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鸦片与晚清大饥荒

鸦片与晚清大饥荒

小编:

1836年6月,在清政府的禁烟与不禁烟争论中,官员许乃济提出把罂粟当成“经济作物”来栽种,以挤占和代替鸦片的进口,防止本国白银外流。虽然,最终道光皇帝没有采纳许乃济的建议,但许乃济的观点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官员的看法。

鸦片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中国最大宗的进口货,但是到了1898年,进口量大幅下降,因为国内鸦片的种植量逐步扩大。相应地,国内用于生产粮食的耕地面积严重缩水。

1859年,清廷颁布了《征收土药税厘条例》,国内鸦片种植合法化。以山西为例,短短十余年,山西农民“弃田之半以种罂粟”,而且“往往以膏腴水田遍种罂粟,而五谷反置诸硗瘠之区”。及至光绪年间,山西已成为本土鸦片的重要产区之一。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卸任四川学政的官员吴庆坻到西安行在觐见光绪和慈禧太后时,发现陕西境内正逢灾荒,百姓贫困异常,饿殍遍野,“耳目所接,不忍听睹”。同时吴庆坻也发现陕西凤县一带的百姓吸食鸦片的现象很普遍。

吴庆坻是个注重调研的官员,他向一个咸阳老农民“问以灾状”,老农如实回答:“自去年春夏乏雨,全境歉收,冬令饥冻,死者无算,其故由于多种罂粟。”老人家回答得很直白。再问“多种”到什么程度?老农说:“家有一顷(100亩)地者,必以五十亩种罂粟;有三十亩者,必以二十亩种之;即有五六亩者,亦以三亩种之。”也就是说,普通百姓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用超过一半的良田栽种罂粟。

《清稗类钞》中说:“鸦片来自印度者为大宗,亦有产自法兰西、波斯者。而我国所制亦甚多,约举之,有云土、川土、砀土、建浆、葵浆、台浆、象浆之别。”晚清时期国内不仅相当大范围内种植罂粟,而且很多地方种植制作的鸦片还有自己的专有名称,被视为地方“特产”。

为什么晚清的人们都知道罂粟是祸害,却依然大肆种植罂粟呢?一是政府要依靠鸦片税收,不断地补充糜烂的财政、支付巨额的军费以及天文数字般的赔款等等;二是百姓在同样田亩中种植罂粟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

然而,晚清大面积种植高利润的“经济作物”罂粟不啻于饮鸩止渴!栽种粮食的田亩和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百姓的粮食储备毫无保障,一到饥荒年代,农耕社会下脆弱的粮食供应链断了之后,绝大部分的底层农民就只有饿死的份了。种植罂粟不仅毒害了同胞的身心健康,也侵占了良田,成为晚清频频饥荒、乃至于饿死无数百姓的一大重要因素。

热点推荐

上一篇:我是谁?医者的千年之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2年小学体育教师个人述职报告(7篇) 最新运动会加油稿致垒球运动员(优秀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