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永生之梦话玉衣

永生之梦话玉衣

小编:

玉匣,是玉衣最早的名字。也就是《后汉书》中曾记载能使人尸身不朽的王侯葬服。它以玉片为料,金银铜或者丝织品为线,按照人体形状做成衣服,是汉代王室最高规格的葬制礼。

满城汉墓发掘以前,玉衣只存在于历史记载当中,没有人见过它真正的模样。考古界对玉衣的认识是来自于满城汉墓,满城汉墓的主人就是刘胜,西汉中山国第一代国王――中山靖王刘胜。满城汉墓出土的刘胜、窦绾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这是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金缕玉衣。

(一)

1968年解放军工程爆破炸开了河北满城陵山的一座墓葬,就是中山靖王刘胜墓。一个月后,又发现了刘胜妻子窦绾的墓。

墓葬规模宏大,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后室六部分组成,总容积达到5700立方米。开凿山洞,营建墓室,在洞中搭建瓦顶木结构和石板结构的房屋,仿照地面宫殿的形式设置库房、车马房、厅堂和象征卧室的内室,服装、饮食、车马以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按生前的习惯摆放在不同的洞室内。如此宏大讲究的墓葬,在汉墓发掘中是十分少见的。

满城汉墓幸运的躲过了盗墓贼捷足先登,出土铜、铁、金、银、陶、玉、石、漆木、骨角、玻璃、象牙等类器物一万多件,用途包括烹饪饮食、家居陈设、梳妆盥洗、日用杂器、文具文玩、车马出行、武器装备、丧葬用具、生产工具、医药用具、计量器具、娱乐、俑人、钱币等。生动而详实地揭示出汉代文化真容,将活生生的汉代文化细节意义鲜活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作为中国汉代考古重大发现的满城汉墓,其对于汉代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怎么夸张似乎都不为过分。而金缕玉衣在满城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中,当属文物翘楚。

(二)

我国古人对玉非常敬崇,认为玉是日月山川的精华,能够和自然界的各种神灵沟通,食玉可以长寿,佩玉可以辟邪,穿玉衣入葬可使尸体千年不朽。《吕氏春秋》记载“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含珠鳞施”。其中,“含珠”是指死者口中所含为珠玉。“鳞施”即是将玉片编缀成鱼鳞的样子,覆盖在面部或身上。这种用玉丧葬的玉饰片,在西周虢国墓地、洛阳中州路、邯郸百家村赵国贵族墓地等都有出土。后来,人们把这种习俗发展改善,到西汉初年,终于演变成了完整的玉衣形式。

在王后窦绾墓中也出土了一套女式金缕玉衣,形制与刘胜金缕玉衣基本相同,只是上衣不是用金丝连缀,而是用织物粘贴,出土时织物已朽,但留下了清晰的织物粘贴痕迹。

根据玉衣的形制推测,制作玉衣要经过造型、玉片加工、金丝编结、成型四个步骤。首先在人体模型上画出纵横的线,把模型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按部分逐格编号。根据编号制作玉片,锯片、钻孔、抛光,用金丝连缀在一起。刘胜金缕玉衣金丝含金量为96%,多数是扁条状、麻花状和合股金丝。编缀方法是从玉片内向外穿插,在相邻玉片中心拧成右旋的盘结。红色丝织物将每一部分的边缘包裹缝合。最后,用预置在各部分连接处的条带进行连接,玉衣的制作完成。如若一片玉片不合要求,有丝毫的差误,玉衣便会鼓凸不平或无法缀结。因此,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玉衣的制作是一项相当精细而又浩大工程。

(三)

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玉衣除金缕外,还有银缕、铜缕的区别。通常是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不过从多年来的出土资料及在《汉书》中只见玉衣,未见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的记载情况看,这种制度在西汉时期可能尚未形成。到东汉时期,玉衣分等级使用制度才开始确立。不同身份的人必须按照规定,使用不同等级的玉衣。考古发掘看,某些诸侯王也穿了金缕玉衣,如身为诸侯王的刘胜着金缕玉衣下葬,可能是玉衣分等级使用制度在西汉中期尚未形成。

刘胜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国王,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156到-87)刘彻的庶兄,三国时蜀国皇帝刘备先祖。他才思敏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程姬子曰余、非、端。贾夫人子曰彭祖、胜。唐姬子曰发。王夫人儿子曰越、寄、乘、舜。”汉景帝刘启一共有十四个儿子,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汉武帝刘彻,其余十三人封王,历史上称“景十三王”。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是贾夫人,他和赵王彭祖是亲兄弟。

刘胜在历史上并不是著名人物,可是他的后世子孙却有着蜀汉刘备这样的风云人物。《三国演义》京剧《甘露寺》中,唱道:刘备本是靖王后,汉帝玄孙一脉流。真正的历史依据是《三国志》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如此看来刘备的祖籍应该是中山国,祖上应该是中山靖王刘胜。

(四)

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汉代,制成一件玉衣是非常不易的,要经过艰难的开采,把大块的玉料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然后开料、锯片,制成数以千计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玉片,每块玉片再经过钻孔和磨光,编缀玉片还要准备许多特制的金丝,整个制作过程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据推算,西汉时代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熟练的玉工耗费十年的功夫,其制作费用约相当于汉代一百户中等人家家产的总和。

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后汉书・刘盆子传》记载:“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就是因为“赤眉发掘西汉诸陵”而发现的。玉衣的使用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废止了用玉衣做葬服的礼俗,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文物考古中也确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玉衣。

希冀在玉的保护下走向永生的墓主,结局又如何?事与愿违。豪华的葬具和贵重的随葬品引来无数的盗墓者,大多汉墓下葬不久即遭盗毁,几乎十墓九空,尸骨无存。满城汉墓避开了盗墓贼,却因墓葬中大量的酒和动物,增加了有机物。在时间、大自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刘胜的尸骸在金缕玉衣中腐朽成泥,仅剩几枚残齿和少量骨灰。古人赋予玉衣的神秘力量终究无法阻隔生命的终结。

尘封功业王侯梦,

富丽华贵尽繁冗。

金缕玉衣留千古,

辛苦劳役万人工。

热点推荐

上一篇:老子“返璞归真”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校运会绘画 校运会心得体会题目(汇总5篇) 最新学校资金请示报告 申请资金请示报告(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