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研究

小编:

【摘 要】文章从互动的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内涵入手,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互动基础的分析,提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部互动和内部互动两个方面,构建共同陶融、多元互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性;研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内涵与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价值主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前首要和根本问题。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内涵和作用,这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前提和出发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内涵

马克思指出:“社会无论其形式如何,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互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形式,没有互动的人类社会是不存在的。哲学上没有专门表达互动的专业术语,但是社会交往和社会分工理论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互动的基础和实质。辩证唯物主义也认为,事物存在的本质属性使事物处于普遍的联系中,一切事物、现象及其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及相互作用就是一种互动。社会学家认为互动主要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性行动方式和过程。每一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每时每刻都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和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必然要求不同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观念、价值评价、价值标准的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现。良好的互动能够有效地增强事物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就是要形成正面的、积极的、善的价值观,并以此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价值观的积极向上,稳定健康,良性互动交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作用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孕育生发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必然要与不同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标准进行互动,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有其实际的现实独特意义。一是通过互动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一定是服务于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它的核心价值观必然以广大人民为价值主体,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当前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过去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形式向市场经济转变,从过去农业社会的地缘生存模式向城镇化转变。但是价值观念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有着相对独立的稳定性。社会要和谐健康地发展,多元价值之间必然要共处并达成共识,必然要有一种能够成为大家共识的主导价值观。二是通过互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的实现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客体对主体产生的实际作用和效果,是对主体生存、发展所产生的一定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良性互动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在互动过程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诉求,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精神境界,有助构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思想层面、群众当中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互动的条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凝练出来的,他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一是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的确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是人类历史的价值主体,是价值创造之源泉。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在强调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基础上,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邓小平继承发扬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观念,提出“三个有利于”,强调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江泽民坚持“三个代表”,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共产党的价值追求。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是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适合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毛泽东把“消灭剥削”,“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江泽民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八大提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构建社会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布局。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推翻了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解放了受苦受难的广大人民,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到处无不唱响社会主义好。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又涌现出了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评选“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道德模范等。通过新媒体网络视频、微博互动等方式增强与各阶层民众的广泛接触和互动交流,加强民众参与度和积极性,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随着经济的发展,独立的公民社会为互动提供了多元的价值主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提供了互动的群众基础。通过互动增加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坚定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实质是新旧价值观“破”和“立”,“借鉴”和“摈弃”的动态过程。要建设符合我国对内凝聚民族向心力,化解社会矛盾,对外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部互动和内部互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部互动

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中国社会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互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旗帜,应当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具有国际视野,应当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主题,同时又要化解与传统的价值观念因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冲突,与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因指导思想相悖而发生的碰撞。

一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互动。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儒家价值观为主导,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渗透形成的一个价值体系。传统价值观念建立在农本商末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上,本质是一种小农意识指导下的价值观,传统价值观对现代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主体在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对立、价值取向在精神至上与物欲至上的冲突、价值选择在重义轻利与重利轻义的冲突。通过借鉴吸收传统价值观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和为贵”处世之道、“生生之道”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吸取有助于解决当前问题的智慧资源。二是中国价值观与世界价值观的互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排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国际视野融合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充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面向世界、适应时代永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和活力。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与非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互动。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深入,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多样性的社会存在,社会思想观念呈现出差异性、多变性等特点,积极向上、正确科学、高尚文明的思想之中也有落后、消极、庸俗的思想。与非社会主义之间的互动就是去伪存真借鉴先进的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群体的和睦相处,有利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互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部互动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提炼的过程。很多学者专家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学者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方面进行提炼;有些学者立足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原则进行概括;有些学者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进行凝练;有些学者立足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加以提炼。这些探讨为提炼核心价值观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无论如何提炼,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思想深刻、语言通俗。在提炼与表达时考虑大众化问题,做到从抽象到具体、由深刻到通俗,使广大人民群众容易接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提供群众基础。二是借鉴传统、勇于创新。价值观的形成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在借鉴传统价值观时必须提炼创新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的价值思想,在现实社会基础上对传统价值观中先进思想进行创造性的变换,赋予其时代气息,使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三是群众互动、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观,通过互动被广大群众所认同和接受,成为广大群众生活、工作中自觉遵守和传播的行为准则。

价值观的多元内部互动交流,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只不过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具体形式不同而已。从国家建立的那一刻起,这种互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更加明显而已,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价值引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所以从形式上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建党的任务却是消灭政党。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的过程当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由马克思主义性质和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其实质是要建立社会占“指导”地位的价值观,所以,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并不是说在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可以多元,多元与有序化是统一的整体,多元化要以有序化为前提,价值多元和选择多样必须在有序的规则约束之下。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要以多元价值追求为基础。在共同陶融、多元互动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主体通过对不同价值观的践行和选择从而凸显价值主体各个方面的性质和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是价值主体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的客观必然选择。马克思和恩格斯终其一生就是为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理性,因此,多元互动是价值主体的自我觉醒、是个体主体化的充分表现、与马克思主义的追求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必然离不开多元互动。

热点推荐

上一篇:校园戏剧 2014年10期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实习自我鉴定模板 党员以权谋私处理 党员个人问题自查自纠报告(模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