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浅谈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小编:高国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培养美术教育工作者。因此,学生一方面要具备美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有效地将自己所掌握和理解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存在办学模式上重美术、轻教育;教学内容上轻理论、重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高师美术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学校美术教育要求不相符合等问题;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也往往在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特别是教育实践能力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

(一)从学校角度考察,高师院校的师范性质呈被削弱、淡化的趋势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不在于量的多少,而是办学层次、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及对多样化社会需求的适应。但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利益驱动,一些学校一味贪大求全,向高层次、综合性发展:高职升专科,专科升本科,专门学院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等。许多高师院校也陷人了这一误区,通过扩招、合并等多种方式谋求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升格,师范性专业的数量和招生的数量也随之呈下降趋势,削弱和淡化了学校的师范性质和特色,从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氛围上使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环境受到影响。

(二)从教学主体考察,教师和学生均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来源状况和他们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这些教师多源于专业美术院校,接受的是专业艺术教育,本身就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高校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也是重科研和创作成果,轻教育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有很强的误导作用;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部分高师院校师资不足,一些教师因教学课时量过大而沦为教书匠,影响了本身素质的提高;当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日益扩大,艺术至上的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高师教师的发展。这些因素不仅导致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特别是教育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也导致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忽视现象。

(三)从专业教学方面考察,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专才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基本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和专业美院都追求学科专业的系统性、完整性,重视专业的纵深发展,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两者的差别仅仅是高师美术教育增设了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且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在这种艺术性与师范性失衡的课程体系下,学生专业口径狭窄,专业基础薄弱;同时相对忽略了美术理论知识、审美教育的教学。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在学历方面满足了美术教师的岗位要求,既不足以成为画家,又难以很快胜任美术教育教学的任务。

二、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师院校美术教育要积极适应时代需要,从更新观念人手,全面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一)转变教育理念,拓展人才培养目标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师范性特色。师范性特色是高师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厘清培养美术教师与美术家的区别,按照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和专业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明确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树立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观念;注重把美术专业技能训练、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与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培养、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高师院校多学科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评价机制,引导师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是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包括招生标准的评价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应适当提高对高师美术类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在人学考试中增加对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从源头上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并重

一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突出实践性课程重要性,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大实践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课程设置要面向基础教育和全社会的美育教育,适应不断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及蓬勃兴起的社区美术教育的需要;要注重美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和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课堂学习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相关学科及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广告摄影的审美要素及平面设计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队伍教育教育整顿心得体会及收获(优秀20篇) 2023年健康专题讲座心得体会(通用20篇)