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孙中山译著《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的意义

论孙中山译著《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的意义

小编:

[摘 要]《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是英国红十字会总医员柯士宾医生编写的一本关于现场救护方法介绍的书籍,也是孙中山先生翻译的唯一的一本书籍。这本译作的出版,对红十字会在中国的诞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书中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红十字会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知。《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的译介,对近代中国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孙中山;译著;《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意义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慈善组织。它遵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的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无论是在战时、灾时、还是在平时,红十字会始终不分种族、民族、不分宗教、信仰、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救助工作,致力于改善最易受损害人群境况,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的翻译背景

就红十字会知识向中国的传播开说,国内人士最早对红十字会作出较为系统表述的就是孙中山先生。1895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发动起义,事泄失败。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清廷悬赏通缉,被迫逃亡海外。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营救后才脱险。1896年底至1897年7月,伦敦被难获释后的孙中山暂居伦敦。据司赖特侦探社的报告,“在1897年的头5个月,孙中山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的阅览室里度过的。”他利用英国图书馆、博物馆极为有利的藏书条件开始认真钻研,寻求救国之方。在此期间,孙中山结识了伦敦红十字会的柯士宾医生。“英医柯士宾君,伦敦城赤十字会总医员也,著有《救伤第一法》一书。” 1986年冬天,孙中山与柯士宾一同“游英君主云赛行宫,得观御跸之盛”。其间,柯士宾告诉他,他著有《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英文版,已译有法、德、意、日四国文字,希望孙中山能把该书翻译成中文。“柯君道君主仁民爱物之量充溢两间,因属代译是书为华文,以呈君主,为祝六十年登极庆典之献。施以奏闻,深蒙君主大加奖许,且云华人作挑(桃)源于英潘者以亿兆计,则是书之译,其有裨于寄英宇下之华民,良非浅鲜。柯君更拟印若干部发往南洋、香港各督,俾分派好善华人,以广英君主寿世寿民之意。”

孙中山欣然接受柯士宾的请求,开始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中文版。1897年,孙中山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翻译完成,并交由伦敦红十字会初版发行。此书在1904年以前便流传到了国内,《申报》于1904年3月间曾发表评论,称其“颇有用,正不必以人废言也”。

二、《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的内容概述

《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是孙中山一生中唯一的一部翻译作品,它在国人还尚未了解红十字会的时候,最早将国际红十字会精神用汉语文字表达出来,让广大国内民众对红十字精神有所了解和认识。

孙中山先生称该书“言简意赅,剖理精当,询为济世之金针,救世之要术”。全书通俗易懂,共分六章,插图41幅。第一章论体格并功用。因施救者要有起码的人体解剖知识,本章从骨骼、肌肉,一直讲到肺、脑等功能。第二章论血脉。流血与止血各法是救伤中最紧要之学,本章讲述血管、血脉止血的暂止之法和恒止之法。第三、四章论受伤。着重分析割伤、刺伤、破伤、撞伤、弹丸所伤、毒伤、醉酒、癫兽咬伤及其救伤之法。第五章论移伤之法。受伤者在救治过程中移之医院或附近施医之所,按人数多少,有一人独运之法、二人移动之法、抬床移动法、乡间货车移动法等。第六章论妇人侍病法。介绍一般护理方法,如病床的高度、如何使用体温表、为伤者更衣、热敷等。末附“裹扎须知”和“问题”,前者讲述裹扎的一般方法如三角巾包扎等;后者是有关各章内容的60个问题。现在看来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当时的中国还是非常缺乏和迫切需要的。孙中山翻译的《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简明务实,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此书一度被作为训练卫生队伍的教材。作为救护基础护理教材,它对我们现在的救护业务,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重视。《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所传达的基本精神,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三、 《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对中国近代红十字会事业的意义

(一)对红十字会在中国建立的影响

孙中山在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时,早就指出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在序言中写道:“恻隐之心人人有之,而济人之术则非人人知之。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则误者恐变恻隐而为残忍矣,而疏者恐救人而反害人矣。”通过《救伤第一法》的传播,使人们掌握正确的救护知识,相互博爱,救伤扶伤,不分彼此。我国红十字会坚持将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与激发社会各界内在的爱心与奉献相结合,以维护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生命与健康为己任,是红十字事业扎根民众、取信于民、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思想文化基础。这和孙中山极力倡导和弘扬的博爱理念是相通的,可以说《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的翻译,为红十字会在中国的建立指明了理论精神。

孙中山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时,首次将红十字运动的运作流程和救助理念带到中国。孙中山在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序言中写道:“济人之术则非人人知之。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则误者恐变恻隐而为残忍矣,而疏者恐救人而反害人矣。”而西方各国设红十字会,“延聘名师,专为讲授一切救伤拯危之法,使人人通晓,遇事知所措施;救济之功,成效殊溥”。香港也在仿行,受过训练而获得正式证书的有百数十人。”这些红十字理论精神的建立,为中国近代红十字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对红十字会在中国传播的促进

《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是一本特殊的译著,具有医教一体的作用,不仅介绍救护知识,它还是一本训练卫生员的教材。为我国红十字会培养了大批从事救护活动的中坚力量。本着“博爱、奉献”的理念,我国红十字会一批又一批的救护办事人员,不辞辛劳,深入烽火灾区,积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奉献自己,救死扶伤,扶危救济,默默实践着红十字赋予的人道职责,谱写了一曲曲人道赞歌。

(三)为西学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开拓了新的契合点

在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以前,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红十字会”这个名字。当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立时,中国正处在两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风雨飘摇的年代。后来,列强开始瓜分中国的狂潮,催生了中国的洋务运动。但当时的中国社会还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中国人根本不知道,此时国际红十字会运动已经跨越欧、美、亚等大洲,先后得到数十个国家的承认和参与。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红十字会才走进中国。在那个“西学东渐”、春潮涌动的年代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推波助澜,成为红十字启蒙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当时中国人尚未了解红十字会时,孙中山通过译著《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最早将国际红十字会精神用汉语文字表达出来。“在红十字会传入之前,中国已经具有相当普及的社会救济组织,保持着历史悠久的慈善事业的传统。”但国人对红十字会这一新鲜事物没有任何接触,对红十字精神也缺乏了解和认识。孙在翻译的序言中写道“是以行路之人相值于患难之中,亦必援手相救者,天性使然也。”不难看出国人的博爱和救助思想。这些思想与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精神有相通之处。通过译著对红十字精神和救护知识的传播,使得红十字会的传入相比其他事物来说,更容易为国人所接受。从一定程度上,《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的翻译和传播,在人道、博爱方面,给国人和国际红十字会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红十字会和红十字精神更容易为国人所接收。也促进了西方医学、社会救助学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四)推动中西慈善事业的融合

国际红十字运动始于1863年,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发起,并建立了“国际委员会”,1875年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919年建立了“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亨利・杜南和两大国际组织先后获得四次诺贝尔和平奖,两大组织于1989、1995年分别获得联合国观察员身份。红十字运动奉行“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基本原则。以防止并减轻人类疾苦,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为本运动使命。目前,全世界已有194个国家成为日内瓦公约的签约国,186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红会,并加入了国际红十字组织。

自19世纪中叶开始,由于中西文化的接触与交融,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或快或慢地随之发生变化。全面开启了西学东渐、西俗东移的帷幕。在这一时期,中西两种异质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与融汇,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红十字的启蒙运动所以成为中国人的自觉行动,是因为以博爱为主旨的红十字人道主义,在国人的心灵深激起共振,产生共鸣。在《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的译序中,孙中山认为红十字会在西方出现并得到推广乃是由于讲求“济人之术”的结果;他接着用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之说的引用,表明他的潜意识是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红十字会定位。他试图在把中国和西方作为两个可以对接的整体文化的前提下,在红十字会与中国具体情境之间建立起某种直接联系。“中国自古以来便以积德行善为优良传统,存在着接受红十字会的思想与社会基础”,所以“中国红十字会的成立,是中西慈善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

四、结语

中国红十字会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巨变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调节作用,它解救了民生苦难,传递了博爱人道。但作为舶来品的红十字会在中国出现以前,并不为国人所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年受过正规的西方医学教育,这使得孙先生对红十字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孙中山译著《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的出版发行,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同时书中所体现的博爱、救治思想,对我国红十字精神的建立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同时,《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也是一本关于现场救护方法介绍的培训书籍,它还被作为救护教材,在战地救护的流程和规范方面也起到了指导作用。随着本书救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也为我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及红十字精神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

热点推荐

上一篇:花甲之身勇辟新域 文学名家孤诣生民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红缨教育培训心得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23年姚明经典语录集锦 姚明经典语录摘录(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