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

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

小编:

【摘 要】文章以公共外交内涵及特征为切入点,介绍了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的背景,研究分析了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在对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进行回顾的同时,对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华侨华人;公共外交;世界华商大会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迅猛,国力日益增强,对国际的影响力度也相应的增强,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关于公共外交的议论越来越多,中国一向重视外交,对于我国的周边地区尤为明显,比如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显得十分重要。

一、公共外交内涵及特征

(一)公共外交内涵

1965年,美国塔弗兹大学弗莱舍法学院系主任,埃德蒙德・古利恩首次提出了公共外交的概念,之后便被学者广为研究,公共外交的概念与定义出现在很多的著作之中,不同的国家对公共外交进行了不同的界定,美国将公共外交定义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手段,由政府发起项目,通过电台媒介来实施。目的是获取信息或者影响舆论,提高国家在国际中的形象地位,增加国家的利益、辅助传统的外交活动。

从公共外交实现目的的途径来看,公共外交属于说服者。本着提高本国的经济利益或形象地位而进行了外交活动,是背后的行动者与说服者。公共外交的对象是他国的政治领导或舆论媒体,对传统的外交活动是有益的补充,不同于传统外交的是公共外交的方式更加的柔和与自然,在促进本国与他过的良好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外交活动中,公共外交的独特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学者在基于西方学者的研究上,对公共外交给出了定义:国家为了获取认同度、美誉度以及提高国际知名度,由中央政府、授权的地方政府或者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通过公关、媒体、传播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公众的外交活动,以传播知识、塑造价值、澄清信息,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利益的实现。公共外交的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语言学习、文化艺术、教育交流、旅游观光、广播电视传播等。

(二)公共外交特征

1.公共外交的行为对象是海外公众。

2.公共外交的主体是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者经由中央政府授权、委托的地方政府、公司、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

3.公共外交的直接目标是影响外国公众的态度,最终目的是推进本国外交政策目标的实现。

4.公共外交的手段有公关、传播、人文交流与援助等。

二、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的背景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在东南亚的发展问题上,出现了阻碍双方发展的问题,并在东南亚的国家之中开始逐渐蔓延。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的错误认知,这严重影响到了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形象塑造,造成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认同差异、领海岛礁纠纷、经济竞争等多重复杂的因素。与中国政府的外交理念的传统性有关,也与冷战后的亚太国际关系秩序变革引发的权利结构的变动有关。中国长期忽略公共外交,东南亚作为我国的近邻,且是海外华侨的居住的主要地区。

三、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一)非政府组织的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一些独立于政府组织,拥有独特的文化与经济资源的非政府组织开始逐渐的发展起来,进入了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涉及的领域很广,包括环境保护、救急扶贫、人权斗争等。因为具有政府组织没有的优势,而发展的日益强大。非政府组织除了可以获取舆论的力量,还可以帮助本国实现经济的发展,东南亚的众多非政府组织可以对政府组织施加压力,可以与政府进行对抗。所以作为具有非政府性质的公共外交也具有其基本的特征,完善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对于传统外交具有“贤内助”的作用。

(二)东南亚地理位置的关键作用

东南亚对于中国来说是近邻的关系,中国要想获得全球性的发展必须要做的是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稳定的外部环境,是保障国家发展与军事安全的第一步。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又处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的连接带上,形成两大洋和两大洲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贸易和能源运输的重要通道。

(三)东南亚地区对中国存在偏见

中国一直都是倡导着和平理念,但是作为东南亚的国家不仅接受着中国的影响,西方部分媒体对于东南亚国家的认知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方部分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往往不能够真实评说,而是添加了他国对中国的政治态度,所以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问题是在十分严峻的舆论环境中生存的,目前来看,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形象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很大的偏见,其中不仅由于西方部分的舆论、也与宗教差异、代际差异、教育程度等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进行真实的呈现,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建立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外交,避免传统外交的敏感与抵触心理,更好地将中国的形象真实友好的展现到东南亚国家中。

四、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回顾

(一)注重利用华人网络及世界性的华人论坛

挖掘东南亚华人社会与东南亚国家的共有资源,将两者都认同并推崇的文化整合到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来,开展交流文化活动,以双方都认可的文化为桥梁,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间接性的使得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取得成功。这类的文化活动有很多,比如最近几年兴起的中华文化寻根游、孔子学院、华人青少年中文补习班等,曾经比较成功的公共外交政策的文化郑和就是运用此方法获得成功的典型,郑和不仅在中国扮演着重要的历史名人的角色,在东南亚地区也存在着郑和崇拜现象,崇拜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东南亚国家及其国民对郑和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推崇,郑和作为一种文化纽带,成功的成为了中国外交的政策理念的具体象征。如今,郑和文化对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影响最深,因为马来西亚是郑和五次到访的国家,在马六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郑和穆斯林的身份更加强了马来西亚国家对于郑和的认同感。

五、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展望

(一)加强中国政府各机构间协调合作,重视发挥民间组织

国家的形象塑造是一个艰难繁复的课题,相应的工作必然是系统性的工程,树立正确的中国形象是建立和平持续外交的前提,在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的建设方面,我国政府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可以在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些为公共外交服务的日常机构;加强不同行业间业内精英的沟通与联系,国家政府要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民间组织与东南亚各国的对话。对于公共外交的建设与发展,我们需要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树立与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

(二)重视传统的公共外交手段,增加其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

目前,中国的传播媒体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使用马来语、泰语越南语、老挝语、印尼语、菲律宾语等多国语言进行报道,阿拉伯语频道的开播在报道中国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西方部分媒体在对中国进行报道时,往往不能够全面、积极、真实、客观的如实报到,这对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形象的判断上会给予误导,对中国形象的建设具有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要重视广播电视、出版、教育和文化交流等传统的公共外交手段,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增加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新鲜度等,使这些大众媒介能够最大程度的对公共外交起到推进的作用。

(三)重视公共外交短期目标与长期效果的统一

传统的外交一般着眼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短期目标,将目标定位于改善与塑造中国的形象,大多是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方式手段来向东南亚国家宣传中国的政策,或者是解释政策做法的原因等,有些是着眼于长期效果,如文化交流、经济援助、教育活动等都属于建立在长期效果上的目标。在以后的华侨华人与中国在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该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统一,不能够只是着眼于其中的一方面,应该将其统一到中国形象树立的这一根本性的目标上来。

六、结语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和平政策的实施,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在逐渐的提升,由于中国的发展迅速,经济日益崛起,东南亚作为中国的周边地区对中国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形成了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在新形势下,探索华侨华人与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战略性课题。

参考文献

[2] 汤锋旺.华侨华人与中国软实力:概念方法及理论[J].东南亚研究,2013(06):73-79.

[3] 林逢春.华人华侨在中国公共外交中的功能与路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8):69-73.

[4]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

[6] 夏玉清,罗致含.试论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J].东南亚纵横,2011(03):40-43.

[7] 阮高山.华人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8] 曲文娜.中国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

[9] 康甫.论东南亚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D].中共中央党校,2011.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在就业“攻坚期”工作对策的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高铁实训报告个人总结 小学三好学生事迹材料范文(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