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对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对接研究

小编:

摘 要:高校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学术科研氛围、人才培养目标、学风教风、办学理念等,它直接体现并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公民个人、社会、国家这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的总要求。从自信之根、自觉之源、自成之路、自强之力的维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对接路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历史担当。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对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之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社会、公民提出的具象要求和行动指针,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新发展和新境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对接,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历史担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在国家层面上,它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集国家民族富裕强盛、社会和谐稳定、政治清正廉明、精神道德文化律己敬人于一体;在社会层面上,它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囊括了现代社会的精神要素和法治追求,融合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在公民个人层面上,它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把爱国主义、职业操守、为人准则结合起来,把平凡与伟大、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撑。

(二)高校文化软实力及其构成要素

1.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等。不少高校对教学楼、校园主干道等均以简练励志的名词来命名,如行知楼,格物楼、格致楼、致远楼、诚信路、求实路等,在学生较为集中的场所往往也张贴有许多励志的名人名言,此外,各类校园景观、雕塑等等都体现出高校的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则体现于校训和那些在社会上和行业中有影响力的校友事迹上;考试考核、学籍管理及其他各种奖惩措施则构成了校园的制度文化;师德师风、礼仪、言谈举止是校园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社、文学社以及各种社团充分展示了校园的活动文化。

2.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办学宗旨、治校原则的体现,是高校软实力的灵魂。尽管各个高校服务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总宗旨,总方向是一致的,但它们的办学理念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比如每所高校对“大学”的解读、对大学为什么得以存在、办理大学的目的和方向、如何办好大学等问题的思考并不完全一致,由此决定了大学的价值取向、使命引导、办学特色、发展前景、社会认同、竞争实力等。

3.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简单讲就是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其综合能力,包括人才的吸纳新知能力、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高校软实力,就是要能根据社会的需求,遵循教学规律,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需要。

4.学术科研氛围。学术科研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它包括科研观念、学术风气、科研信息、科研条件等。一所好的高校,必然会有一大批优秀的学术科研人员,通过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完备的学术科研机制等,实现学术科研的传帮带,从而推动整个校园群体探索创新,增强校园文化软实力。

5.教风学风。教风简单讲就是教师的行为风范,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才华,也是教师德能的集中体现;学风则是指学生日常的学习行为习惯。教风学风是师生知、情、意、行的综合表现,反映出高校师生的道德修为,构成了学校的求真意识、探索精神、治学态度。

高校自身的文化集中体现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文化与异质文化兼收并蓄,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两种文化深切的融合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从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个人品性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从政治素养上,提出“爱国”的要求,实则就是要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从职业道德上,提出了“敬业”的要求,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要以掌握新知为本,以探索创新为本,在未来的工作上要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在道德品格上,要“诚信”“友善”,这既是对大学生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治学态度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弘扬,是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精华的集成。

(二)从硬实力和软实力双向,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四维角度对社会目标提出了要求,而校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包括先进的教学设施、较强的师资力量等硬实力要求,也包括对人才培养目标精准的定位,在办学理念上要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富强、民主、和谐,努力营造一个各抒己见、各得其所的民主、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以价值观的认同性和引导性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追求,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类价值理念的超越和创新,具有价值观的趋同性和引导性。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完善,建设一个法治的校园,能够给学生提供平等、公正的各种机遇,保障学生的各方面权利,这是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对接路径

(一)厚重深邃的传统文化是对接的自信之根

我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思想中有宽容、仁爱、诚信、尊老、尊礼的为人之道,也有廉洁、忠诚、正义、宽厚的为官操守,在封建社会一直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谐准则,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却被我们当作糟粕丢弃。康有为曾经说过:“人非教不立,废孔教势必陷国民于无教之禽兽。其为害滋大,令国民所无敬仰慕思,则只有导国民以纵欲败度,贪利忘耻,绝学捐书,险诈诡而已。”不幸的是,康先生的这段话如今成了部分高校学生的真实写照。在当前,重树我们的道德,需要弘扬剔除了封建糟粕的民族文化,找到中华文化的自信源头和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丰厚滋养。

(二)现实的使命是实现对接的自觉之源

高校是思想生成的集中场所,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积极、最有生机也最有优势的群体,他们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明确了个人责任、社会职责与国家使命,能够让学生自省不足,勇于赶超,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使命感和自觉性,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结合在一起,通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自我修为和自觉努力,谋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美好社会的构建,进而推动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目标的实现。

(三)日常修炼是对接的自成之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弘扬,重在践行,它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必然需要实现从价值认同到价值选择再到价值实践的转化。就如同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必须“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①先让大家知荣明耻,然后才会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落实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必须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价值观念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与日常生活紧紧融入在一起,尤其是要加强广大学生的日常修炼,凡是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要能够得到支持,凡是与之背道而驰的要能够坚决地抵制。

(四)情感认同是对接的自强之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在校园内各个民族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收并蓄了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具有民族文化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它能够增强各个民族的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民族历史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些情感认同是实现高校文化软实力自强的对接合力。

总之,“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对接,形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相互辉映的独特校园文化。一方面,通过持之以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使广大师生内外兼修;另一方面,强大的校园文化软实力能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对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更加有目标、更加有力量、更加有希望。

热点推荐

上一篇: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读书改变了我主题征文模板(20篇) 最新在校期间表现自我评价100字 在校期间表现自我评价简短(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