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声乐艺术中想象的作用

声乐艺术中想象的作用

小编:吕宝粮

声乐心理学是声乐艺术和心理学交叉的学科,想象是任何艺术行为和创造性行为的动力和源泉,与意识、认知、记忆和思维等关系密切,是声乐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声乐艺术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想象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了解想象在声乐创作、表演、学习、教学、欣赏等环节的作用,促进声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声乐艺术;想象;声乐实践

想象是人们对存在于大脑中的事物,经过联想、分析、推理、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新形象的形成是由原有的记忆加工而成,或是由不相关的记忆随意而成。想象能够超越现实,让人们进入一个无所不能的世界。想象在艺术行为中具有核心地位。声乐是利用声音、旋律、肢体动作和节奏塑造艺术形象的表演艺术。在声乐实践中,心理活动时刻发挥着作用,想象是心理活动的中心环节,使人感知到作用于主体的事物,通过大脑的联系、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为声乐实践的认知提供形象性的支持,把认知活动从概念化、抽象化、模糊化转化为具象化、形象化、深刻化,帮助歌者、观众加深对声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把作品的内涵更好地表现出来,进而感染和吸引人。在声乐实践中,如果缺乏想象,就不能将声乐作品变为具体的形象,作品所描述的、所表现的、所刻画的内容难以被人们接受或者认识,人们也就无法体验作品所具有的艺术形象、艺术价值、艺术魅力及艺术生命。

一、在声乐艺术中想象的特征

声乐艺术建立在丰富的想象之上,想象在声乐实践的每个环节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贝多芬在耳聋之后,靠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令世人惊叹的第九交响曲;声乐想象帮助声乐学习者进行声乐学习,帮助声乐教师进行声乐教学;观众听到舞台上的歌声,通过想象,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样丰富的声乐想象和强烈的感受能力,是创作者进行声乐再创作的根本条件。可以说声乐想象能力越深,艺术造诣就越深。想象源于生活,是以人们所观察到的事物和体验到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随着生活体验的变化而变化。想象又超越生活,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如歌曲《沁园春雪》,由于想象的不同,人们听后的感受可能是千差万别。所以声乐想象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广阔性和创造性。由于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声乐实践中,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和见识与音乐联系起来,运用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材料,去想象、设想,创造一些有魅力、有价值的新形象和新观点,这就是声乐想象的独创性。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在进行声乐想象时,这些经历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搭配和组合,所产生的结果和原型特点差异巨大。如同一首歌,每次听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高兴时听和悲伤时听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进行声乐练习时,同样的练声曲,每次练习时的感受也不一样。这些不同的感受是由声乐想象的新颖性造成的。声乐想象具有广阔性。在想象中,你可以“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例如,要导演一部18世纪的作品,为了展现作品原貌,在不可能回到过去的情况下,必须研究和了解18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声乐想象和设计,才能做到艺术地再现历史。演绎声乐作品,要了解这部作品创作的背景时期,并充分发挥声乐想象,想象越丰富、越广阔,作品演绎就越完美。根据以上特征,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前者指依据作品中语言和音乐的描述和提示,以及演唱时标志、图像、符号、动作等的示意,在大脑中进行再创作的心理过程。当我们听到《牧歌》时,脑海中会出现羊群、白云、蓝天,这是音乐语言、肢体语言、文学语言所产生的再造想象;《天鹅湖》响起时,人们自然知道,小天鹅要出场了。创造性想象较再造想象更能充分体现其独立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是为预设目的,重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原来就有的,而创造性想象是首创的,之前没有的。两者都是对声音的想象,是对声音的限制和控制。

二、声乐想象在声乐实践中的作用

首先,声乐想象可以增强我们对声音的认知能力。声乐学习者知道,演唱除了具有好的嗓音条件外,还要有一对灵敏的耳朵,也就是要有敏锐的听力,以辨识声音的对错,“确立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果声音概念错了,就不可能发出美妙而科学的声音来。“正确声音”的确立,将抽象概念化的信号转化为具体清晰的听觉形象是首要问题。在声乐训练中,听觉感受器——耳朵,接收声音表象包括音高、音量、音值、音色等,大脑通过想象功能,对这一系列表象进行搭配、组合、拼接,形成新的形象,最终形成对声音形象的审美倾向。其次,声乐想象对发声的生理机能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舞蹈主要靠身体语言来表现,乐器靠肢体触摸,有质有形,很具体。而声乐发声器官摸不着、看不清,不能进行直接的控制和指挥,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声感觉,要经历一个体表和体内发声器官磨合并协调运作的艰难过程。在发声之前,在脑子里要想象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想象好声音的走向和声音的位置,当这种预想和所调节的发声生理机能一致时,自然而然就会发出正确美妙的声音。第三,声乐想象在训练中对错觉的调节作用。由于声乐的特殊性,在声乐训练中,我们经常会产生错觉,最突出的是呼吸的感觉。教师要学生吸着唱,这似乎不符合逻辑和生理要求。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将气息吸到丹田,而生理学上,气息只能在肺的上半部分,所以为达到气息下沉的感觉,就需要用错觉进行呼吸想象的调节。深呼吸时,生理上肺脏的下半部分体积变大,横膈膜大幅度下沉,从而在腹壁产生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膨胀感觉,这就是“气沉丹田”的错觉,它会使声音松弛,喉咙打开,舌根放松,一沉百松。第四,声乐想象可以强化我们的声乐记忆能力。声乐训练不像我们在沙摊上行走,不会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能在脑海中瞬间存在,稍纵即逝,只有练习很多次或者很长时间,才能捕捉到一点正确的发声感觉。如果充分发挥大脑的想象功能,对听觉、动觉、触觉等表象进行加工、组合、搭配,得到一个立体、动感的形象,这些信号对神经刺激会变强,有助于长时间记忆的形成。最后,声乐想象在声乐情感表达中起到积极调控作用。声乐中的感情表现分情景表现和情感表达,后者包括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的变化,想象是情感表达的先导。我们面对一部新作品时,在尊重原作、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分析内容,领会作者真实意图以及创作背景,再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运用知识和想象,对获得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适合的艺术形象。在表达作品之前,歌者在歌词和背景音乐提醒之下进入到通过想象形成的情境中。在演唱时,找出原来的记忆,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再创造出高于生活、超越现实的画面。想象使情感表达丰富而饱满。

三、结语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想象对声乐实践的影响,引导和启发声乐学习者理解和感受声乐艺术规律,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声乐形象化、心理化、情感化,让人们消除对声乐学习的畏难情绪,从而乐于接受声乐的熏陶,产生美好的感受。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2]彭冉玲。《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热点推荐

上一篇:篆刻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艺术赏析心得体会(优质22篇) 着装不规范的检讨 着装不规范检讨书(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