战争的老兵们今天身居何方,他们都应该知道,在这里,在俄罗斯,我们万分崇敬他们的坚毅、勇敢和战友间真诚的兄弟情谊……他们是伟大的胜利日的功臣。正是他们的功绩创造了后代和平安稳的生活,让后代们能够去创造,能够勇敢地前行。”

普京还对世界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我们也不会忘记共同对抗希特勒的盟友……我们感激在各个分战场爱国部队中无私战斗的各个国家的反法西斯者。我们仍然记得盟军在易北河的历史性会师。那种相互信任和团结一致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也是各国人民为了和平稳定而紧密团结的最佳范例。正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础。”

与此同时,普京也强调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与威胁。他指出:“我们看到,现在有人正在尝试建立单极世界。我们看到,强力集团思想甚嚣尘上。这一切都危害了世界的稳定发展。而我们共同的任务应当是建立一个所有国家平等安全的体系,一个足以应对现代威胁的,建立在地区化、全球化、非集团化基础上的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捍卫全球的和平与安定。”

悠久的阅兵传统

数百年的阅兵史

俄罗斯阅兵活动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传统。在俄罗斯军事辞典中,“阅兵”这一术语源于拉丁语“Paro”,意思是统帅检阅部队的仪式。古罗马军团得胜归来时,罗马共和国元老和高级官员在城外迎接,凯旋而归的指挥官头戴桂冠,手持权杖,率领着胜利之师在乐队和亲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开进城内,这就是阅兵活动的起源。后来,这一传统被东罗马帝国以及16世纪号称“第三罗马”的沙俄帝国继承。到了1550年,沙皇伊凡四世建立了俄国常备部队―射击军,配发统一的制式军服,接受专门的军事训练,并且经常在莫斯科接受沙皇的检阅,这也是俄罗斯阅兵活动的起源。 到了18世纪后期,俄罗斯与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开始定期举行阅兵仪式,检验和激发部队的士气与战备。到了18世纪末,俄每年都要在圣彼得堡战神广场举行冬季阅兵式,并且引入了普鲁士正步训练,即所谓的“鹅步”,以培养官兵严守纪律、步调一致的意识。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震撼人心的1941年红场阅兵

1941年11月7日举行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堪称苏联政府坚定全国军民开展卫国战争决心、凝聚世界反法西斯强大力量的经典事件。当时,以德军为首的法西斯军队已进至莫斯科附近,但斯大林决定如常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并在阅兵式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号召莫斯科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侵略者。他号召道:“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男女游击队员们!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消灭德国侵略者的力量。处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军!我们光荣的祖国、我们祖国的自由、我们祖国的独立万岁!”在斯大林发表讲话的同时,革命歌曲响彻云霄,全场人员群情激奋,齐声高呼:“伟大的斯大林,乌拉!”“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拉!”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苏联红军官兵冒着凛冽的寒风,迈着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斯大林的检阅,在通过红场后直接开赴卫国战争的前线。

事实上,在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官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阅兵现场秩序也比较混乱,徒步方阵很不整齐。有些苏联史学家称这是红场阅兵史上最“不堪入目”的一场阅兵。不过,历史雄辩地证明,这是苏联军民创造的“冬天里的奇迹”。在德军已兵临城下之际,莫斯科依然镇定自若,甚至举行了年度的十月革命阅兵式,这无疑是“苏联人勇敢与智慧的表现”。正如英国《新闻纪事报》评论称:“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

苏联解体后的恢复与发展

二战结束后,前苏联基本每年在5月1日劳动节、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和11月7日十月革命节举行红场阅兵式。1990年11月7日,前苏联克服了反对派的重重干扰与阻挠,在解体之前最后一次举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式。1991年苏联解体后,全盘否定前苏联历史和革命传统的思潮甚嚣尘上,红场阅兵式也一度因“带有浓重的苏联色彩”而被取消。1995年,俄政府决定恢复阅兵活动,但出于“意识形态因素的考虑”,有意回避劳动节和十月革命节这两个带有“共产主义色彩”的日子,将阅兵日期定在各方能够接受的5月9日。俄国家杜马还通过了永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法令,将这一天定为全民性节日,全国放假一天。不过,为显示与苏联时代的阅兵式相区别,叶利钦刻意将当年的阅兵地点选在紧邻俯首山胜利纪念碑的库图佐夫大街,但在第二年还是恢复了在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式的传统。

俄罗斯阅兵的深层含义

再现昔日荣光

卫国战争的胜利是苏俄历史的光辉篇章。苏德战场是二战的重要战场,苏联军民经过近4年的顽强奋战,最终战胜了法西斯,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际和平。苏联付出了牺牲2700万人的代价,共消灭德军600万人,占二战德军死亡人数的2/3。苏联军民在卫国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敌和勇敢牺牲精神,既是宝贵的历史财富,也是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俄罗斯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就是希望通过再现昔日的辉煌历史,借助卫国战争胜利的感召力,激发当代俄罗斯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例如,安排二战老兵在阅兵式上接受崇高礼遇,不仅是对这些昔日功臣的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正如俄罗斯总统办公室主任伊万诺夫所言,“通过举行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可以让广大俄罗斯民众对苏联在二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感到自豪,并为当代俄罗斯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此外,随着俄罗斯与西方矛盾的上升,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对苏联在二战中的地位进行贬低,甚至进行歪曲和诋毁。英国调查公司ICM Research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大部分法国和德国民众认为,美军在解放欧洲脱离法西斯魔爪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苏军对于欧洲的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普京曾对这种现象进行公开抨击:“遗憾的是,最神圣的东西有时候却成为投机对象……我们已经多次遇到出于政治目的而选择性地对待历史的情况。”鉴于此,俄试图通过举办规模空前的阅兵活动,向世界强硬宣示,二战历史不容篡改,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不容质疑和抹杀。

展示强大军力

通过阅兵展示国力和军威,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特别是对于俄罗斯人而言,阅兵式承载着他们展示军事力量、重塑军事大国地位的迫切愿望。俄罗斯历史上经历的战争不胜枚举,军事因素的影响深深地嵌入俄罗斯民族的灵魂。普京执政后继承和发扬了胜利日红场阅兵的传统,目的就在于激发俄军民的军事大国荣誉感,并表明俄有能力建设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俄强国地位正在恢复,俄大国形象不容藐视。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言,“胜利日”阅兵式是俄罗斯向邻国及全世界展现自身实力的“强烈信号”。 事实上,近年来俄罗斯正在进行自1945年以来最为大刀阔斧的一次军事变革。根据《俄罗斯军事改革规划》,俄军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支编制体制合理、机动性强、装备先进的职业化军队。因此,在卫国战争胜利日红场阅兵式上,俄军努力向世人展示改革后的新面貌:此次红场阅兵与过去相比在参阅人数、重装备数量和新装备展示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新组建的各军兵种统一的军事教育机构,如陆军军事教研中心、海军军事教研中心、空军军事教研中心等均派出分队参阅;受阅的作战部队均经历了指挥体系改革和编制体制调整;主战装备和高端武器几乎悉数登场,特别是空军主战机型几乎集体亮相,从而展现了俄军更新装备和打造部队战斗力的显著成效,表明俄罗斯军事力量已经度过了后苏联时代的低潮,正在积聚力量,重整旗鼓。

震慑西方对手

普京曾经公开表示,举办胜利日阅兵式最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展示强大的国防力量,遏制敌对势力对俄罗斯的侵略企图。对于当前因乌克兰危机而遭受西方国家政治遏制和经济制裁的俄罗斯而言,阅兵式不仅是向世界展示自身强大实力的重要窗口,也是向对手传达威慑信息的平台。

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借助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凝聚军心民心,强化俄政府的权威和声望,同时向世界展示俄罗斯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面貌,展示俄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并回击西方的围堵和遏制。德国《世界报》评论称:“5月9日将是普京的一个重要日子,俄罗斯将再次向超级大国的目标前进。大阅兵是莫斯科新的军事强权的演示,是对西方的挑战。”

阅兵前后的国际反响

西方联合抵制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称,俄在此次阅兵式之前曾向全世界68个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和欧盟等国际组织的首脑正式发出邀请。然而,西方国家对此次阅兵式采取了联合抵制的态度。早在2月初,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本・罗德斯就宣布:“奥巴马总统没有前往莫斯科的计划。”此后,美国还多次呼吁盟国在决定是否出席俄罗斯二战胜利庆祝活动时,应考虑到“俄继续侵犯乌克兰主权的事实”。在此情况下,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及加拿大、日本等美国盟国均拒绝了俄政府的邀请。在阅兵日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等西方政要“集体缺席”。此外,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也因为与俄罗斯之间的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对俄阅兵式进行抵制。波兰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甚至表示,在莫斯科举行的“胜利日”阅兵式是世界不稳定和不安宁的象征。不过,与俄关系密切的塞尔维亚派遣军队参加此次阅兵,捷克和希腊等欧盟成员国也安排高级官员出席俄阅兵式。德国《柏林日报》对此感慨道:“莫斯科大阅兵再次造成欧洲国家分裂。”

不过,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示,一些西方国家拒绝参加不会影响胜利日的节日气氛、情绪和活动规模。俄新社评论称,西方领导人拒绝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祝活动,这说明他们不珍惜俄罗斯为拯救欧洲所做出的牺牲。一些西方媒体也对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满。德国报纸《新德意志报》称:“这是对俄罗斯人民的侮辱。这应该是一种二战胜利荣誉的共享。现在西方却排斥。”

阅兵场上的中国元素

在西方国家集体抵制俄罗斯阅兵式的时刻,中国领导人观礼红场阅兵,中国军队首次参加俄罗斯阅兵方阵,无疑表达了中国对于俄罗斯政府的支持立场,对于苏联军民在二战中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尊重和认可。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出席此次庆典活动时指出:“中俄两国人民将以坚定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中国参加红场阅兵,表明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表示:“中国派遣方队参加红场阅兵,是中俄两军交往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的丰富内涵。”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政治研究与预测中心主任维诺格拉多夫也认为:“在当前一些国家试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重新评价的背景下,俄中两国共同进行庆祝活动具有特别意义。”

留给世人的思考

在此次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和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军人一起昂首阔步走过红场,令世人不禁追忆起当年世界各国正义力量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战场上浴血奋战,最终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践踏世界文明的野心和图谋。因此,这场阅兵式不仅仅是在宣示强国之师的英雄气概,更是在展示各国人民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

举行胜利日阅兵式,并不是要延续往日的宿怨,而是要表达对胜利历史的纪念和对牺牲者的缅怀。阅兵式不仅是重温历史,更是在面向未来;不仅是纪念昔日的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更是在倡导今天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不仅是表达捍卫胜利果实的意愿,更是在推动建立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的共识。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也将按计划举行阅兵式及相关庆祝活动,并将藉此凝聚民心、振奋士气、弘扬国威,向世人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国人民需要以纪念二战胜利为契机,努力探寻避免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有效途径,共同构建新型的国家间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俄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上发表的《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文章中指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热点推荐

上一篇:法国陆军“蝎子”计划跨入新里程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大学体育线上教学总结(优质18篇) 最新光盘行动心得体会(优秀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