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县级综合医院卫生材料管理探索

县级综合医院卫生材料管理探索

小编:

一、医院简介及资料背景

X县人民医院,属县级综合二级甲等医院,职工人数930人,2016年业务收入2.53亿元。国家卫计委文件对卫生材料的相关管理要求,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不高于20元,提高不含药品卫材检查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因卫生材料品种多等原因,很多医院对卫生材料的管控不到位,造成卫生材料存在浪费及漏费现象,导致医院成本上升。笔者根据多年对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数据分析,探索科学的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办法。

二、县级综合医院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的意义

卫生材料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耗用和医疗服务过程中所耗用的卫生材料越来越多,卫生材料的耗用价值已经占医疗成本比重达25%以上,如何管理好卫生材料已经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在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卫生材料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管理还相对滞后,这无形中影响了医院的发展。目前,我国医院中的卫生材料品种繁多,每次的采购量都非常庞大,医院需要提高经济管理的信息质量,来满足管理者对经营数据的分析和决策。这就需要医院建设完善的仓库管理体系,更新管理方式,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记录卫生材料出入库的信息,划分各类卫生材料的使用成本,明确材料的使用方向,为分析收支平衡、落实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而详细的数据,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推行绩效考评,提高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医院卫生材料的管理还有利于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环境中,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必须强化内耗管理,杜绝从采购、备货、供货到验收、使用等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和不必要的浪费,从而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院资金周转,进一步解决百姓看病贵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医院竞争力。

三、卫生材料管理现状

(一)卫生材料申购流程过于简单,造成卫生材料品目较多

申购流程一般是由卫生材料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卫生材料管理科室审核,交医院耗材采购管理委员会讨论是否购买。整个审批过程流于形式,执行环节监督不到位,临床科室对新购耗材申购的必要性认证不足,很多情况是听取材料供应商的推荐,至于必要性,或者病人负担等问题考虑不足,在申购方面有些盲目,而卫生材料管理科室对新耗材的把关也不专业,主要是听临床使用科室的意见。这样必然造成医院卫生材料品种多,病人负担加重,医院成本增加。另外,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受到利益的诱惑,很容易出现卫生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采购浑水摸鱼等情况,给医院和患者带来重大隐患。

(二)卫生材料一级库库存积压大,采购数量不科学

在医院采购环节中,采购卫生材料的数量占比大,有一些卫生材料的单位价值较高,长期不规范的采购占用了医院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一级库存的積压。目前,对于卫生材料的采购数量一般也是由临床科室报计划,管理科室根据已审批的品目和科室需求负责按流程采购,在数量把控上没有硬性标准。如,是按一年量采购还是按一个月量采购,管理科室没有规定。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采购数量没有控制,导致医院卫生材料积压大,造成资金周转慢和卫生材料过期与浪费现象严重。

(三)卫生材料二级库浪费及漏费现象严重

卫生材料的采购入库后,首先由医院管理科室(即一级库)保管,一般采取领取材料出库,依据领用材料计算消耗,然后再根据各临床科室申领至二级库。而医院的会计监控和核算大多只到一级库房环节,对二级库缺乏控制。在临床二级库,常存在卫生材料并非一个保管,甚至有的科室任何人都可以自取,直接导致了出库的卫生材料实际去向不明、实际数量无法控制等,造成责任意识不强的浪费,甚至出现恶意浪费的情况。由于缺乏对各科室卫生材料使用的监督,使得医院没有办法量化卫生材料真实的使用成本是否是临床正常需要,从而影响了成本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四)卫生材料二级库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卫生材料有别于医用药品,如手术、检验和一般医用材料等,大到价值好几万的心脏支架,小到价值几毛的医用纱布,种类繁多、规格各异。医院虽对卫生材料实行成本控制,可是有的医院以领代销的方式核算,这样的核算模式必然存在二级库在库问题,诸如耗材库积压、过期等原因引起的报废。有的医院实行二级库盘点模式,倒挤出当月实际使用金额,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但因盘点工作量大,导致盘点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卫生材料的管理关乎着病人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加强卫生材料消耗、支出管理,实行零库存及二级库管理意义重大。

(五)卫生材料中的高价值耗材收支不匹配

高值耗材一般是直接用于人体,单位价值较高、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的医疗用品。特别是外科使用的植入性材料,存在先使用后入库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该类材料因人而异且存在多种型号,同时在手术前无法判断其型号大小,只有在手术开始后才能确定,这种情况,大部分医院是不给予先入库,而是先使用,而后办理入库手续。这使得当期卫生材料的收入与领用支出不配比,数据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无法追踪管理。一旦出现供应商召回因质量出现问题的耗材,不能够第一时间及时查找到,只能翻阅医疗记录进行人工查找,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四、卫生材料管理方法探索

(一)加强卫生材料申购审批流程管理

医院要想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必须从强化医院卫生材料的采购环节入手,实行计划采购,公开招标,统一核算。采购计划由使用科室提出,依托政府相关招标平台,公开招标信息,指定采购部门专人统一采购,供应商统一到财务部门结算。这样统一采购、入账,便于医院管理和及时掌握所购进卫生材料的数量和价值。另外,通过对供应商资质的严格审核,也保障了卫生材料的供应质量,有效地避免了鱼目混珠或浑水摸鱼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从医院管理制度、岗位责任上约束审批各环节人员的权责,使得申购流程各环节管理部门人员都不能随心所欲,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如,在申购论证报告中,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而不是流于形式,是否为不可替代的卫生材料,其优点及估计使用量等详细内容。通过内、外双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利益最大化。

(二)测算合理库存量,防止库存积压

对卫生材料的库存管理应该区别于医用药品管理,它种类繁多、规格各异,还有一部分属于医院的纯消耗品,如果不合理的大量库房积压,会出现过期报废、跑冒滴漏等问题,所以医院势必要采用零库存和二级库管理模式。首先,通过以往数据测算出各类卫生材料的日使用量,严格把控临床科室申领数量,从卫生材料类别上有效区分哪些需要入二级库存,哪些需要零庫存。对于需要入二级库存的卫生材料,实行精细化管理,定期查看库存,降低材料消耗,防止材料流失,如出现库存接近预警值时,须立即联系供应商进行补货,谨防出现材料短缺,而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运行。对于可以实现零库存管理的采血管、一次性输液器等材料,采取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由供应商直接送到使用科室,并由其负责人和材料管理人员签字确认,月底汇总上交财务部门,统一审核,统一付款。这样一来,最大化的降低了医院卫生材料的实物库存,从而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加快资金的周转。

(三)建立卫生材料二级库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当前,医院的业务量大大提升,这需要医院更好地完善自身管理系统,才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首先,引进二级库概念,指定专人对购入的设备耗材进行细分,依据材料价值的高低、数量的多少、是否易耗等特点进行细致分类,这样既能有效地保管和使用材料,又利于精准入库,同时还要对入库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行退换并登记,确保入库材料安全可用。然后再由各科指定专人负责卫生材料二级库的领、销环节,并制定岗位责任制,确保每笔卫生材料的使用去处一清二楚,杜绝浪费及漏收。

(四)严格材料的入出库,确保达到收支配比

为方便医院追踪卫生材料的入出库及使用情况,需建立一套标准的入出库流程,杜绝出现未入库先使用等情况。首先,将采购的材料验收入库,并将送货单、入库单及发票等原始凭证统一交由财务部门核对、处理。其次,在领取材料时,需要各科室主任签字确认的领取清单,由仓库管理人员核对后打印出库清单,方可签字领取。月末再将领取清单和出库单一并交由财务核对,并对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同时还要对库存材料进行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五)加强卫生材料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当前,各医院普遍采用HIS系统对卫生材料进行管理,它能够有效反映材料入出库和月末结存情况,但无法满足医院对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医院需要通过增购科室系统申购模块,增加数据分析和统计模块、成本效益分析模块等方法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卫生材料二级库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对卫生材料的种类和采购量分析,并结合临床各科室对卫生材料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种卫生材料使用占比率,国产和进口材料使用占比率。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材料,以此达到满足患者降低医疗费的目的。另外,信息化还可以根据各科室的收入和领用材料情况,进行成本与效益核算,作为医院对各科室绩效考核的依据。

热点推荐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模式探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社区矫正人员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大学生数学竞赛心得体会范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